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做框架》教学设计
课题
《做框架》
重点
难点
学习水平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识记
理解
运用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使学生知道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并能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
△
△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
△
突破重点
难点设想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探究发现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节课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使学生知道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并能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构建的科学探究活动历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动手制作、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正方体框架。课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认识什么是框架结构;二、制作研究简单框架;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以后学习《建高塔》和《桥的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打基础和作铺垫。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实验报告单等
学生准备
每组学生:竹筷、橡皮筋、同样大的书8本等。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铺垫设疑
1.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图片,想看吗?(课件出示鸟巢体育场图片)。
(1)认识吗?这是哪里?
(2)那么,你们知道这样的结构叫什么吗?老师告诉大家,像这样的结构在建筑史上我们把它叫做框架结构。
2.在生活中,类似这样的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根据你们的观察,认为什么样的建筑是框架结构,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吗?(不密封、空心的、中间可透风、骨架一样的构造等)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
观察图片
设计意图
设计具有一定悬疑的情景图片,让学生明确框架形的物体已日常生活精密联系,以此来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过渡: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像这样骨架式的建筑的构造就叫做框架结构。那么这种框架结构是否牢固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框架的有关知识。板书:做框架
二、探究发现
(一)探究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的稳定性
同学们猜想: 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的稳定性如何呢?下面就动手扎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1.请每个小组的材料员从材料袋里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分别扎三角形和长方形框架,然后分别向这两个框架施加不同方向的力(推一推、拉一拉、按一按),看看有什么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2.指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1。
3.汇报:通过刚才的体验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我们的体验说明了什么?
板书:(三角形 稳定 长方形 不稳定)
4.想知道三角形框架稳定的奥秘吗?
(教师课件演示)(当给顶端施加力时,三角形两边斜杆受力向两侧扩张,是底杆的拉力阻止了三角形变形,当给两边施加力时,三角形两边受压力向内挤,是底杆的推力阻止了三角形变形。三角形正是通过三边互相之间的推和拉的作用来保持它的稳定性的。)
(二)探究长方形框架能否也变得稳定
1.谈话: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长方形形框架没有稳定性,怎样才能让长方形的框架也变得稳定呢?小组讨论、汇报(板书:加斜杆)
2.现在就请每个小组快速来给长方形形框架加斜杆。(学生操作将长方形形框架加固。)加上斜杆后,每个小组
再推一推、拉一拉、按一按长方形框架,同学们又有什么发现?( 长方形框架变为稳定)
3.教师谈话小结:长方形形加上斜杆以后,同学们再推一推、拉一拉、按一按,你发现什么了?我们只加了斜杆四边形就变得稳定了,那么,增加的斜杆起什么作用呢?
5、教师演示:看老师这里,我给这个四边形框架施加力,它很容易就变形,我加上斜杆,再施加力,它就不变形,那么所加的这个斜杆起的拉力还是推力呢?我再把斜杆放这里,仍然在这边施加力,斜杆又是什么力?
6、教师谈话:同学们真聪明,四边形所加的斜杆受力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我们一起来看课件。(板书:推,拉)
三、体验内化
谈话: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观察一下这些大型框架结构的“小格子”一般是什么形状的?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越多,框架就越稳定。)
(一)、探究正方体框架的稳定性。
谈话:接下来同学们想不想来一个难度高一点的挑战?老师已经做了一个正方形的框架,介绍一种做框架比较容易的方法。(幻灯出示)
1、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承重能力有多大呢?承重能力大小怎样能知道?(在上面加书)加书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放中间,轻轻放下去)那这个框架的承重能力有多的呢?我们来测试测试。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承重能力不怎么样?你们有办法加固这个正方形框架吗?(加斜杆)
(1)小组讨论:可以在什么位置加斜杆呢?加几根斜杆?哪些地方可以不加斜杆?
(2)我们每组就用4根斜杆加固这个正方形框架,加固后的框架承重能力又是多少?
2、小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2。
三、归纳构建
(一)巩固所学知识点。
1、引导学生结合学具进一步来比较三角形和长方形的稳定性。
2、用适当大小的力来推一推,拉一拉,按一按。
▲ 三角形 稳定 长方形 不稳定
(二)归纳整理知识点。
1、谈话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2、小结:三角形正是通过三条边互相之间的推和拉的作用来保持它的稳定性。
四、实践应用
(一)填空
1、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 ) ,它的优点是( )。
2、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最基本的形状是( )和 ( )。
3、四边形中增加的斜杆起的作用是( ) 。
(二)判断
1、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 )
2、三角形的结构比较容易倒。( )
3、三角形框架与正方形框架相比,具有省材料、更坚固的优点。( )
(三)选择
1、下列( )框架不易变形。
A B C
2、下列形状中最为坚固的形状是( )。
A 正方体 B 长方体 C 球形
3、框架结构的塔很牢固,主要是因为( )。
A、支撑力大 B、实心的 C、抗风能力弱
4、三角框架最大的特点是( )。
A、稳定 B、面积小 C、省材料
5、做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至少需要( )斜杆。
A、8 B、12 C、6
6、框架结构中的“小格子”大多数是( )形状的。
A、梯形 B、长方形 C、三角形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看到过类似框架搭成的物品或建筑吗?
(课件出示有关框架结构的物品或建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
2、谁能解释这些大型建筑或设施上为什么都采用三角形框架?除了结构稳定外,框架结构还有什么好处?
(透风、节省材料、减轻自身重量)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做 框 架
三角形 稳定
长方形 不稳定
(转换成三角形稳定)
认识学习内容
学生进行活动
小组填写实验报告单
指名汇报
观看课件
指名说说
小组实验
汇报交流
汇报,优化
汇报,优化
组织实验
指名说说
小组完成
填写报告单
充分让学生说一说。
指
名
口
答
这个小实验简单易操作,放手让学生体验感受,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一点感观的认,并由此引来发出本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
这个小实验让学生明确,四边形加了斜杠实际是把四边形变成了2个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固性,不容易变形。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主题,教师直接提供主要实验材料,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材料的选取上也作了调整,教师把“长方形”换成了“正方体”,这样更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降低了实验难度。节省了有限的时间,在小结实验知识点时,教师要注意落实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在合适的位置加了斜杠,同样可使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稳定性的知识点。
在已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点。培养学生动脑和动口能力。
通过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框架的稳定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通过教学框架的知识点,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教学是把探究学习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
教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