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基础+提高+中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基础+提高+中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10 16:4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精编精练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方程式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1.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的读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水
B.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C.每四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答案】D
【解析】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水属于宏观描述,故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微观粒子个数比是2:1:2,故B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质量比是2×2:16×2:18×2=4:32:36,故C正确;
D、“+”应该读作“和”,“=”应该读作“生成”,故D错误.
故选D.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O2点燃?2MgO”来表示。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 ②反应速率 ③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④反应的微观过程 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⑥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的条件是点燃,故①正确;不能知道反应的速率,故②错误;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故③正确;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看出反应的微观过程,故④错误;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看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故⑤错误;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2个镁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氧化镁分子,故⑥正确,故该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信息是①③⑥,故选C。
?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镁条燃烧:Mg+O2点燃MgO2
B.实验室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C.铝制品抗腐蚀性强的原因:4Al+3O2═2Al2O3
D.天然气燃烧:CH4+2O2点燃CO2+H2O.
【答案】C
【解析】A、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C、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该选项书写正确;
D、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故选:C.

4.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应用及化学方程式书写均正确的是( )
A.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CaCO3高温CaO+CO2
B.用稀盐酸除铁锈:FeO+2HCl═FeC12+H2O
C.军事上用磷作烟幕弹:4P+5O2点燃2P2O5
D.用稀硫酸除去NaCl中的Na2CO3: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答案】C
【解析】
A、该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应为高温,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CO3高温CaO+CO2↑.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为:Fe2O3+6HCl=2FeCl3+3H2O.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稀硫酸会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语言,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Fe+O2点燃Fe3O4
B.Cu+H2SO4→CuSO4+H2↑
C.CaCO3→CaO+CO2↑
D.2Mg+CO2点燃2MgO+C
【答案】D
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解答该题.
解答:解:A、没有配平.
B、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不遵循客观规律;
C、漏了反应条件;
D、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符合客观规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并且已经配平条件已标.
故正确的选D.

6.泡沫灭火器是利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的,其反应为:□Na2CO3+□HCl═□NaCl+□CO2↑+□H2O,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  )
A.2、3、1、1、2
B.1、2、1、1、2
C.2、1、1、1、2
D.1、2、2、1、1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进行配平即可.
解答。本题可利用“定一法”进行配平,把Na2CO3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则HCl、NaCl、CO2、H2O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2、1、1.
故选:D.

7.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
A.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B.反应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C.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答案】B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不能看出反应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故选B

8.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白磷自燃????;
(3)把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银河硝酸铜????;
(4)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废水生成硫酸钙和水????.
【答案】(1)3Fe+2O2点燃Fe3O4
(2)4P+5O2点燃2 P2O5
Cu+2AgNO3═Cu(NO3)2+2Ag
Ca(OH)2+H2SO4═CaSO4+2H2O.
【解析】
(1)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3Fe+2O2点燃Fe3O4;
(2)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4P+5O2点燃2 P2O5;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银的前面,因此铜能将银从银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时,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
故答案为:Cu+2AgNO3═Cu(NO3)2+2Ag;
(4)氢氧化钙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故答案为:Ca(OH)2+H2SO4═CaSO4+2H2O.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2)硫跟氧气反应:______;
(3)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氧气:______;
(4)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______;
(5)氢气还原氧化铜______.
【答案】故答案为:
(1)3Fe+2O2点燃Fe3O4;
(2)S+O2点燃SO2;
(3)2H2O2?MnO2?2H2O+O2↑;
(4)2KClO3MnO22KCl+3O2?↑

(5)H2+CuO?△?Cu+H2O
【解析】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点燃SO2;
(3)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

(5)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



10. 如图表示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质量的变化,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是(  )

A.a+b c+d B.c a+b
C.a+b c D.c a+b
【答案】 C 
【解析】由图可知,反应后a、b质量减少,故为反应物;c质量增加,故为生成物;d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综合四个选项可知C正确。


11.在化学方程式aC2H5OH+bO2 mCO2+nH2O中,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m+n B.a=2m C.a+2b=2m+n D.n=2b
【答案】 C 
【解析】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则2a=m;氢原子个数不变,则6a=2n;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则a+2b=2m+n,只有C项正确。




12.如图所示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C+O2 CO2    B.2CO+O2 2CO2
C.2H2+O2 2H2O  D.CH4+2O2 CO2+2H2O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图信息可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排除D;反应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排除A;根据各物质的质量比为7∶4∶11,排除C,本题应选B。



1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为1也要填入“□”内)。
(1) P+ O2 P2O5
(2) Fe2O3+ C Fe+ CO2↑
(3) KClO3 KCl+ O2↑
(4) C2H4+ O2 H2O+ CO2
答案 (1)4 5 2 (2)2 3 4 3 (3)2 2 3 (4)1 3 2 2
解析 (1)(2)(3)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4)用C、H、O法配平。

14.下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4∶1∶3 B.3∶1∶2 C.4∶1∶2 D.3∶1∶3
【答案】 B 
【解析】分析图像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 2C,则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1∶2。


15.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FeS2+________O2 Fe2O3+________SO2
(2)________?Fe2(SO4)3+________NaOH═________Fe(OH)3↓+________Na2SO4
(3)________NH3+________O2?________NO+________H2O.
【答案】(1)4;11;2;8;(2)1;6;2;3;(3)4;5;4;6.
解:(1)利用“定一法”,把氧化铁的计量数定为1,则先配铁,再配硫,再配氧元素,则:2FeS2+O21Fe2O3+4SO2.则去分母,故得:4FeS2+11O22Fe2O3+8SO2.
(2)利用最小公倍数法,然后配平,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3)反应前后H原子个数分别为3、2前奇后偶,可使用“奇数偶化”把NH3的系数定为2,H2O的系数为3,则NO的系数为2,这样反应后生成物中O原子个数为3+2=5,于是O2的系数出现了,不符合配平系数为最简整数比的要求,此时可以把所有物质前的系数全部扩大2倍.故答:4NH3+5O24NO+6H2O.
故答案为:(1)4;11;2;8;(2)1;6;2;3;(3)4;5;4;6.

16.一种焰火火药中所含的硝酸铜在燃放时产生绿色火焰,发生如下反应:2Cu(NO3)2 2CuO+O2↑+4X↑。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NO2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Cu(NO3)2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
D.产物中CuO属于氧化物
【答案】 C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以推出X的化学式为NO2,A说法正确。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三种,属于分解反应,B说法正确。Cu(NO3)2中硝酸根的化合价为-1,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C说法错误。产物CuO中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D说法正确。


17.(2019年河南省二题20(3分))A、B、C、D、E、F均含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已略去)。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B的化学式为   ,D→E的化学方程式为   ,C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FeCl2,Fe2O3+6HCl=2FeCl3+3H2O,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解:A、B、C、D、E、F均含同一种元素,A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A是铁,D属于氧化物,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D会转化成铁,所以D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B是氯化亚铁,E是氯化铁,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所以C是氢氧化亚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B的化学式为FeCl2,D→E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C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18.(2019年河南省三题22(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铝片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气体压强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开始一段时间气体压强几乎不变,其原因是什么?
(2)写出m点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铝表面的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
(2)2Al+3H2SO4=Al2(SO4)3+3H2↑
【解析】(1)由于在空气中铝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压强变化不大因为铝表面的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故填:铝表面的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
(2)m点气体压强明显增大,说明有气体产生,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Al+3H2SO4=Al2(SO4)3+3H2↑。

19.(2019年河南省四题25(10分))已知: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为了证明过氧化钠(Na2O2)固体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铁架台等已略去)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请将如图F方框中A装置的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补画完整。
(3)D装置的作用是   。E装置中可能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以上装置导管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接  、  接  、  接  、  接b。
(5)氧气可采用B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哪些性质?
(6)实验结束后,取C装置中固体溶于水,无气泡产生。请设计实验,检验C装置中固体的成分。(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7)某潜水艇上有100人,如果每人每分钟消耗氧气为0.001kg,假如所需要的氧气全部由Na2O2与CO2反应来提供,则该潜水艇一天所需要Na2O2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

(3)除去HCl气体。 Ca(OH)2+CO2=CaCO3↓+H2O。
(4)e;f; c;d; h;g。
(5)不易溶解于水且支持燃烧。
(6)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C装置中固体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7)702kg。
【解析】实验为了证明过氧化钠(Na2O2)固体可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供氧剂,是制取二氧化碳然后与过氧化钠反应,证明过程中生成了氧气而消耗了二氧化碳,从而结合这个流程分析过程。
(1)A装置中是制取二氧化碳,所以是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由于长颈漏斗需要插入到液面以下,而导气管露出少许即可,所以图F方框中A装置的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补画完整为:

(3)由于生成的气体中混有HCl,所以D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HCl气体。E装置中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还有,也就是证明消耗了二氧化碳而生成了氧气,所以可能发生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4)为了达到实验的目的,需要制备二氧化碳且除去杂质后让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进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有剩余和检验是否生成了氧气,所以以上装置导管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接 e、f接 c、d接 h、g接b。
(5)氧气可采用B装置收集说明氧气不易溶解于水,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说明氧气支持燃烧,这是利用了氧气的不易溶解于水且支持燃烧的性质。
(6)实验结束后,取C装置中固体溶于水,无气泡产生。根据给出的信息可能生成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也就是确定固体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不能直接借助碱性进行确定,因为两者均为碱性。应该先检验碳酸钠后检验氢氧化钠,过程中注意不要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具体实验过程为: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沉淀生成,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C装置中固体的成分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7)某潜水艇上有100人,如果每人每分钟消耗氧气为0.001kg,则每天所需要的氧气的质量为100×0.001kg×60×24=144kg
设需要Na2O2的质量为x
2Na2O2+2CO2=2Na2CO3+O2;
156 32
x 144kg

x=702kg
答:要Na2O2的质量为702kg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方程式


基础篇

能力提高篇

中考真题篇






PAG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页 (共 2 页)


2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