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溯流探源 第3课时 欣赏《森吉德玛》苏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七单元 溯流探源 第3课时 欣赏《森吉德玛》苏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0-10 00:4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森吉德玛》 [教材分析]:管弦乐《森吉德玛》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于1945年根据内蒙古民歌改编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他对民歌旋律加以精心地发展,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憨厚的性格,写出了他们迎接解放时的欢欣心情。全曲分为两段:第一段以缓慢和安静的旋律描绘出辽阔草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第二段的主题仍然采用第一段主题的素材,但加快了速度,配器上也作了变化,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欢庆解放的喜悦心情。森吉德玛是一位蒙古族少女的名字。作曲家采用复调的作曲手法和配器上的色彩变化对这首民歌旋律加以精心的发展,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憨厚的性格。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玛》的主题音乐,体验由于音乐速度的改变,音乐性格的变化。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2.能听辨不同的主题,并能用蒙古族的舞蹈动作来表现乐曲。
[教学重点]:听辨主题,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能自主听便几个不同民族的音乐节奏特点。
听辨欣赏音乐体验音乐速度变化带来的音乐性格变化。
[课前准备]:钢琴、多媒体及配套CD,相关视频内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在蒙古民歌《森吉德玛》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1、看画创编故事,请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两幅画创编故事并选代表讲给大家听。 2、听听、唱唱,播放课件管弦乐曲《森吉德玛》主题,感受蒙古民歌风格并利用钢琴或跟随录音学唱音乐主题。 提示:第一次是慢速,反映牧民温馨幸福美满的生活;
第二次快速表现牧民热情奔放的情咸。 3、两幅画:第一幅是描绘美丽辽阔大草原的景象;
第二幅是表现蒙古族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画面。
反复播放《森吉德玛》主题,感受音乐中不同形象的两段音乐,它们的旋律是不是相同?如果旋律相同,作曲家又是采用什么方法创造出两种不同形象的音乐的呢?
二、欣赏《森吉德玛》
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欣赏这首管弦乐曲《森吉德玛》
1.学生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速度等方面的变化。试着给乐曲分段。
2、教师总结:作曲家是用了速度的变化,第一段慢,第二段快,所以,音乐中的速度非常重要,它能改变音乐形象的性格。 3.分段听赏.边听边填书40页的表
第一段:以缓慢和安静的旋律描绘出辽阔草原和无边无际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第二段:主题仍采用第一段的主题的素材,但加快了速度,使原来那段缓慢幽静的音乐,顷刻之间转为欢快热烈的载歌载舞的音流,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欢庆解放的喜悦心情。
4、我的评述:聆听后你能对这首乐曲进行评述吗?
结构
速度
情绪
联想
第一部分
稍慢
优美、抒情
草原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
5、边欣赏边出示主题旋律视唱。
6、仔细聆听,上面的旋律是在哪部分中出现的?
随乐演奏铝板琴或音块。(同时敲击re和la两个音)
7.再次欣赏〈森吉德玛〉全曲
边听边随着音乐的旋律进行简单的动作舞蹈(蒙古族的基本动作)。
8、第一乐段中每个乐句分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第一乐句: 双簧管 第二乐句:圆号
第三乐句:小提琴 第四乐句:铜管乐器
9、简介作者:贺绿汀,人民音乐家,作品有《游击队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四、创编动作,加深乐曲印象。   1.第一遍音乐:引导学生创编表示白云、小草、牧人的不同动作。
2.第二遍音乐:引导学生创编骑马、挤奶、动肩的不同动作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