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将相和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蔺相如(lìn lìnɡ) 胆怯(qiè què)
请罪(zuì zhuì) 召集(zhāo zhào)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à chén shānɡ yì wánɡ ɡōnɡ
xiàn chū yǔn nuò diǎn lǐ
三、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即使秦国再强(qiánɡ qiǎnɡ)大,也不敢强(qiánɡ qiǎnɡ)迫蔺相如交出和氏璧。
2.他计划(huá huà)下周末去南湖划(huá huà)船。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①负( )请( ) ②同心( )力
③无价( )( ) ④完璧( )( )
1.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 )。
2.蔺相如与廉颇( )保卫赵国。
句子模块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
六、(一)课内阅读。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
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便宜。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1.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为什么要逼秦王击缶?这表现了蔺相如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1)从加点的词语中可以看出秦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发挥想象,秦王在击缶时,心里会想: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商鞅南门立木
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这天清晨,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在南门城墙上挂出告示,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柱的四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黄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那根木头。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是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因此,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第二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商鞅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迎难而上的语句。
3.“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里的“喜笑颜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还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的句子是对商鞅的____________描写,表明商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商鞅“立木取信”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想给商鞅点赞,你想怎么说?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填空。
1.本文写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中的三个故事各自独立,又紧密联系。____________是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___是事件的结果。
参考答案
一、lìn qiè zuì zhào
二、大臣 商议 王宫 献出 允诺 典礼
三、1.qiánɡ qiǎnɡ 2.huà huá
四、①荆 罪 ②协 ③之宝 ④归赵 1.① 2.②
五、1.秦王不得不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2.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3.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所以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六、(一)1.因为秦国非常强大,赵王害怕推辞后,秦王会以此为借口对他或赵国动手。 2.蔺相如看到秦王侮辱赵王,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所以逼迫秦王击缶。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性格特点。 3.(1)无可奈何 (2)示例:我真不应该让赵王鼓瑟呀,我真是自作自受哇!蔺相如这个人很厉害,一定要想办法除掉他。
(二)1.短文主要写的是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事。 2.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3.小伙子拿到奖赏后高兴的样子 他得到了黄金 这件事证明了这位左庶长说话算数 4.语言 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5.“立木取信”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示例:商鞅,在困难面前你能迎难而上,在诚信面前你能一诺千金,在执法面前你能赏罚分明,我要为你点赞。
七、1.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2.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