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好的故事
课时测评方案
字词模块
一、结合语境,看拼音写汉字。
1.天上的火烧云千变万化,有时候像错zōnɡ( )在一起的云锦,有时候像燃烧的火yàn( ),有时候像幽雅的花朵……
2.一块小石子从dǒu( )峭的山崖坠落到湖里,湖面上那些浮pínɡ( )、水zǎo( )随波荡yànɡ( )起来。
二、填一填。
“瞬”字的部首是______,音节是______,总笔画数是______。含有“瞬”字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石油”在本文指“煤油”。( )
2.“山阴道”在本文指山间的林荫小路。( )
3.“底子”指河水清澈见底。( )
句子模块
四、判断,是比喻句的画“√”,不是比喻句的画“×”。
1.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 )
2.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
五、“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句话是本文的文眼。
B.这句话表达出作者思想深处那种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C.这些美的人和事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是不真实的,凌乱的,表现出作者的无奈。
读写模块
六、(一)课内阅读。
①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②我就要凝视他们……。
③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④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⑤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我”所见的故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表示作者执著的信仰的句子。
3.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这句话说明作者向往的世界是不切实际的,只在天上,不在人间。( )
(2)“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指的是黑暗的反动势力对革命的阻挠。( )
(3)“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表现了作者的失望与惆怅。( )
4.概括这几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 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句子中的“似乎”和“确凿”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句子。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这句话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________,说明它们给泥墙根一带带来了无限的________,表现了“我”的__________心情。
3.根据对选文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第1自然段总写百草园的情况,点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表明“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
(2)第2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在文章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4)用两个“不必说……”写百草园的整体情况,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前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后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动物。( )
(5)第2自然段除描写景物,还写了四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
(6)选文第2自然段采取了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由动到静、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做了有层次的描述。( )
4.画“ ”的句子运用多种感官来描写事物,请你从多角度出发分析一下画线句子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对课文的理解,选择答案。
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昏沉的夜”,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前后照应。
B.作者用“昏沉的夜”暗喻旧中国的黑暗,但同时也表达了另一种期盼:既是昏沉的“夜”,就总会过去,天总是要亮的,太阳终究会照亮大地的。
C.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的前途失去信心,不再抱有希望。
参考答案
一、1.综 焰 2.陡 萍 藻 漾
二、目 shun 17 瞬息万变 转瞬即逝
三、1.√ 2.× 3.×
四、1.× 2.√
五、C
六、(一)1.美丽 幽雅 有趣 分明 2.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3.(1)× (2)√ (3)√ 4.好的故事虽然破灭了,但是作者对美的强烈追求是不变的。
(二)1.不矛盾。作者最后一次见百草园都已经隔了七八年了,所以用“似乎”。而回忆起儿时的快乐时光,百草园又历历在目,所以用“确凿”。
2.拟人 悦耳 乐趣 快乐 3.(1)√ (2)√ (3)√ (4)× (5)√ (6)× 4.“碧绿”是运用视觉来描写菜畦的可爱的,“光滑”是运用触觉来描写石井栏的,“高大、紫红、肥胖、轻捷”也是运用视觉来描写皂荚树、桑椹、黄蜂和叫天子的,描写鸣蝉运用的是听觉。作者运用多种感官,写出了百草园动物、植物的特点。
七、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