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乘加 乘减 第 9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掌握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掌握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解题策略,实现算法的多样性。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正确列出算式,掌握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正确理解乘加算式中加法在前时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看图列乘法算式。(选择其中一个说说含义。)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58页旋转木马图。
师: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旋转木马上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自主探究列出算式并计算。
和同桌合作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集体汇报,列式解答。师适时板书。
预设1: 3+3+3+2=11(人)
预设2: 3×3+2=11(人)
预设3: 3+3+3+3-1=11(人)
预设4: 4×3-1=11(人)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算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师小结: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方法不同,但是都有道理。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学会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
4.师引导学生重点研究第2种和第4种方法,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的算法。
3×3+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合图讲讲为什么要先算3×3
呢?还可以怎么算?
4×3-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们能为这样的算式起个名字吗?它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计算的?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加、乘减,它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板书:乘加、乘减)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结合主题图来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算式的形成过程和运算顺序。
三、知识运用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你会列算式吗?
2.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计算,说计算方法。计算时顺序是怎样的?
3.完成练习十二第1、2、3题。
(1)让学生说一说第1题上面和下面两题有什么关系?
(2)第3题让学生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信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5.图中共有几个梨?在正确算式后面打“√”。
①3+3+3+2 ②3×2+2 ③3×3+2
④3×4-1 ⑤3×4-2 ⑥2+3×3
师引导:我们可以怎么看?一堆梨有几个?有几堆?最后一堆只有几个梨?表示几个几?还可以怎么看?
四、全课小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乘加乘减解决的问题?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