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解决问题的练习 第 10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使学生逐步学会回顾与反思的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阅读理解的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分析题意和解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听算。
9×3= 5×4= 7×6= 8×9= 2×8= 7×9=
说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4题
引导学生进行审题,弄清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写好后让学生在全班说结果,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5题。
思考:仔细观察,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
为学生提供熟记乘法口诀的不同练习形式,既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又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5.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表述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答案。
6.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1)指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尝试解答。
(2)引导学生完整地解决问题。
7.解决问题。
(1)一把椅子有3条腿,有25条椅子腿,10个椅子面。工人师傅想做7把椅子,够吗?
思考:一把椅子有3条腿,那做7把椅子需要多少条椅子腿呢?
同桌交流,共同解决,集体讲评。
(2)一把椅子有3条腿,有20条椅子腿,10个椅子面。工人师傅想做7把椅子,够吗?
(3)一把椅子有3条腿,有25条椅子腿,6个椅子面。工人师傅想做7把椅子,够吗?
方法同第(1)小题,最后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设计意图】
重在引导学生看懂实物图,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并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内化乘法的含义。通过三个对比练习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到底是够还是不够,学会灵活分析运用。
三、拓展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用筛选的策略完成练习二十一第7题。
例如:( )×4<29
(1)根据4的乘法口诀列算式:1×4=4、2×4=8……
(2)分别选出积最接近且小于29的数,即4×7。
(3)7就是要填的数。
(4)填8行吗?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