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远去的路
年级
六年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并能运用所学视觉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画。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中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感受生活中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教学重点
绘画或拼贴一幅以路为主题并具有视觉现象的画。
教学难点
通过在不同位置观察路,懂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教学用具
多媒体展示设备、范画演示材料。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导入)
(新授课)
(启发拓展)
(课堂创作)
(展示评价)
(课堂小结)
1.展开课题。观察图片,找到图片中路和周围物体的变化规律。
2.小结: 近 远
高 低
宽 窄
大 小
1.观察图片,在图片中找到远近变化的位置。
2.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大远小。
近 远
透视 高 低
宽 窄
大 小
3.物体真的近大远小了吗?这是我们眼睛看到的一种视觉现象,这种有规律的视觉现象我们叫它“透视”。
4.回忆生活中路旁的透视变化。(出示相应生活图片)
5.小组讨论,分析四幅图,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公路发生了什么视觉变化?
6.小结:观察的位置发生变化,会产生不同的透视现象。
1.教师演示笔直大路和蜿蜒小路的视觉现象。
2.欣赏学生作品,发现作品中用到的绘画方法。
3.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出一幅具有视觉效果的路。
4.引导学生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有感染力等找出优点,指出不足和改进方法。
1.总结今天学到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分析身边的透视现象,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就会发生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
近处的大远处的小、近处宽远处窄、近处高远处低。
树近高远低,路近宽远窄,路上的物体近大远小……
物体是一样大的。
路旁的路灯、栅栏……
(小组探究)站在低处看,站在高处看,站在左边看,站在右边看……
观看演示拓展思路
绘画、线描、黑白灰、粘贴……等方法
选择方法创作作品
1.评价作品
2.提出意见
发现身边更多有透视的现象
通过观察自然景物,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景物,从中找到远近的规律。
让学生观察、发现、分析、总结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通过教师演示具有视觉现象的路,可进一步形象直观地了解视觉现象的变化和表现,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通过欣赏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美。
在尝试中让学生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板
书
设
计
远去的路
近 远
透 高 低
视 宽 窄
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