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第4课 美术作品中的比例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第4课 美术作品中的比例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0-11 04:3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6课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把握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完成一件高质量的艺术作品非常重要。正是有了这些精心设计的比例关系,人们才创造出一件件艺术精品。完美的比例关系还能够帮助艺术家合理地传达出准确并富有美感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感悟比例在美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比例最早出现在数学中,美术中的比例是指造型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和数量关系的变化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美感。黄金分割也是具有“代表性的美”的形式美法则。本课即是要引导学生掌握“黄金分割比”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本课除了注重学习美术中比例的知识概念,还非常注重自主探究与反思的学习过程。教师要认真体会教材编写意图,为学生设计思考、讨论、体验、探究、实践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大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实践,逐渐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并运用比例的形式美法则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和艺术作品中比例的美感。知道“黄金分割比”,学会测量“黄金分割点”,运用“黄金分割比”美化自己的生活。
2.以体验、探究学习方式为主,引导学生根据所学“黄金分割比”的知识,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且装饰美观的花瓶。
3.培养学生对比例这一形式美法则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意识,梳理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感受“黄金分割比”的美,并能够找到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黄金分割比”。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美术中的比例知识进行艺术实践。
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
学具:剪刀、胶水、白纸、蓝色水彩笔或记号笔。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老师出示铅笔示意图,一起了解数学中的比例,我们可以通过量一量。而画家在画高楼、大山时都不会去用尺量。那么怎么办呢?在美术中其实也存在比例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美术中的比例知识,训练目测比例的本领。
二、讲授新课
1.中国画中是怎样运用比例的出示《溪山行旅图》:
(1)画上画的什么?
(2)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通过对比,我们了解到:画家成功的运用了人、树、山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商人赶着驴则显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耸气势。
总结出画山水画的比例法则: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2.欣赏美国摄影大师斯蒂芬作品,月亮所处的位置在哪里?——九宫格的几个交叉点是黄金分割点。
九宫格的应用
3.小故事:毕达哥拉斯和黄金分割
一天 ,毕达哥拉斯路过一个铁匠作坊,听到十分悦耳的叮叮当当的声音,于是他便测量了铁锤与铁砧的尺寸,并发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回到家里,他把一条直线段分为两节,经过反复比较,最后终于确认 1:1.618 的比例最优雅,其比值为0.618,的近似值,称之为“黄金数”。
4.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值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这种比例在造型上美观而得名。1:0.618的比例比较接近于2:3,3:5,5:8 ,因此在美术作品中我们的作品接近2:3,3:5,5:8就可以了。
5.选一选:哪一幢是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建筑?说说原因。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试着在《巴黎圣母院》中找出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
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
三、深入探究
过渡:艺术家在进行绘画、工艺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许多方面时都会运用比例知识,使作品达到美观悦目的效果。
1.播放水墨音乐《青花瓷》,欣赏青花瓷瓶,想一想花瓶中存在哪些比例关系?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2.观察分析:
青花瓷瓶:瓶口、瓶颈、瓶耳、瓶肚、瓶底
请试着分析一下这件精美的瓷器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1)瓶口与瓶腹的宽窄
(2)瓶耳与瓶颈的高度
(3)瓶身上中下三段
3.思考发现:(装饰)
(1)花瓶外形基本特征是什么?——对称
用哪种方法表现最快?——对折剪(师示范)
(2)主题图案分布在哪些地方?
(3)这些纹样一般设计在花瓶的哪里?有什么特点?——连续纹样,体现秩序美和黄金比例的主要装饰手段。例如:折线式、直立式、波浪式
(4)均衡式纹样:不对称形式美,活泼、新颖。注意主图案安排在黄金位置。观察点、线、面元素的应用。
四、学生作品欣赏
这些作品中黄金比例的应用体现在哪里?说说给你的启发。
设计纹样内容可以是花鸟鱼虫、人物、风景等等。
五、尝试实践,老师指导
作业:运用今天学习的比例知识,设计一个美观独特的花瓶。
制作方法与步骤
1.目测比例
2.对折剪形
3.青花装饰
六、作品展评
“青花瓷韵”鉴赏会:
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并从外形、比例、装饰几方面进行点评。
实践应用:看看主持人所站位置应在舞台的哪里?
七、拓展思考:
1.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何如此迷人?
2.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踮起脚尖跳舞?
3.东方明珠塔的三个球体究竟放在哪个位置?
4.达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藏着什么秘密?
八、小结
通过学习美术中的比例,大家学会了设计花瓶,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运用“黄金分割比”让生活变得更具美感。
教学反思:
学会用眼睛来丈量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教学反思
《美术中的比例知识》这一课,从中国古代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法则,到1:0.618的黄金分割,再到人体的多种比例,引导学生们探究美术世界的奥秘,体会前所未有的欣喜与对比例的兴趣。《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正是让学生认识比例知识的一节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会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测量、计算,找出黄金分割比,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运用比例知识,创作具有比例美感的青花瓷瓶。在制作花瓶时,引导学生思考对折剪,培养学生用眼睛来丈量,而不是“画好轮廓再剪”,要考虑到比例,运用比例,做一个造型美观的青花瓷瓶,还要考虑花瓶的图案设计,图案一般用连续纹样和单独纹样装饰。学生作业整洁高雅,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尽在其中,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知道黄金比例并且会用比例知识进行绘画,课堂效果很好。
纵观五年级的第一课《肖像艺术》、第二课《画人像》、第三课《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每一课都有美术知识,五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美术知识的接受得心应手,然而美术知识的加入,让学生们在创作时无从下手,觉得美术更遥不可及,不是任何人都能接触的。正因为考虑到知识的枯燥,我设计的几个“考眼力”用眼睛丈量教室里物体的比例关系的方法,深受学生喜爱,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的美术素养更加能够应用于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