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六年级
执教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主备人
课题: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法治目标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教学重点: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教师教法: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导学法。
学生学法:观察比较、分析交流、发现规律。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学指导
启智探究
三、反馈校正
四、拓展运用
五、课堂小结
计算
102= ( )2=25
1+3=( )
1+3 +5=( )
1+3+5+7=( )
把一根钢条锯成3段一共用了4分钟。锯一次平均要用多少分钟 ?
有些数学问题借助图形来分析,显得直观,更容易解答,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学广角—数与形。板书课题。1.教学例1。出示课件:
观察一下,上面的图和下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把算式补充完整。
1=( ) 1+3=( ) 1+3+5=( )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图一:1 图二:1+3 图三:1+3+5,右边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1=(1) 1+3=(2) 1+3+5=(3)(2)尝试练习。你能利用规律直接写一写吗?如果有困难,可以画图。
1+3+5+7=()
1+3+5+7+9+11+13=()
=9
(3)学生汇报交流。
2.教学例2。课件出示:
(1)尝试计算。
(2)提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一个一个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1。
(3)画图理解。
用一个圆或者一条线段表示“1”。
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加下去,总和就是1。
小结:有些计算问题或者大题通过画图,解决起来更直观。图形与数学之间能相互转化,能使计算更直观,更简单。
(1)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2、3、5题。
找规律填空。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组内交流。
学生观察思考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再组内探究,最后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大胆尝试。
学生独立完成
组内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练习相关的内容
为新学习知做准备。
利用课件的直观效果,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数形结合,体验数学的极限思想。
发散学生的思维
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7、8题。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
图形与数学之间能相互转化,解决问题更直观,更简单。
教后反思:
作业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