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测量呼吸和心跳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测量呼吸和心跳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0 08:4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量呼吸和心跳》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2、了解自己正常情况下1分钟心跳、呼吸的次数。
3、知道心跳呼吸和运动是由联系的;运动会是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4、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难点:学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三、教学过程:
(一) 常识问答,导入新课
师:从本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新的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来了解一下我们的身体。说到这,老师想问一下,这有谁从小到大没有要上医院看过病的?上过医院的同学知道医生拿一个听诊器对着我们的胸口和背部听听,这是在听什么?(听呼吸声和心跳声)这节课我们就来测量呼吸和心跳。板书课题。
(二)测量呼吸和心跳
那你觉得你在平静的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是多少次?请几名学生回答。
师:那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吧好吗?怎样算一次呼吸? ( “一呼一吸”才算一次呼吸)
生:让生可作演示。
师:小结并示范正确的测呼吸方法。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故意吸气很慢,呼气也很慢;还有的同学觉得测呼吸很有趣,拼命的吸、呼,你们觉得这样测行不行?(不行)为什么?(不准确了)对啊,我们要测量的是静坐时正常的呼吸,如果故意去控制它,测出的数据就是不准确的,我们科学讲究的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确的数据。
好,再试十秒钟,报数;然后正式测量,记录结果。
师:测完马上做好记录。好,准备、开始(课件显示,计时1分钟)……停。(学生记录)
学生交流
生:我32次。
师:(板书:呼吸次/分)我们给他一个范围30——34之间。和他一个范围的有多少人?1、2、3…… 人(板书:30——34 人)
……
分析数据,形成共识(课件展示,提供参考资料)
师:那我们班同学静坐时1分钟的呼吸次数大约在什么范围?
生:20——34之间。
师:(板书:范围20——34之间)也来看看在安静状态下不同年龄段人的呼吸次数(课件显示)。
师:那如何测量心跳次数呢?
生:摸心脏;摸脉搏;用听诊器......
师:在课堂上选择哪种方法最好?
生:摸脉搏。因为冬天穿的衣服多,摸心脏不准确,听诊器不能随身携带。
师:为什么通过摸脉搏就可以知道心跳次数?
讲解摸脉搏的方法
学生测量,记录。
提问:参加运动后,我们每分钟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一分钟热身活动。(原地高抬腿)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一位同学运动结束时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
播放音乐,学生休息以后进入第三次测量(休息三分钟以后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组内互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再分别测量这位学生运动结束时和休息3分钟后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三)、分析、整理数据
师:我们已经成功搜集了自己在三种状态下一分钟内的呼吸和心跳次数,下面我们用画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分析数据。
学生画统计图。
展示三位同学的统计图,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通过分析,我发现运动后呼吸和心跳是最快的,休息几分钟后又慢慢恢复。
(四)、拓展延伸
比较两位同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不同的人呼吸和心跳次数不同。
师: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以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有差别。猜猜老师的呼吸和心跳次数和你们一样吗?
出示不同人群呼吸和心跳的参照表。对比自己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师:运动可使人的呼吸和心跳加快,从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那是不是运动越多越好呢?
讲解适量运动的好处
关于呼吸心跳还有很多的知识期待我们去发现,以后我们再一起研究好吗?(结束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