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4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4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1 19:31:55

文档简介

第4节 科学测量(第1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0”刻度线量起
B.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应越小越好
C.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避免产生实验误差
D.记录测量结果时所用单位不同,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一样
2.下列单位换算中,过程正确的是(  )
A.3.5米=3.5×1000毫米=3500毫米
B.3.5米=3.5米×1000=3500毫米
C.3.5米=3.5米×1000毫米=3500毫米
D.3.5米=3.5×1000=3500毫米
3.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下列四个比赛项目中,都要用到球,其中直径最接近1分米的球是(  )
A.乒乓球    B.铅球
C.足球     D.篮球
4.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A.长度单位    B.质量单位
C.时间单位    D.温度单位
5.有一棵参天大树,三位七年级的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这棵树的周长可能是(  )
A.100厘米     B.42分米
C.36000毫米    D.0.45米
6.下列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

7.小红和小明各自用刻度尺测量同一张课桌桌面的长度。小红测量的结果是122.9厘米,小明测量的结果是1.228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红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
C.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
D.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8.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们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在配破损的玻璃时,下列尺子中最适合的是(  )
A.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B.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D.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9.下列测量圆柱体底面直径的方法,正确的是(  )

10.人体血管的总长度约为10.6万千米,已知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107米,如果将一个人的血管沿赤道把地球绕起来,那么可以绕地球(  )
A.0.265圈    B.3.77圈
C.2.65圈     D.0.377圈
11.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时,要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元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元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即可求得一个1元硬币的厚度
12.小柯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应选用下列尺中的(  )
A.量程3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
B.量程10米,最小刻度值1分米
C.量程30厘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
D.量程15厘米,最小刻度值1毫米
1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刻度尺沿被测物放正,不能歪斜
B.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放置
C.零刻度线被磨损的刻度尺不能使用,必须更换
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14.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150厘米=________米。
(2)8848米=________千米。
(3)0.35毫米=________微米。
(4)6000000纳米=________厘米。
15.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学楼的高度约为30________。
(2)课桌的高度为8________。
(3)一支铅笔的长度为20________。
(4)哥哥的身高为174________。
(5)手上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2________。
(6)一角硬币的厚度为2________。
16.测量长度时常用到卷尺、皮尺、声呐、雷达、激光测距、游标卡尺等,选择合适的工具(方法)填入下列空格中。
(1)建筑工人常用________测长度。
(2)潜水艇常用________测潜水艇与障碍物间的距离。
(3)飞机用________测距离。
17.小明游览某座大桥时,发现桥面有条宽窄不一的裂缝,他用刻度尺测得该裂缝某处宽度为0.70分米,则小明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________。为了测得该裂缝的平均宽度,小明应该在裂缝的________(填“同一”或“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从夏季到冬季,该裂缝会变________(填“宽”或“窄”)。
B组 自主提高
18.2018年是中国农历狗年,小明收集到一张狗生肖邮票。他用分度值是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其画面部分的长度时,记录了如下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
A.3.5厘米     B.3厘米
C.3.51厘米    D.3.512厘米
19.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这时可测出n(如n取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用总厚度除以n,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在下列长度的测量中,与此种方法相同的是(  )
A.测一较短曲线的长度    
B.测一枚硬币的直径
C.测一圆锥的高    
D.测细铜丝的直径
20.钢铁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0℃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得的长度的数值比实际长度(  )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

第21题图
21.(佛山中考)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如图所示,用A、B刻度尺测同一块木块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用________刻度尺测量更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刻度尺使用不正确。该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

参考答案
1-5.DABAB 6-10.BCCCC 11-13.DAC
14.(1)1.5 (2)8.848 (3)350 (4)0.6
15.(1)m (2)dm (3)cm (4)cm (5)cm (6)mm
16.(1)卷尺 (2)声呐 (3)雷达
17.1厘米 不同 宽 18-20.CDA
21.A B 2.20

第4节 科学测量(第2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运动会上裁判员科学地测量能体现体育运动的公正精神。在跳远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尺测量比赛成绩时,若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2.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4.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千米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分米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厘米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毫米
5.某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度是1.240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米
B.估计值是4
C.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24米
D.测量结果精确到1毫米
6.下列几种测量金属球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7.要测量如图中所示的一根曲线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无弹性的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细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拉长的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B
D.用卷尺直接测量
8.有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起始端因磨损短缺0.2cm,若用此尺对准起始端量得某物体的长度为28.54cm,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是(  )
A.28.54cm    B.28.74cm
C.28.34cm    D.28.56cm
9.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冬天和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
A.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断
10.小吴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厘米,这本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厘米     D.0.1毫米
11.(北京中考)一次国王故意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说出眼前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加思索后回答: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只有一桶;若桶像池塘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的水就有十桶。这则故事说明了(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大小
D.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工具
12.甲、乙、丙三图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_厘米;乙:________厘米;丙:________厘米。

第12题图
13.某同学测得自己步行的步幅是80厘米,他从操场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135步,那么操场的两端距离约________米。
14.(宁波中考)在测金属丝直径时,采用了如图的方法进行测量。根据图示情况,回答问题:

第14题图
(1)图中紧密排绕的细金属丝的圈数是________圈。
(2)图中细金属丝紧密排绕而成的长度是______毫米。
(3)细金属丝的直径约是________毫米(精确到0.01毫米)。本题的实验用到了“特殊”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叫________,你认为它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同学用滚动铁环的方法来测学校花坛的周长。他测得铁环的直径为D,铁环绕花坛一周滚动的圈数为n,则计算花坛周长L的公式为:L=________。
B组 自主提高

 第16题图
16.如图所示,小妍家新买了规格为20厘米的台州产“苏泊尔”压力锅(俗称高压锅)。妈妈说,家用压力锅有18厘米,20厘米和22厘米等规格。“规格20厘米”指(  )
A.锅身的直径是20厘米
B.锅身的周长是20厘米
C.锅身的截面积是20厘米
D.锅的容积是20厘米
17.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分别是2.12cm、2.13cm、2.13cm、2.44cm,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2cm    B.2.127cm
C.2.13cm    D.2.21cm
18.李明身高165厘米,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他的脚长约为40厘米
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米(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他的“1拃”约为40厘米(拃:念zhǎ,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他的“1庹”约为1.65米(庹:念tuǒ,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第19题图
19.如图所示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
A.7.25厘米    B.2.25厘米
C.2.3厘米    D.2.2厘米
20.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物体长0.980米,之后发现这把尺比标准米尺长了0.002米,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为(  )
A.1.000米    B.0.982米
C.1.020米    D.0.978米
21.一根钢管,已测得管的内径为7.2mm。现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钢管的外径,读数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由此得钢管外径是________cm,钢管的厚度是________mm。

第21题图
22.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捋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F.……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F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1)小题的基础上,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写错位置

参考答案
1-5.BCACC 6-10.ABCCD 11.B
12.1.3 1.58 1.70 13.108
14.(1)16 (2)25.0 (3)1.56 累积法 误差较小,准确程度较高
15.πDn 16-20.ACDBB
21.1mm 1.30 2.9
22.(1)A C 用线圈总长度l除以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EBF (3)ABC


第4节 科学测量(第3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关于量筒和量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者都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B.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两者的刻度分布都是均匀的
D.量筒壁上的刻度单位是毫升,即厘米3
2.准确量取45毫升水,应当选择下列仪器中的(  )
A.5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B.1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C.100毫升的量筒 D.20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
3.(菏泽中考)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主要原因是( )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制作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能较准确地读数
D.单纯为了美观
4.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
A.看上去不多不少
B.能淹没固体,且固体放入后水不会溢出
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固体,且固体放入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5.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6.在一次进行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宇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量筒中的盐水进行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鸣也同时进行了读数,他们俩的读数分别是40毫升和42毫升,那么盐水的体积应该是(  )
A.39毫升    B.40毫升 C.41毫升    D.42毫升
7.(彭埠中考)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们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是:500毫升,10毫升;100毫升,1毫升;50毫升,2毫升。现要测量体积约为40厘米3的石块体积,应选择上述量杯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三种都可以
8.一只量筒内有5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时,该木块一半浸入水中,此时量筒的读数是56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厘米3     B.0.6分米3
C.12分米3    D.12厘米3

 第9题图
9.用甲、乙两个量筒来测量等质量煤油的体积,液面情况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毫升和13.9毫升。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甲量筒的最小刻度是1毫升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
C.两量筒的最小刻度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乙量筒的最小刻度小,因此精确度更高
10.单位换算:
(1)250升=________厘米3。
(2)7×106毫升=________米3。
(3)50毫米3=________厘米3。
(4)0.5米3=________分米3=________厘米3。
11.给下列物体的体积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个标准集装箱的体积为32.69________。
(2)一听可乐约为350________。
(3)一大瓶食用油约为5________。
(4)一瓶生理盐水为500________。
(5)一间教室的空间约为250________。

 第12题图
12.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________为单位标度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读数时如果视线如图所示,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第13题图
13.如图,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的实验步骤是:①测出________的体积;②测出________的体积;③计算得小石块体积为________。因为细线的原因,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____(填“大”或“小”)。
B组 自主提高
14.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块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图中哪些实验是没有必要的(  )

第14题图
A.只有①    B.①③ C.只有③    D.①②
15.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16.甲、乙两名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内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的做法则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完全浸没石块后记下总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做此实验应选择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做法。
(2)如果两名同学的读数都是正确的,但他们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那么较准确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下同),结果偏大的是________。
(3)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题图
17.(武汉中考)现只有细线、刻度尺和适量的水,要设计一个方法能较准确地测定一个如图所示的薄玻璃酒瓶的容积,下面是小明同学不完整的设计思路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并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结果。已知圆的周长=2×π×半径,圆的面积=π×(半径)2。
(1)用细线绕瓶的下半部一周,测量出细线拉直后的长度为L,则底部的面积S=________。
(2)瓶内盛大约半瓶水后,测出水的高度为h1,如图所示。
(3)盖好玻璃瓶塞后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玻璃瓶容积V=________。

参考答案
1-5.CACDA 6-9.BBDD
10.(1)2.5×105 (2)7 (3)0.05 (4)500 5×105
11.(1)m3 (2)mL (3)L (4)mL (5)m3
12.毫升 2毫升 偏大
13.水 水和小石块 10厘米3 大
14-15.BB
16.(1)甲 (2)甲 乙 (3)取出石块时,石块将量筒中的部分水带出
17.(1) (3)测量出没有水的部分的高度h2
(4)(h1+h2)


第4节 科学测量(第4课时)
A组 基础训练
1.(唐山中考)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B.标准状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C.人体正常的体温(口腔)约为37℃
D.人的手指头伸到水中,感到不冷也不热的温度约为53℃
2.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最小刻度是0.1℃
B.用体温计测量口腔温度前应先将体温计放入沸水中煮3分钟消毒
C.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所以准确程度高
D.用体温计测量同一位同学的口腔和腋下,其数值是不一样的
3.如图所示是四种测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4.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的准确程度比普通温度计高
B.体温计玻璃管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普通温度计则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进行读数,普通温度计则不能
D.体温计要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普通温度计在完成测量后也要用力甩
5.下列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②取出温度计 ③选取适当温度计 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①②⑤
6.某同学从气温计上读得当时的气温为-5℃,则下列读法中正确的是(  )
A.零下5度     B.负摄氏5度
C.零下5摄氏度    D.负5摄氏度
7.冬天乌苏里江气温低到-50℃,冰面之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则与冰交界处水的温度是(  )
A.-50℃
B.0℃
C.低于0℃,高于-50℃
D.无法判断
8.有两支温度计,它们下端玻璃泡的容积相同,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当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  )
A.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
B.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大
C.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D.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相同
9.下面是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的实验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B.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拿到灯光下读数
D.将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再读数
10.0℃的冰与0℃的水相比较(  )
A.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
B.0℃的水比0℃的冰冷
C.0℃的冰比0℃的水冷
D.以上说法都正确
11.观察下图中温度计甲和温度计乙(只画出一部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两支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一样
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第12题图
12.小萱同学测量体温后,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该体温计的最小刻度是______℃,她的体温是________℃,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
1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__℃。

第13题图
B组 自主提高
14.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分别为35℃和40℃的两个病人,则测量后的示数分别是(  )
A.36℃和40℃    B.40℃和40℃
C.39℃和40℃    D.39℃和39℃
15.(宜宾中考)在气温是20℃的房间内,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当水银面经过“20”到“100”之间的某一刻度时,温度计的示数表示(  )
A.房间内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什么也不表示
16.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将此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8℃。若将温度计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6℃,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
A.25℃    B.28℃
C.24℃    D.以上结论都不对
17.如图所示是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请指出错在哪里。

第17题图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题图
18.(长春中考)如图所示为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两条改进建议: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昆明中考)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将0~100℃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32℉(℉,读作华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将32~212℉之间划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则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是F=________℉。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________℃,等于________℉。

参考答案
1-5.DBCDC 6-10.CBDCA 11.D
12.0.1 36.5 使用之前甩几下
13.量程 最小刻度 C -2 88
14-16.CCB
17.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正确 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18.热胀冷缩 用更细的玻璃管 用更大的瓶装更多的液体
19.1.8t+32 37 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