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学案
一、时代背景解读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郭沫若受到巨大影响写的一首新诗。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精神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想要表达: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二、思考探究
问题1: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在日本留学,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到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郭沫若,使他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
问题2:“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参考:诗歌结尾从不同角度设喻,讴歌赞美“力”。“力的绘画”指展现出的大海白云的壮丽景色,“力的舞蹈”是洪涛滚滚的比喻,“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总之,这是对“力”的美化。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
拓展训练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一篇文章,总有作者主要想表达的东西,那个东西立在那儿,就是等着你上来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奔主题”“紧紧围绕主题”,就是这种打法。
①总是急于把它弄到
②没有经验的人
③它没被打到,自己反而狼狈
④如泼妇动武,坏发乱形
⑤结果扭打纠缠撕扯抓掐
A.②①④⑤③ B.②①⑤④③ C.③②④①⑤ D.④①⑤③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的一项是(???)
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辛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①那就不是大海了
②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
③但不能掀翻大海
④也有风狂雨骤之时
⑤没有风狂雨骤
⑥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
A.④②③①⑥⑤ B.②④⑥③⑤① C.⑤④⑥①②③ D.④⑤①⑥③②
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先发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材料:
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
屈原?? 岳飞?? 白居易?? 沈括?? 杨靖宇?? 袁隆平
遭贬谪吟歌赋??? 战沙场驱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 抵御外侮??? 感怀时事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___________,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 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__________,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__________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挤压、扭曲、 捋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 ??? ),才能炸响,才能________,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 多情细腻处不亚于柳永、李清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浮光掠影????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震耳欲聋B.浅尝辄止???? 喜悲交加???? 忧心忡忡???? 振聋发聩C.浅尝辄止????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振聋发聩D.浮光掠影????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震耳欲聋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B.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C.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D.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A.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B.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C.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D.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郭国昌
?? ①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尽管胡适、陈独秀等人倡导“文学革命”时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那些可以超越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诗歌观念。即使在现代诗歌受到人们广泛质疑的今天,“诗歌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的看法恐怕还是具有合理性的。然而,诗歌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是从哪儿来的呢?艾青说:“生活是艺术生长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与情感必须在它的底层蔓延自己的根须。”只要翻开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
?? ② 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发生。诗人不但要生活着,而且要生活得更具广度,更有深度。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只有人生至上主义者才能够成为艺术至上主义者。”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身后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询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会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通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 ③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读郭沫若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渴望民族新生的期盼;读艾青的诗, 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面对民族抗争的悲壮;读穆旦的诗,我们感受到的是个体生命在艰难境遇中的痛苦。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像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
?? ④ 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也是一个语言的选择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日常口语成为诗歌的语言,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口语。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正是诗人通过诗化的日常生活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托尔斯泰说过,一个高明的作家“并不在于知道他用什么语言写什么,而在于知追不需要用什么语言写什么”。当我们的诗人也知道这样做的时候,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广受人们争议的问题了。
(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A.“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这一观点,在当今应该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虽然有人对现代汉诗抱有质疑的态度。B.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人只要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获得的就会是真诚的诗歌情绪,而不是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C.真正的诗人,其诗歌的情感都来自现实社会生活,来自对普通大众人生的真正体验。D.现代汉诗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需要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感情,否则,是无法创作出诗歌作品的。E.口语化是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但进人诗歌的日常口语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的,是诗意化的。
2.下面不能证明“诗歌是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的一项是(?? )
A.胡适、陈独秀等倡导“文学革命”,对古典诗歌进行了大力否定。B.胡风说过,“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C.古人云,“在心为志,发口为言,言之美者为文,文之美者为诗”。D.卞之琳的《断章》用诗化的口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3.在①段和③段的论述中,分别以郭沫若、艾青、穆旦等人的作品为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4.作者为什么说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答案)
1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是针对写文章而言,前面说“那个东西立在那儿,就是等着你上来打”,后面应是“打”的表现,分析五个句子可以发现,所填内容说的是没有经验的人的表现,故② “没有经验的人”应放在前面,引出对象,排除C、D两项。
没有经验的人总是急于把它弄到,后面应是说这样做的结果,即⑤ “结果扭打纠缠撕扯抓掐”,④ 把“扭打纠缠撕扯抓掐”比作“泼妇动武”,故⑤应放在④前,而③ “它没被打到,自己反而狼狈”是对前面这种“扭打纠缠撕扯抓掐”结果的概括说明,应放在最后,排除A项。
故选B。
2答案:D
3答案:屈原白居易,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具有伟大的文学贡献。
岳飞杨靖宇,抵御外侮,战沙场驱敌寇,一代军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沈括袁隆平,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巨匠具有杰出的科技成就。解析:本题考查基于逻辑关系的句式仿写。
“爱国精神”“科技成就”“文学贡献”,是统领材料中人物以及其行为事迹的核心词。
爱国精神,对应屈原、岳飞、杨靖宇,但是结合“抵御外侮”“战沙场驱敌寇” 来看,只有岳飞和杨靖宇符合;文学贡献,可以对应岳飞、白居易、屈原, 但是由于“爱国精神”中的“抵御外侮”这一条件已经排除了屈原,并旦对准了岳飞,因而“文学贡献”如上“感怀时事”和“贬谪”这两方面,可以判断应当选择屈原、白居易;剩下的为“科技成就”,对应沈括、袁隆平较为容易。
4答案:1.C; 2.C; 3.C
解析:1.浮光掠影:像水面上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失。比喻印象不深,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 此处描述的对象是“政治”,应选“浅尝辄止”。大起大落:形容起伏变化极快极大。悲喜交加:悲伤和喜悦同时涌上心头。根据语境,应选“大起大落”。忧心如焚:忧愁得心里好像被火烧一样。 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忧心忡忡”偏重于“忧愁”,“忧心如焚”偏重于“焦急”,根据语境,应选“忧心如焚”。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根据语境,应选“振聋发聩”2.鼓荡,鼓动激荡;怂恿,带有贬义色彩,指鼓励、 煽动别人做坏事,结合语境,应用“鼓荡”。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正确搭配,“只有……才……”和 “只要……就……”,另外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 括号后面用了两个“才能”,需要填的句子也应该用“才能”3.原句一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关联词语“不但”位置不当,应该放在“我们”之后,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第二处是整个句意表递进, 但原句是“递退”关系,应该先是“艺术本身的魅力”,然后是“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5答案:1.BD; 2.A; 3.前者论述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之间密切联系的观点。后者论述了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观点。4.因为在诗歌创作中,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情绪和感受必须以真善美为核心进行选择和升华才能够感动读者,日常生活口语也必须是经过诗人选择和审美加工才成为诗歌的语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