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7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 济南的冬天(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人教版7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 济南的冬天(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10 11:1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2 济南的冬天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 老舍一、新课引入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
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北方的冬天,人们会
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
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
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萧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可能我们都没有在冬天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二、新课讲解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中国语文,并开始创作小说。回国后,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写出《龙须沟》、《茶馆》等文艺作品。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二、新课讲解
老舍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山东为他的“第二故乡”。老舍曾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伦敦的雾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他还去过气候潮湿的中国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于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选自一系列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写作背景二、新课讲解
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镶暖和响晴水藻贮蓄澄清髻儿伦敦济南晒太阳jǐxiāngzǎochéng xiǎngzhùhuojìshàidūn zhuó着落薄雪báo宽敞chǎng
看护kān
二、新课讲解
2.词语释义
响晴:晴朗无云。
设若:假如。
安适:安静而舒适。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秀气:清秀。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贮蓄:储存,积聚。
澄清:清亮。文中指水清澈见底。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二、新课讲解
整体感知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行文的。
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
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和冬天的水色。
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二、新课讲解
2.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主要特点是:温晴。
作者是通过描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和水色来表现的。二、新课讲解
3.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因为山和水是济南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是济南魅力所在。
①“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
点儿口儿”,写出济南群山围城的地理环境。这些
属于泰山余脉的小山或点缀城中,或环绕城外,不
仅涵养了济南的泉水,也是济南城的天然屏障。
②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城中有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泉池,有泉水汇流而成的护城河和大明湖。古人曾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赞美济南的自然风光。
二、新课讲解
研读课文 1.第1自然段用什么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有何好处?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与伦敦相比无重雾与热带相比无毒日喜爱对比二、新课讲解
2.第4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薄雪露粉色 ( 害羞 )全白(镶银边)白雪黄草(穿花衣)松树的尖上顶白花(像看护妇)山上山尖山坡山腰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秀美。二、新课讲解
3.第5自然段中是怎样描写城外远山的?
①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
②用两个“卧”字,形象传神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
③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
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出
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像一幅
淡雅的水墨画。 二、新课讲解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温暖、可爱秀气、美丽素淡、雅致 4.冬天,济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二、新课讲解
①“不结冰”“冒着点儿热气”,有“绿萍”——写出了水的暖。
②有“水藻”,水藻绿得像拿出了“终年贮蓄的绿色”——写出了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③水边有“垂柳”,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写出了水的清、亮。二、新课讲解
6.怎样理解最后一段里“这块水晶”的比喻?
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视线由下而上进行仰视,同时展开想象,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并且把红屋顶、黄草山、灰色树影融入这块蓝水晶,在水天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整个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二、新课讲解
7.冬天,济南的水有怎样的特点?水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暖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绿清二、新课讲解
研读赏析 1.作者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的?(1)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同时赋予小山人的情感,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成是“看护者”,将小山表现得十分可爱而又充满温情。
(2)通过人们的感受侧面描写山的可爱。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以及人们对于春天“明天就会到来”的幻想,不仅描绘了神态,更突出了心理活动。二、新课讲解
2.“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1)妙在雪光、雪色。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绿与雪的洁白相映生色。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赋予雪后的山和雪以动人的形态。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了雪娇俏的情态。 二、新课讲解
3.课文中多处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
(1)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慈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人们的感觉,印证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
(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覆盖下的矮松的秀美情态。二、新课讲解
(3)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日山景充满了动态的美感。二、新课讲解
(4)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二、新课讲解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被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显得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出了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然没有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三、归纳小结
冬天是一个缺乏色彩的季节,可是语言大师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来确切地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
出一幅富有色彩感和意境
美的图画,流露出作者对
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四、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写江南雪景的文段,和《济南的冬天》里的雪景描写比较,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你认为哪种写法好?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描写,而选段中多为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
两种写法都好,老舍写得直观易懂;
而郁达夫引用诗句的写法,使文章在整
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增加了文章的
诗情画意。四、强化训练
四、强化训练
2.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 )
(2)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3)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
(4)山坡山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
比喻拟人、比喻 比喻拟人、比喻四、强化训练
仿写训练例: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要求: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黄河,突出黄河的特点。)
四、强化训练
浑浊的黄河水像一头咆哮的狮子(比喻),从远处呼啸而来。它翻滚着,怒吼着(拟人),发出巨大的声响,如排山倒海一般。黄色的浪头抡起巨人一般的拳头(拟人,比喻),使劲拍打着岸边的礁石,似乎要把一切摧毁。示例:五、拓展延伸
如何用修辞美化语言 1. 巧用比喻摹形象。我们写作文不一定要全部“实话实说”,但一定要“借物妙说”。借物妙说可变陌生为熟悉,可使抽象变具体。而运用比喻就能达到这种效果,引发人去联想。
2. 借用排比增语势。恰当地运用排比,不仅能使句式整齐而庄雅,语势流畅而逼人,而且会使文章底蕴丰富,霸气十足。
3. 拟人拟物显生动。运用比拟手法,不仅会使事物的形象鲜明,更能使人倍感亲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 善用夸张壮意境。作文时,为了突出形象、渲染气氛,往往使用夸张手法,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或特征。六、布置作业
请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题目自拟,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