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浙江高三历史选考卷(二)
1、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周公平定了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除了封亲周的殷商旧贵族微子启于宋(都商丘)之外,还在其周边分封了一些曾被商灭国的古代先王的后裔为诸侯。这表明
A、旧贵族势力强大占据中原 B、周朝统治者实行战略收缩
C、分封格局有利于加强统治 D、同姓诸侯分布于战略要地
2、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在中国哲学中另一个特异的宗派,这派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下列思想主张属于该“特异的宗派”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3、有学生在研究中国古代某一经济形态的特点时,收集到如下图片。下列不属于图片所示经济形态的特点的是
A、土地私有
B、男耕女织
C、集体经营
D、自给自足
4、某种书法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风格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这一书法特征与下面作品特征相似的是
5、明朝皇帝每于郊祀上报皇天牧养有成时,都把全国的户口簿籍陈于祭台之上,即表示上天赐予他对人民、土地的所有权。这一做法反映了
A、明朝天人合一思想仍旧盛行 B、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C、土地国有制仍是主流土地制度 D、明朝严禁户籍人口的流动
6、《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宰相名耳!”由此可知,明代内阁
A、与唐代宰辅具有相同权力 B、具有最高的决策权
C、承担了宰相的具体职能 D、属于六部下属机构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官僚耆英说:“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应即明定章程,英国人归英国人自理,华民有中国讯究……可免争端。”这说明耆英
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B、将领事裁判权视为驭夷手段
C、认识到西方司法制度的优越性 D、主张中外司法应该尽量接轨
8、1912年11月,政府邀集工商各界代表来京举行全国临时工商会议,会议涉及制定经济法规;改变垄断政策,许民自由经营;裁免厘税,改良税则;提倡国货,仿制洋货,振兴本国制造业等内容。此次会议的召开
A、反映了北洋政府振兴实业的意识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表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推动了近代“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9、“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千份,大专院校及中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下列选项中与此变化有关的是 ①深入地批判儒家思想 ②北洋政府的高压统治 ③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④五四运动的广泛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东条英机曾在1941年的军事总结报告中说:“昭和十五年(1940年),敌人(国民党)未进行主力反攻,只有共军于去年在华北举行大规模的出击”。下列对“该出击”的评价正确的是
A、抗战以来正面战场首次大捷 B、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D、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精神
11、下面是1954—2008年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示意图。该图可以说明
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健全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D、少数民族的代表数逐年上升
12、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随后,美国、英国、法国三个核大国也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实行严密的封锁。上述情况逼出了中国自研原子弹的“596工程”。这说明中国的原子弹研制
A、缺乏人才 B、缺少技术 C、开局不利 D、历程艰辛
13、为推动国际局势朝着有利于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各国人民的方向不断发展,毛泽东于1973年在会见基辛格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不会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他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线,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推知,“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核心是
A、联美抗苏 B、和平共处 C、“一边倒” D、不结盟
14、“中国改革的影响堪比历史上美国罗斯福新政,它们都根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修正……一个……给资本主义带上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氧气面罩,一个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了一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它们都……改变了人类的思想。”“改变了人类的思想”本质上是指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本质区别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可以互相借鉴
C、两种社会制度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D、任何社会制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
15、公元1世纪之前,在罗马对外扩张过程中,统治者赋予不同地区的居民以下不同的权利,根据是否享有市民权或享有市民权的多少,可以将罗马境内的人分为罗马市民、拉丁人、外来人和奴隶。据此可知
A、罗马奴隶社会等级森严 B、罗马法具有灵活精细性
C、外来人与奴隶享有市民权 D、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16、《欧洲文艺复兴史》在评述人文主义运动时称,“教会之守旧,人文派之复古……古代艺术之爱好者,甚至为教皇所奖励保护,由此可见新旧冲突非表面而为内心的也。”这里教会与人文派的内在冲突是指
A、“因行称义”还是“因信称义” B、遵从守旧观念还是鼓吹复古思潮
C、坚持神权之上观念还是人性之上 D、王权高于教权还是教权高于王权
17、17世纪,一位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光学尤其是力学领域的成就,使科学不再是一些杂乱孤立的事实和定律,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能解释大量的自然现象,也能用来做准确的预测。”这位科学家
A、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B、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
C、构建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体系 D、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18、“美国《1787年宪法》第6条第2款将其本身的地位表述为‘国家的最高法律’。法官们通常将之理解为:当国会或者州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与美国宪法有所冲突的话,这些法律将被宣布无效。两个多世纪以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众多判例不断地强化美国宪法的权威性。”材料表明美国
A、实行联邦制度 B、宪法地位至高无上 C、实行三权分立 D、法院与国会相牵制
19、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下列选项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一战使德、奥战败,英、法等受到重创 B、俄国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
C、美、日崛起对国际事务影响力越来越大 D、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赢得了印度独立
20、下面是1913—1925年苏联的工农业生产指数统计表。对下表数据的解读合理的是
①长期战争使苏联工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
②1920年,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
④1925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右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宣传海报,被描绘成食人恶魔形象的希特勒脚下的残骸分别是波兰、比利时、法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希腊。据此判断,希特勒的下一个“啃食”目标是
A、英国
B、奥地利
C、苏联
D、捷克斯洛伐克
22、法国作家莫泊桑(1850—1893)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刻画了“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发现叔叔于勒由富裕到贫穷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共和政体的腐朽
C、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23、1912年4月,孙中山做了一次演讲;7月11日,西欧报纸发表了该演讲的法文译;7月15日,俄国报纸将该法文译本译成俄文出版,该俄文译本错译很多,如将孙中山原演讲稿中所称新政府“必将各地主契约换过”翻译为“必须改变不动产的全部法律根据”。列宁据此俄译本认为孙中山是一位“真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这说明
A、报纸的记载应与其他类型史料互证才能确证 B、历史解释应关注史料流传中产生的不同版本
C、不同外语版本史料的证史价值没有明显差异 D、判断史料的真伪是进行史料实证的首要步骤
24、奥林匹亚遗址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西北部,神庙区遗址北面以山为界,其余三面用围墙与外界相隔,围墙内供奉宙斯与赫拉,围墙外分布着运动场,旅馆和浴室等供举办体育比赛使用的场所。希腊各城邦共同约定;在竞技会召开期间,不得进行战争;即使战事正在进行,也必须实现“神圣休战”。据此可知 ①奥林匹亚遗址是古希腊的宗教圣地和体育竞技中心 ②宙斯神庙史神庙区的主神庙 ③处奴隶外的雅典自由民都可以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 ④奥林匹亚竞技会具有政治、文化上的重大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思想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旧民本是时代呼唤君主集权的产物,新民本则是在时代试图解构君主专制制度之际应运而生的。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如果说“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社会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来实行国家权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业时代到来之际那只“看不见的手”便开始排斥君主专制制度。新民本思想在尊君和限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阔海域。
———摘编自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二:新民本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约束君主权力。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途径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王夫之则提出将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
———摘编自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
材料三: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的思想十分称道,并用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
———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旧民本”思想的主要主张。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中旧民本思想与新民本思想的主要差异。(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本思想家约束君主权力的主要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
26、经济全球化的拓展与经济民族主义的勃兴并驾齐驱,民族国家应在理想与现实的“囚徒困境”中寻求最佳契合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大量存在的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扮演者“第二政府”的角色,它们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方式和未来发展的走势,而且影响到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因而不可避免地涉及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利益……世贸组织的建立,是国际社会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挑战而进行国际合作的显著成果……但是世贸组织对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也是很明显的……金融全球化要求各国中央银行在制定本国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而不能只顾本国的利益需求,这就削弱了传统的国家货币主权。
———摘编自徐蓝《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保护》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滞胀”阶段,原先各发达国家的贸易自由化政策纷纷转向贸易保护主义,极端排外的民族情绪时常蔓延到国际贸易领域,演化为“天生的排斥他国商品的有力武器”……对外投资的歧视性政策首先是由走在世界经济发展前沿的美国和欧盟带头实行的,它们千方百计地对外国公司和企业附加各类苛刻条件,以歧视性政策来限制对外投资……各国出于经济竞争的需要,彼此间展开窃取商业情报和科技发明的间谍大战。高度发展的网络技术为各国的情报人员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摘编自张志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成因和表现》
材料三:如果想要维持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国家政府无论强(如美国和中国)弱(如伊拉克和利比亚),都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面前的诸多复杂难题……国家或许可以在短期内逃避全球责任,但境外事件造成的威胁不可能永远得到控制。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全球化世界的流动危险将会不断累积……整个世界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摘编自伊恩.戈尔丁《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民族国家主权构成的挑战?(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表现?(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关于应对全球化的主要观点。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8分)
27、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发展,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义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康熙帝指出,“乱则声讨,治则抚绥(安抚)”“仰凭天道,俯惬人情,以万不得已而用兵”“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盛治之世,余一余三。盖仓廪足而礼教兴,水旱乃可无虞。比闻小民不知积蓄,一逢歉发,率政流移。夫兴俭化民,民时用礼,惟良有司是赖。”
———摘编自《清圣祖实录》《明清史料汇编》等
材料二:1875年,光绪即位,慈禧太后等两宫皇太后颁布懿旨“博采说言,用资治理”。李鸿章提出七大建议:开煤、铁矿,架电线,修铁路,各海口设洋学格致书院,由郭嵩焘出使各国主管洋务,建立海军,停西征、暂时掏弃新疆以加强海防。而左宗棠则上书指出:“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必须重视‘塞防’”。于是,这场事关“海防”重要还是“塞防”重要的争论由此发端。
(1)、根据材料一,提炼康熙帝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康熙帝实现北部“边疆永安”的主要举措?(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阐述:①分析李鸿章“七大建议”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 ②概述左宗棠重视“塞防”并收复新疆的结果和影响。(6分,只做选择不做阐述者,不得分)
2019——2020学年浙江高三历史选考卷(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D
C
C
B
C
B
A
B
D
A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B
B
C
D
B
D
B
C
D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1)主要主张:孔子“为政以德”,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主要差异:内容主旨不同:前者包含尊君(呼唤君主集权)思想,后者包含限君(解构君主专制)意识。产生背景不同:前者是小农社会,后者是手工商业时代。(4分)
(2)主要措施:扩大宰相权力(提高宰相地位);使学校具有治理国家的功能;地方分权。(6分)
(3)发展:人民要有参政权;主权在民。(2分)影响: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26、(1)挑战:跨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世贸组织对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金融全球化削弱了国家货币主权。(6分)
(2)表现: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对外投资;窃取商业和科技机密。(6分)
(3)主要观点: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2分)应对: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倡导“一带一路”建设。(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7、(1)治国理念:恩威并用,维护主权;以德治民,重视民心、民本,重视民心凝聚力;倡兴礼教,兴俭教化民众。(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主要举措: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亲征并平定新疆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多伦会盟,接收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臣服;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两大活佛,分而治之;设立木兰围场和避暑山庄。(4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
(2)选择①:洋务运动促进了工业近代化;加强了教育改革,外交与国际接轨;建设近代海军;重视海洋主权保护;(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但轻视边防,不利于主权维护。(2分)
选择②:收复新疆,阻止了沙俄等国对新疆的觊觎;维护了边疆和国家稳定,有利于边疆开发;有利于近代国防战略观念的改变和完善;(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但忽视“海防”和海洋主权维护,是片面的主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