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老人在卢沟桥的这一举动与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相关?老人的动作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一位91岁的日本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北京卢沟桥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 他的身后站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左)和《我认识的鬼子兵》作者方军。
图片来源:新华社北京2017年7月6日电 题:《一位老人眼里卢沟桥畔的变迁》
国之难——七七事变
阅读教材91页第一段,完成表格内容:
1937年7月7日
北平西南卢沟桥
日本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遂向中国守军开火,中国守军奋起抗战。
时 间
地 点
发动者
大致经过
七七事变是偶然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材料:确定发动七七事变,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
——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
国之难——七七事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
从蒋介石前后两封电令中可以看出国民党对抗日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蒋介石对日态度由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转变为全体动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在北平保卫战中,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1937年7月7日)
国之奋——共赴国难
(P/92)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决心以及付出的努力,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国之奋——共赴国难
西北工农红军
八路军
总 指 挥:朱 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南方八 省红军 游击队
新四军
军 长 :叶 挺
副军长 :项 英
国之奋——共赴国难
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之奋——共赴国难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37年7月
平津沦陷。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
淞沪会战要图
谢晋元
材料:日军迭次增援,军舰达百余艘,陆军五师团,海军万余人,飞机二百余架,倾全国精锐,大举侵略。我淞沪守土之忠勇将士……前仆后继,浴血抗战,迄今扼住阵线,且迭予敌人以重大之打击。
——《科学画报》(1937.9.18)
中方记者眼中的淞沪会战
西方记者眼中的淞沪会战
材料: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也为沿海工业内迁和战略物资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37年7月
平津沦陷。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国之殇——南京大屠杀
6个星期
30万以上死难者
19万以上遭集体屠杀并毁尸
三分之一城市化为灰烬
活埋
砍头
万人坑内挖掘的尸骸
国之殇——南京大屠杀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叫嚣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是中国人编造的故事”。仅凭这幅油画能否驳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为什么?
油画《南京大屠杀—屠·生·佛》 李自健 作
国之殇——南京大屠杀
以下材料能否作为驳斥“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造的故事”的证据?为什么?
(1937年12月21日)哭喊着的支那(中国)人被装进邮袋中,西本(日本兵)点着了火,汽油一下子燃烧起来。
——侵华日军第16师团士兵《东史郎日记》
1937年12月《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了日军“片桐部队”的两军官在南京紫金山一带进行杀人比赛的消息。
国之殇——南京大屠杀
为了更有力地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论,除日方材料外,还可以补充哪几方的证据?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见证了南京大屠杀。
内容摘录:
1937年12月16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有些就在国防部面前的军营里进行。机枪声响个不停。
1937年12月22日:在清理安全区时,我们发现有许多平民被射杀于水塘中,其中一个池塘里就有30具尸体,大多数双手被绑,有些人的颈上还绑着石块。
201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习近平主席在公祭仪式上说:“我们为南京大屠杀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醒每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1935.12.9
1937.7.7
1937.8.13
九·一八事变
局部抗战
“华北五省自治”
一二·九运动
淞沪会战
上海失守
《国共合作宣言》发布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937.9
1937.12.13
1936.12.12
西安事变
联共抗日
七七事变
全面侵华
攻陷南京
迁都重庆
南京大屠杀
193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