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观察沙粒
粤教粤科版 四年级上 课前问答沙子是怎样形成的?沙子是由岩石碎裂而形成的。自然界中有哪些力量可以使岩石碎裂成沙子?气温变化水流冲击自然风化新知导入1: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河滩上玩堆沙的游戏。2 :河滩上有什么?河滩上有很多沙子。3 :除了河滩上有沙子,还有哪里有沙子?新知讲解自然界中,你还在哪发现了沙子?河边沙丘海边新知讲解任务:到有沙子的地方采集一些沙子带回学校,进行观察。在采集沙子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注意些什么?外出采集沙子标本时,需要有成人的陪同,千万不要单独行动。我们还需要提前准备好塑料袋或塑料瓶和小铲子。新知讲解从各处采集来的沙的颜色、粗细等是否都一样?新知讲解我发现有的沙子很粗,有的沙子很细 。我发现有的沙子的颜色是褐色,有的是棕色,有黄色的。新知讲解结论:新知讲解你知道河沙是怎样形成的吗?新知讲解新知讲解任务:观察河沙和碎石。河沙碎石新知讲解1: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河沙和碎石? 颗粒大小、光滑程度、光泽度、颜色、透明度、硬度等方面。2:如何进行观察? 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和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3: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观察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将沙子或碎石弄到眼睛里或割伤了手,同时要边观察边记录。新知讲解交流与汇报:河沙:颗粒细小、圆滑,摸上去光滑不扎手;每颗沙粒的成分单一,一般只有一个颜色。碎石块:颗粒较大,棱角尖锐,摸上去粗糙、扎手;很多碎石块往往包含有多种颜色、光泽不同的颗粒。我的猜想: 河沙是石块在自然状态下,长期经过河水反复冲刷、摩擦,逐渐碎裂、变小,最后形成了颗粒细小、成分简单的颗粒。课堂练习填空题。1、在室外采集沙子时,我们所用到的工具有( )、( )、
( )等。塑料袋2、观察沙粒时所用到的工具是( )。圆润塑料瓶小铲子放大镜3、河沙的表面光滑且比较( )。拓展提高各式各样的沙粒白色沙粒,位于澳大利亚的海姆斯海滩,据说是世界上最洁白的海滩。粉红色沙粒,虽然见过的人不多,实际上有相当多的粉红色的海滩。颜色来自于有孔虫,它们在死掉之后,被冲上岸,与沙子混合在一起。拓展提高橙色沙粒,这很罕见,是由于沙子里含铁量过高,又没有火山岩中颜色较暗的沙子来中和,才会呈现橙色。绿色沙粒,位于夏威夷河关岛。颜色来自于橄榄石晶体。风化作用的产物课堂总结1、 河边、海边和沙丘等地方都有沙。
2、河沙是石块长期经河水反复冲刷、摩擦形成的。 板书设计观察沙粒沙子河边海边河沙是石块长期经河水反复冲刷、摩擦形成的。沙丘作业布置 课后查阅资料,做对比观察,看看各个地方的沙子有什么异同,并做好记录。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5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观察沙粒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观察沙,获得关于沙的一些知识;
2、知道沙是由岩石逐渐变化而来的。
科学探究
通过调查、采集沙,学习科学调查、取样的方法;
通过利用放大镜观察沙,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
科学态度
通过观察沙的活动,培养认真、细心的科学态度;
通过了解由岩石到沙的漫长演变,进行“事物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科学自然观教育。
重点
通过调查、采集沙,学习科学调查、取样的方法。
难点
通过利用放大镜观察沙,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前问答。
思考:沙子是怎样形成的?
(沙子是由岩石碎裂而形成的。)
2、自然界中有哪些力量可以使岩石碎裂成沙子?(气温变化、水流冲击、自然风化等)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问题引入。
1、出示情景图,四个小朋友在河滩上玩耍,河滩是沙滩的情景,引出疑问:
问题1: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河滩上玩堆沙的游戏。)
问题2 :河滩上有什么?
(河滩上有很多沙子。)
问题3 :除了河滩上有沙子,还有哪里有沙子?
我们已经知道沙子是由岩石演变而来的,那么沙子到底有怎样的特征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沙子。(板书课题:观察沙粒)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观察情景图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通过回顾旧知,从而引入新知。
通过情景图中现象,让同学们初步了解沙子的基本特点以及在哪里可以看到沙子。
讲授新课
活动一 哪里有沙
1、思考:自然界中,你还在哪发现了沙子?
(出示三幅图片,河边、沙丘和海边)
任务:到有沙子的地方采集一些沙子带回学校,进行观察。
思考:在采集沙子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需要注意些什么?
(1)外出采集沙子标本时,需要有成人的陪同,千万不要单独行动。
(2)我们还需要提前准备好塑料袋或塑料瓶和小铲子。(出示瓶子和铲子的图片)
4、思考:从各处采集来的沙的颜色、粗细等是否都一样?
(出示三种类型的沙子)
(1)我发现有的沙子很粗,有的沙子很细 。
(2)我发现有的沙子的颜色是褐色,有的是棕色,有黄色的。
5、交流讨论。
我的结论: 不同地方收集来在沙子,颜色、粗细、颗粒成分等都不同。
活动二 观察河沙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各个地方找到沙子,那么我们现在再来了解一下河沙。
1、思考:你知道河沙是怎样形成的吗?
(出示河沙的图片)
2、河沙是石块长期经河水反复冲刷、摩擦形成的。
3、任务:观察河沙和碎石。
(出示河沙与碎石的图片)。
思考:
问题1: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河沙和碎石?
(颗粒大小、光滑程度、光泽度、颜色、透明度、硬度等方面。)
问题2:如何进行观察?
(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和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问题3: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观察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将沙子或碎石弄到眼睛里或割伤了手,同时要边观察边记录。)
交流与汇报:
(1)河沙:颗粒细小、圆滑,摸上去光滑不扎手;每颗沙粒的成分单一,一般只有一个颜色。
(2)碎石块:颗粒较大,棱角尖锐,摸上去粗糙、扎手;很多碎石块往往包含有多种颜色、光泽不同的颗粒。
6、我的猜想:河沙是石块在自然状态下,长期经过河水反复冲刷、摩擦,逐渐碎裂、变小,最后形成了颗粒细小、成分简单的颗粒。
三、拓展提高 各式各样的沙粒
出示4幅相关图片。
采集观察
思考交流
观察交流
得出结论
观察思考
观察比较
交流汇报
通过思考交流,让学生知道采集前要提前做好计划
通过观察交流,知道沙子的颜色和粗细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通过观察思考,了解了解河沙是怎样形成的。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河沙与碎石之间的异同。
通过交流汇报,让学生了解到沙由碎石逐渐变化而来,形成事物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科学自然观。
课堂小结
1、 河边、海边和沙丘等地方都有沙。
2、河沙是石块长期经河水反复冲刷、摩擦形成的。
板书
观察沙粒
河边
沙子 海边
沙丘
河沙是石块长期经河水反复冲刷、摩擦形成的。
2.7 观察沙粒
填空题。
1、( )、( )和( )等地方都有沙。
2、外出采集标本时需要有( )陪同。
3、在河边采集的黄沙非常的( )。
4、( )是石块在自然状态下,长期经河水反复( )、( )形成的。
5、一些碎石都有很多的( )。
判断题。
河沙来自不同山体,颜色也各不相同,有褐河沙、棕河沙、白河沙等。 ( )
2、沙粒都是透明的。 ( )
3、外出采集沙粒时需有成年人陪同。 ( )
4、沙粒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
5、我们到河边、海边都能采集到沙子。 ( )
单选题。
从各个地方采集来的沙子的颜色、粗细都是( )。
一样 B、不一样
碎石与沙粒比起来,最大的区别是碎石( )。
很轻 B、很多棱角 C、很细
通常我们采用( )来观察沙粒。
放大镜 B、平面镜 C、显微镜
河边采集的黄沙具有( )的特点。
非常细 B、沙粒重 C、沙粒大
简答题。
说一说,哪里可以找到沙子?
2、河沙与碎石块有什么不同?
2.7观察沙粒答案
填空题。
河边 海边 沙丘 2、成人 3、细 4、河沙 冲刷 摩擦 5、棱角
判断题。
√ 2、× 3、 √ 4、× 5、√
单选题。
B 2、B 3、A 4、A
简答题。
1、答:我们可以在河边、海边、戈壁、沙丘、沙漠等地方可以找到沙。
答:河沙表面光滑圆润,碎石块表面凹凸有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