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0 19:5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 百家争鸣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知道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及影响。
2、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的代表及思想,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驳论和论证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弘扬百家争鸣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那么,老子的思想还有哪些呢?动脑筋:1.经济:铁、牛的使用,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战乱四起、 政治分裂、新兴地主崛起。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尚未统一,学术环境宽松。3.阶级:“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大批学士。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那么,老子的思想还有哪些呢?动脑筋:1思想家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书影朴素辩证法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难——
长——
高——
强——
前——
生——易




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位善于
推测吉凶祸福的人。他家的马无
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
都安慰他。他父亲说:“这怎么
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附近的壮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战争而死去,因为他儿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思想家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位列榜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公元前551-公元前479生平 儒家学派代表人孔
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孔子和儒家学说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政治主张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爱人、为政以德“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翻译: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用行政命令来治理国家,制定相应的刑法,人们虽然想到免于刑罚,但还不能从心理上想到犯罪是可耻的;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以礼仪来约束百姓,人们就会有了耻辱之心,并且知道如何遵守规矩积极意义:“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百姓,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材料研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成就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注意因材施教。教育成就 因材施教。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孔子和儒家学说从前孔子拜七岁的项橐(tuó )为老师,古代
圣贤尚且勤学如此,我们更应勤学好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育成就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孔子和儒家学说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论语残页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定《春秋 》、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言论记录《论语》孔子的文化成就五经: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后世影响: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Zx.xk曲阜孔庙康熙手书万世师表匾 ——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zxxkw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孔子和儒家学说小知识:“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最早祭祀孔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表示对孔子的尊崇与怀念。
汉朝时期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推崇孔子的思想,用最高的祭天大礼祭祀孔子。
随着祭孔规格和礼仪的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3思想家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墨
子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墨子》生平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墨家学派代表人4战国时期儒家学派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孟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孟
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儒家学派代表人亚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荀子》书影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礼治,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荀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荀
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爱人 仁政 仁义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4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庄子》书影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庄
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庄子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弟子担心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庄子却说:“露天会让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在庄子看来,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解脱,所以他在死神面前能够如此洒脱,如此风趣。 “齐物”——“逍遥”——“无所恃”5思想家韩非子法家学派创始人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韩非子》书影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韩非子》韩

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法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6思想家孙子兵家学派创始人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孙子(约公元前535-? )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孙子兵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535-? 兵家 孙膑
继承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
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兵家代表人物“百家争鸣”的影响?(1)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2)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3)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第8课 百家争鸣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1.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2.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 《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练一练BA3.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 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孙子兵法》是孙武的著作B C 学以致用5.“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学以致用6.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使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大变革
C.统治者重视利用各家思想维护统治
D.政治局面的安定有利于各派思想的发展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