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向性运动(同步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1.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向性运动(同步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0 16:37:04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上3.1.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向性运动
1.将下面装置放到阳光下几个小时,出现的现象是(  )
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
C.仍然平衡
D.不好判断
2.如图甲所示是小科研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感应性生长影响”的实验,一周后,暗箱中植株的生长情况最有可能是图乙中的(  )
3.植物的根不具有(  )
A.向地性
B.背地性
C.向水性
D.向肥性
4.植物的根总是往下生长,还表现出向水性、向肥性,这些体现出生物什么特性?(  )
A.生长
B.繁殖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
5.航天飞机舱内搭载的植物,在太空的环境中,其根不会表现出(  )
?A.遗传性
B.适应性
C.向地性
D.向肥性
6.植物叶序中相邻的两片叶总是不相重叠,说明叶具有什么特性?(  )
A.向水性
B.向光性
C.向地性
D.随意性
7.植物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说明生物体具有(  )
A.能够生长
B.有一定的结构
C.应激性
D.能够适应环境
8.根的三大特性是(  )
?A.向地性
B.向肥性
C.ABD三项都是
D.向水性
9.种在厕所旁边的树木的根一般趋向于厕所,这说明根具有(  )
A.向阳性
B.向肥性
C.向水性
D.向地性
10.给农作物进行深层施肥,可促使根系向深处生长,这是因为根的(  )
A.向水性
B.向地性
C.向肥性? ?
D.固定植物体的特性

答案解析:
1、A
解析: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因此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会使植物体的重量发生很大的变化.而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及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使植物体重量增加和减少则比较缓慢. 如图可知,右侧的植物,在光下,通过蒸腾作用会散失的较多的水分,使得重量减轻,而左侧的物体的重量不变,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天平的左边会下降. 故选:A
2、C
解析:用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别不均匀,从而使植物的茎产生向光生长,同时植物的根有向地生长的特性;分析各选项:A中的植物没有对单侧光作出反应,B中植物的根没有表现出向地性,D中的植物根的生长方向不对,只有C中的植物既表现出向光性、也表现出向地性. 故选:C
3、B
解析: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可见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根系在生长过程中,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使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根还具有向土壤肥力高的地方生长的特性即根的向肥性;由于重力作用向地的一面生长素浓度高,高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所以根向近地的一面弯曲生长,使根从地表发芽向下生长使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没有背地性. 故选B.
4、C
解析: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A、生长: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植物的根向地生长和向水性、向肥性体现出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该选项符合题意. D、新陈代谢: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汗、排尿等.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解析:植物的根具有固着、支持、吸收、输导和贮藏等功能,植物的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由于重力作用使根近地的一面生长素浓度高,高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所以向近地的一面弯曲生长,表现为向下生长即向地性;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的,因此根还表现为哪水多向哪长的特点,即根的向水性,根向土壤肥力多的地方生长是向肥性.另外还具有遗传性.航天飞机舱内搭载的植物,在太空的环境中,不具有重力,所以不具有向地性. 故选:C.
6、B
解析:叶镶嵌: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是哪一种叶序,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这种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称为叶镶嵌.叶镶嵌现象是植物对光合作用的适应,说明叶具有向光性,意义就是这种排列方式可以吸收更多的阳光,能帮助植物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B.
7、C
解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属于生物,因此具有生物的特征有应激性. 如用手轻轻触动含羞草的叶,叶会合拢,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植物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茎的背地生长等,都说明植物具有应激性. 故选:C
8、C
解析:植物的根具有固着、支持、吸收、输导和贮藏等功能,植物的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由于重力作用使根近地的一面生长素浓度高,高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所以向近地的一面弯曲生长,表现为向下生长即向地性;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的,因此根还表现为哪水多向哪长的特点,即根的向水性,根向土壤肥力多的地方生长是向肥性. 故选:C
9、B
解析:根生长的特性有: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种在厕所旁边的树木的根一般趋向于厕所,这说明根具有向肥性. 故选B.
10、C
解析: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可见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水;根系在生长过程中,根向水多的地方生长,使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蹲苗、烤田是土壤表层的水分少,利用根的向水性促进根向土壤深处(水分较多)生长;根还具有向土壤肥力高的地方生长的特性即根的向肥性,深层施肥有利于促进根向土壤深处生长;由于重力作用向地的一面生长素浓度高,高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所以根向近地的一面弯曲生长,使根从地表发芽向下生长使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故选:C
课件27张PPT。主讲人:徐慧虹 慕 课 联 盟 课 程 开 发 中 心 www.moocun.com[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504010202Z81020601YJ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6节浙教版《科学》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
植物的感应性
植物激素向性运动感性运动①②③学习目标掌握植物的感应性概念。
知道向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植物的感应性 像窗台植物,含羞草那样,当受到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时,植物体本身会产生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不仅会表现在形态上,还会表现在生理和行为上。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光照地球引力猎物的触碰植物不能整体移动,但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发生移动,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的移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向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向性运动植物的向光性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向光生长特点是普遍存在的。 活动豆芽对光的感应性现象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向光性的特性是普遍存在的。想一想:植物为什么要向着光源生长呢?

有利于植物获取更多的光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你能大概说出太阳的位置吗?思考与讨论1.豆芽幼苗弯向光源生长是由于环境中什么因素的影响?
2.实验选用植物的幼苗而不选成熟植物,你能根据这一点分析植物的向光性是由那一部分决定的吗?
3.你能再设计一个豆芽向光性的对照实验吗?
光照影响顶芽
向光性:对照
单侧光照射光线均匀照射(无光)
思考:
农民播种的时候,撒下的种子朝各个方向都有,但种子萌发后,胚根和胚芽会向各个方向生长吗?活动豆芽的发芽在一个培养皿里放一些棉花,将浸泡过得蚕豆种子放在培养皿上,将培养皿竖立放置在温暖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情况。欣赏并观察: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茎背着重力作用的方向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根向着重力作用的方向生长,称为向地性重力作用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的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向地性植物的茎会背着重力的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负向地性。负向地性思考:
这样的特性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
根的向地性
保证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茎的负向地性
保证叶能伸向空中,吸收阳光
猜想:
在太空中植物的根向哪边生长吗?
向任何方向生长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向水性。 思考:
为什么图中的植物根这样生长?
向水性思考:植物的根向水生长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吗?
保证根获得更多的水分,维持其生存
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会朝较湿润
的地方生长。
思考与讨论1.沙漠中的植物根系为什么长得很深?
2.你能设计另一个实验来证明根的向水性吗?小结向性运动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向化性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