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体温的控制-体温受脑控制(同步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5.3体温的控制-体温受脑控制(同步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0 22:10:40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上3.5.3体温的控制—体温受脑控制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是(  )
A.小脑
B.脑干
C.下丘脑
D.大脑皮层
2.体温感觉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分别在(  )
A.大脑皮层,下丘脑
B.小脑,垂体
C.脑干,脊髓? ? ? ??
D.脊髓,脊髓
3.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的部位
B.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小
C.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D.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中,只有肾上腺、骨骼肌是效应器
4.小张同学因感染病毒发烧而到医院看病。医务人员为其测量体温,发现他在?24小时内的体温均在?39℃左右波动。则小张在这?24小时内(??????)
A. 产热等于散热?
B. 产热小于散热
C. 产热大于散热
D. 产热与散热没有关系
5.下列温度最接近人体体温的是(  )
A.口腔温度
B.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
D.肛门温度
6.如果长期在密封高温的环境中劳动,容易出现中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 ?) ? ?
A.?高温使汗液分泌量增多,导致容易中暑
B.?高温密闭环境不利于人的排汗
C.?高温环境使人产热多而散热困难
D.?人体不能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
7.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多种物理散热方式中,辐射是非常有效的散热方式
B.皮肤和呼吸道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C.人体主要依靠增加脂肪的分解、氧化来产生热量
D.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
8.人体的体温是指(  )
A.人体体表温度
B.人体内部温度
C.人体腋窝温度
D.人体口腔温度
9.2017年9月?29日、30 日,在美丽的虎山路初中操场上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下列是有关运动员在1000米跑步过程中体温调节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运动员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B. 运动员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体表散热 C. 运动员的主要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 D. 运动员大汗淋漓,原因是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
10.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 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 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 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答案解析:
1、C
2、A
解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冷觉感受器或温觉感受器感受到外界的刺激,通过传导兴奋给下丘脑,下丘脑再传导到大脑皮层,进而产生冷或热的感觉,因此体温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
3、C
解析: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但形成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故A错误. B、机体在炎热环境中,增加散热量,减少产热量,但产热和散热量是相等,使得体温维持恒定;故B错误. C、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故C正确、 D、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甲状腺、汗腺、立毛肌、骨骼肌等都是效应器;故D错误 故选:C.
4、A
解析:体温在24小时内均在39℃,体温不变,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故选A。
5、C
解析: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为36.8℃),直肠温度为36.9~37.9℃(平均为37.5℃).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故选:C
6、A
解析:A、汗液分泌量增多有利于散热,可避免中暑,故A错误;
B、在高温密闭环境中,蒸发变慢,不利于人的排汗,故B正确;
C、高温环境使人产热多,蒸发慢,散热困难,故C正确;
D、由于蒸发变慢,人体不能有效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故D正确.
故选:A
7、A
8、B
解析: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因此一般测量体表温度,用体温计测量.测量部位主要口腔、腋窝和直肠.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为36.8℃),直肠温度为36.9~37.9℃(平均为37.5℃).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窝和和口腔测量. 故选:B.
9、D
解析:运动员在运动中,出汗为了增大散热量,人体体温保持动态平衡,因此D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解析:A.人体具有维持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机体与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加,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寒冷环境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得散热量减少是体温平衡调节的结果,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时间在t3以后,散热量减少,同样产热量也减少,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故D错误,但合题意。
故选D。
课件8张PPT。 体温的控制3—体温受脑控制 主讲:小慧 慕 课 联 盟 课 程 开 发 中 心 www.moocun.com[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506010204Z81030503XHH 浙教版《科学》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5节体温受脑控制1. 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
2. 能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目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 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体温受脑控制 讨论: 在寒冷的冬天,人为了维持恒定的体温往往有哪些表现呢?在炎热的夏天,人为了维持恒定的体温往往有哪些表现呢?高温环境下低温环境下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小结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慕联提醒运动时:安静时:高温下:低温下:(动态平衡)皮肤直接散热为主汗液蒸发散热为主体温 调节中枢(脑干)骨骼肌为主内脏为主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