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目录十六国与北朝东晋与南朝三国与西晋壹贰叁【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领域的新成就。三国与西晋◎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1.三国鼎立2.西晋统一进程3.五胡内迁匈奴、羯、氐、羌、鲜卑◎“晋归义羌侯”印三国与西晋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4.八王之乱 26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史16年之久。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五胡趁虚而入。◎八王之乱形势图5.西晋灭亡 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三国与西晋新知讲解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
2.南方政权更迭:420年,东晋武将刘裕称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合称“南朝”。
3.南北方大致以淮河为界。新知讲解4.东晋士族 士族,又称世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指从魏晋时期到隋唐时期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九品中正制)。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后来门阀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家世则越来越重要。门第的高低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自主学习4.江南地区的开发 结合教材,概括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及主要表现。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材料一 西晋永嘉年间,中原战况频仍。衣冠土族,往往举族南迁。他们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南方人口。
材料二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金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轻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先进技术 环境优越辛勤劳动增加劳力2.开发成果:白瓷双耳罐冶金(灌钢法)灌溉(翻车)影响:
(1)有利于江南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
(3)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材料 《晋书·食货志》关于东晋后期南方情形的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3.开发的影响: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概况 与东晋同时期的北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十六国与北朝2.从前秦统一北方到淝水之战 4世纪下半叶,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前锋被击败于淝水。强大的前秦政权一败之后迅速崩溃。◎淝水之战形势图【思考】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力80万,而东晋兵力仅8万,兵力相差如此悬殊,前秦为何战败?东晋凭什么以少胜多?4世纪末,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改革3.十六国与北朝的交替自主学习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政治:迁都洛阳
文化:① 采用汉姓② 改穿汉服
③ 学说汉话④ 提倡与汉族通婚北魏孝文帝新知讲解1.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2. 迁都洛阳有何作用?有利于统治中原地区;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十六国与北朝【课堂探究】阅读教材中的史料《魏书·高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1)进步性:
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
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局限性:
全面推行汉化,使鲜卑族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失去尚武的民族精神,削弱了军事力量。新知讲解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五个朝代合称为“北朝”课堂总结东
汉三国(220-280)西晋东晋
(317-420)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420-589)(266-316)灭灭383年淝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