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专题6 物质的溶解复习课件0知识网络物质的溶解物质的溶解过程溶解的过程
悬浊液和乳浊液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溶液的配制溶解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结晶物质的溶解性物质溶解性的改变溶解度曲线
物质溶解性的改变0知识回顾1.溶液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2)基本特征: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溶质:_______的物质。
(4)溶剂:起_________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知识点1 溶液的形成均一稳定溶解作用被溶解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02.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1)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_____热量;二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和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_____热量。
(2)若吸热<放热,溶液温度_______;若吸热=放热,溶液温度不变;若吸热>放热,溶液温度_______。
吸收放出升高降低03.悬浊液
物质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4.乳浊液
物质以液体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0物质分散的三种状态比较分散体系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分散微粒
特征
共同点
许多微粒集合的固体小颗粒
许多微粒集合的小液滴
单个的分子或离子
不均一
不稳定不均一
不稳定均一
稳定混合物知识点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_____的质量与_____的质量的比值。
(2)
(3)溶液的质量 = _____的质量 + _____的质量。
(4)溶液稀释的计算依据:溶液稀释前后______的质量不变。溶质溶液溶质溶剂溶质质量分数=溶质02.溶液的配制步骤:
(1)计算:按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要的___________的量 (固体计算出质量,液体计算出体积);
(2)_____:称量或量取所要用的实验药品;
(3)_____:把溶质和溶剂混合,搅拌至充分溶解即可;
(4)装瓶存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_______中,贴上标签。 溶质和溶剂称量溶解试剂瓶01.溶解度概念:在__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g溶剂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物质溶解度“四要素”。
①条件:_________;②标准:100 g_____;
③状态:达到_________;
④实质:_____的质量,单位一般是___。
知识点3 物质的溶解性一定温度100饱和质量一定温度 溶剂 饱和状态 溶质 克 0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下,在_______的溶剂里,_____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__________下,在_______的溶剂里,___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一定量不能一定温度一定量能04.溶解度影响因素:
(1)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2)外因:主要是________。
①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______;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________;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________。
温度KNO3NaClCa(OH)205.气体的溶解度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压强减小而减小。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温度降低而增大。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气体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温度和压强当温度不变的 时候:当压强不变的 时候:【注意】
(1)物质溶解度大小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多少无关,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一个定值。
(2)判断某一数值是不是溶解度,关键是看它是否同时满足四个条件“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溶质质量”。
(3)只有在饱和溶液中才存在如下关系:
溶解度/100 g=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解度/(溶解度+100) g=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04.溶解度曲线
(1)概念:指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横坐标表示________,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
(3)含义: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②曲线的走向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③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温度溶解度05.结晶
(1)定义:固体物质从它的______溶液中以______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物质结晶的方法
①__________(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3。
②__________(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NaCl。
③__________: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的物质,如Ca(OH)2。
饱和晶体降温结晶蒸发结晶升温结晶03.乳化现象:
(1)含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____________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
(2)乳化作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利用__________可以轻松去除衣物或餐具上的油污。细小的液滴乳化现象洗涤剂0例题解析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溶液的掌握情况。
例1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碘酒溶液中酒精是溶质
C.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D.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类型一 溶液的综合判断D0【解析】A.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就是蓝色的,错误;
B.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液,错误;
C.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溶质结晶析出,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降温反而使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就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正确。
故选:D。0【变式题】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 .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D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溶液的理解能力。溶液指的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A中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B中溶质可以有多种;C中与溶液的均一性相违背;D中与溶液的均一性相符合。
故选:D。0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相关的计算的掌握情况。
例2 实验室中某瓶浓盐酸的标签如图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计算:?类型二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0(1)该瓶盐酸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2)欲配制14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需这种浓盐酸______g;
(3)40g氢氧化钠溶液跟73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952010%0【解析】
(1)从标签中可以知道盐酸的体积为500mL,密度为1.19g/cm3,可以据此求出盐酸的质量为:1.19g/cm3×500mL=595g;
(2)设需要这种浓盐酸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知:
148g×5%=x?37%
解得:x=20g;0(3)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盐酸中溶质 的质量为:73g×5%=3.65g;
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3.65g
40/x=36.5/3.65g
解得:x=4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g/40g×100%=10%;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0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了解。
例3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到原温,下列各相关量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类型三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C0【解析】本题考查用图像表示变化的能力,解答本题需明确两点:(1)氢氧化钙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2)生石灰放入溶液后的变化情况。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会减少,A错误;反应过程中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致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B错误;因为饱和溶液中溶剂的量减少,溶质的质量随之减少,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使得溶质的质量也随之减少,温度恢复后,溶解度增大,溶质的质量又会增大,但小于开始时的质量,C正确;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错误。
故选:C。
0【变式题】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t1℃时,Y的溶解度大于Z的溶解度
C.t3℃时,X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D.t2℃时,X的溶解度和Y的溶解度相等
C0 【解析】本题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考查溶解度的相关知识。关键是能从曲线图中得到正确的信息。观察图示知,X、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t2℃时,X和Y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表明X的溶解度和Y的溶解度相等;t1℃时,X、Y、Z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Y,其次是Z,最小的是X,Y的溶解度大于Z的溶解度,故A、B、D项说法皆正确;t3℃时,X的溶解度为100 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g/(100 g+100 g)×100%=50%,故C错。
故选:C。0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