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姓名: 学科:化学 周次: 班级: 授课时间:
课题: 化学使生活更美好 课型: 1 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主要任务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区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3、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对比观察,分辨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联系生活善于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自主合作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总结整理 。
难点: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掌握物理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重点: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 掌握并能区分出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学会观察分析整理资料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课前先行先学(预习检测)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的 和结构、性质和 、
制备和用途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是指有 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 生成的变化。
3、常见的物理变化有 、 、状态、 、硬度、 性、
性等;常见的化学性质有 性、腐蚀性、受热易分解、能与某物质发生反应等。
二、课堂问题反馈(自主学习)
1、下列物质的反应有无新物质生产。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产生
木柴燃烧
木柴
灰烬
铁生锈
铁
铁锈
铜锭拉成铜丝
铜(块状)
铜(丝状)
冰融化成水
水(固体)
水(液体)
三、课上互动研讨(合作探究)
现在我们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观察与思考:
实验内容
观察到的现象
变化类型
将一条镁条一分为二
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研磨碱式碳酸铜
加热碱式碳酸铜
课内训练巩固(课堂演练)
1.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在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2.下列不能用来判断蜡烛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
C.在火焰上放置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4.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拉面条
B.磨豆浆
C.切黄瓜
D.酿米酒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食物消化
C.香水挥发
D.酒精燃烧
6.下列描述,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铜能导电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水在4℃时密度最大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7.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 )
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 ③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④家中熬骨汤时, 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古诗词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课后拓展提升(课后练习)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石墨用做电极
B.氢气可作燃料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活性炭用于吸附有异味物质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乙醇燃烧
B.用熟石灰来处理含有硫酸的废水
C.干冰升华
D.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氦气用于充填气球
B.硫酸铜和熟石灰用作农药“波尔多液”
C.活性炭用作净水的吸附剂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5.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高分子材料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