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姓名: 学科:化学 周次: 班级: 授课时间:
课题: 多组分的空气 课型: 1 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2.掌握空气的成分。
3.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4.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5.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方法。
难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重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解释。
一、课前先行先学(预习检测)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是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 固体。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用到的仪器:单孔橡皮塞、导管、止水夹、烧杯、 、 、 。
3、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
①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 ;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顺着导管流入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
4、空气成分(按体积计):氮气占 ,氧气占 ,稀有气体占 ,二氧化碳占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二、课堂问题反馈(自主学习)
1、纯净物和混合物
①纯净物: 。
②混合物: 。
2、氮气(N2)
①氮气的物理性质: 。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 。
③氮气的用途: 。
3、稀有气体。
①.稀有气体的种类: 。
②.稀有气体的性质: 。
③.稀有气体的用途: 。
三、课上互动研讨(合作探究)
1、红磷燃烧发生了什么变化?白烟是什么物质?
2、水为什么能够进入集气瓶中?
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运用化学方法除去氧气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容积的1/5,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5、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1/5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课内训练巩固(课堂演练)
1.关于空气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
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C、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结论的科学家是美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
D、没有颜色和气味的气体不一定是空气
2.盛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浑浊,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在空气中,按体积百分比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4.植树节达到了高潮,关于植树造林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防止沙尘暴 B、防止水土流失
C、净化空气 D、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5.对于空气,正确的叙述是( )
A、新鲜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C、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课后拓展提升(课后练习)
1.空气中一般不含有的是( )
A、氮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人和动植物的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炸脆的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期放置的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有一层白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白鼠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以生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