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导学案(共4课时,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 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 导学案(共4课时,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10 17:35:50

文档简介

导学案
姓名: 学科:化学 周次: 班级: 授课时间:
课题: 构成物质的粒子 课型: 新课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3、会用微粒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习物质的构成,学生保持对物质构成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初步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精神。
重点:会用微粒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难点:理解构成物质的微观的微观世界。
一、课前先行先学(预习检测)
1、物质是由 、 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八月,我们不见桂花,却能闻到桂花香;邻居炖鸡你也知道,这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
3、人们可以将25立方米的石油气装入0.024立方米的钢瓶中,体积缩小了1000多倍。说明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存在一定的 。当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 时,物质呈气态;当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 时,物质呈液态或固态。
课堂问题反馈(自主学习)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科学家相继证实了物质是由 、 和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下列是某同学在阅读完课本后,归纳出微粒的三大特征,请根据提示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①极其微小,_________看不见;
②不停地 ;
③微粒之间有 。
3、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室内插花,满室飘香,说明 ;
(2)注射器里的空气加压时体积明显减小,给水加压时体积无明显变化;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水银温度计受热,温度读数升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上互动研讨(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 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活动一、阅读P52~P53,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其基本特征,“探究分子运动现象”,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也可学生分组进行学生实验),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你所得出的结论填入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解析
结论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A烧杯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水 使酚酞变色。
2.向A烧杯中滴加氨水。
氨水能使酚酞溶
液 。
3.另取一个小烧杯A,加入约20mL蒸馏水,再滴入2—3滴酚酞试液,向烧杯B中加入3—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再一起,观察几分钟。
仔细观察老师补充的演示实验(可用一杯热水作对照实验),并完成下表:探究分子的运动
实验
3—1
品红在水中扩散
现象
品红在水中会 ,且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 。
分析
品红是由品红分子构成的,而品红分子在不断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品红分子逐渐向水分子间 ,且温度越高品红分子 。
结论
分子都在 ,温度越高,分子 .
通过上述实验,你一定对分子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你和同学们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浓氨水滴入棉花上,下面的滤纸条上有酚酞试液,
观察分析:
现象:
结论:
(2)、取一瓶酒精,打开瓶塞,倒出少量的酒精在烧杯中,一会我们就会闻到酒味,解释这一现象。

(3)、同学们都有这种经历,我们洗好的衣服如果晾在阳光下比晾在阴凉处要干得快,这是为什么?

思考:(1)、物体为什么有热胀冷缩现象?(2)、物质为有何三态的变化?(3)、物质三态的体积为何不一样?为什么气体容易压缩,液体、固体不容易压缩?
活动二、演示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实验可分组进行)
取1支试管,向其中加水约至试管容积的1/2,再向试管中加酒精至充满试管,塞上带长玻璃管的单孔塞,标记此时液柱高度,用拇指堵住导管口,上下颠倒试管数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表明 。
活动三、演示:气体、液体压缩实验(实验可分组进行):
取一只一次性注射器(不带针头),先把活塞拉到5mL处,用手指堵住注射孔,并推动活塞,有什么现象?松开手后,又有什么现象?再用注射器抽取5mL水,重复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课内训练巩固(课堂演练)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
A.分子质量很少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2、瘪了的乓乒球放在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是因为乒乓球内气体 ( )
A.分子的体积增大 B.分子间间隔增大 C.分子的质量增大 D.分子的个数增多
3、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
A.水分子变大了 B.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 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4、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序号)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体积和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变干,是因为 。
(2)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蓝色钢瓶中,是因为 。
(3)“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 。
(4)一滴水中的分子由10亿人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地数,需3万年数完,是因为 。
(5)水在夏天比在冬天蒸发快,是因为 。
(6)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 。
(7)食盐放入水中,整杯水都有咸味,说明
五、课后拓展提升(课后练习)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1)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0mL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洗衣服比冬天容易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深色毛衣和白色衬衫同时泡在水中后发现衬衫被染了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琦在家做糖溶于水的实验时,糖溶解后,液面为何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cm3的容器里,可容纳3×1022个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微观粒子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酒精挥发—分子的间隔变大
B、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水结成冰—分子的间隔变大

导学案
姓名: 学科:化学 第 周 年级 班,
授课时间: 课型:     第    课时
课题: 构成物质的微粒    
学习目标
1识记常见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2通过一些事实,初步理解分子很小的特征。
3通过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分子的构成微粒及数目
4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学会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5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6从分子的角度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重点:
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
难点: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一、课前先学先行(预习检测)
1、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比如氧气由 构成;氮气由 构成;水由 构成;二氧化碳由 构成
2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但是否可以再分,下列是某同学归纳的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变化情况,据此,请根据提示填写下列空白:
(1)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但分子的 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中,分子 为原子, 重新结合为新分子。比如水通电分解就是水分子分解为 原子和 原子, 结合为一个氢气分子,两个氧原子结合为一个 。
3分子的质量很小,使用非常不方便。为此,人们用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对大小,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分子中所含 的 之和
4请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计算下列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水(H2O)(2)二氧化碳(CO2)(3)酒精(C2H5OH)
二、课堂问题反馈(自主学习)
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大于原子质量 B 分子能运动而原子不能运动
C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也可以组合成分子
2 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或水结成冰块的实质是( )
A 分子运动速度的改变 B 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C 分子的质量减小 D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3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如O2的相对分子质量
4计算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5计算5Fe2(SO4)4的相对分子质量
6下列关于液态氧气与氧气的几点说法正确的是( )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2)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3)它们由不同的微粒构成 (4)它们为相同的物质
三、课上互动研讨(合作探究)
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电性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
3原子中有带点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4是否所有原子都有中子?
5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归纳总结原子结构:
四、课内训练巩固(课堂演练)
1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
A质子和电子 B质子和中子 C 电子和中子 D质子、中子和电
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
A电子数、质子数 B电子数、中子数
C质子数、中子数 D核电荷数、中子数
五、课后拓展提升(课后检测)
1、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 氧离子 D氧气
2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 铁矿石磨成粉末 B 碘受热升华
C 加热水由水蒸气生成 D 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氧气 B过氧化氢 C二氧化硫 D 五氧化二磷
4下列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C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保持不变
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6计算下列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1)H2SO4 (2)2H2O (3) Fe(OH) 3
导学案
姓名: 学科:化学 周次: 班级: 授课时间:
课题: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课型:新课 第 课时
学习目标:
记住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和原子的特征。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学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理解原子呈电中性的原因,找出原子中的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难点: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哪些。
课前先学先行(预习检测)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有铁、铜、 、 等。石墨、 、 等。氦气、 、 等。
2、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粒子。
3、原子的性质: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 ,只能 成新的分子或者是新的物质。
4、原子的特性:(1) (2) (3) (4)
课堂问题反馈(自主学习)
已知1各铝原子的实际质量约为4.482x10-26Kg,如何算出一个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利用元素周期表查出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O 、Mg 、
备注:(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课上互动研讨(合作探究)
原子的结构:
:(带正电)

中子:( )
原子
核外电子:(带 电)
2、原子是 的一种微粒。
3、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关系是: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4、相对原子质量= +
课内训练巩固(课堂演练)
1、一个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6mg B、16 C、8 D、8mg
2、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7 B、4 C、3 D、1
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A、H2O B、CO2 C、He D、P2O5
4、原子核是由( )组成的。
A、质子和电子 B、中子和质子 C、电子和中子 D、电子和质子
课后拓展提升(课后练习)
1、根据下表,填写下列空白:
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
0
1

12
12

13
27
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对原子质量= +
2、完成初中化学学案P23、24页的题目。
导学案
姓名: 学科:化学 周次: 班级: 授课时间:
课题: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课型:新课 第 4 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通过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2、通过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找出它们达到稳定结构的方法。
3、理解离子的概念,会书写离子符号。
重点:理解离子的概念,会书写离子符号。
难点:书写离子符号。
课前先学先行(预习检测)
1、物质是由 、 、 等微粒构成的。请列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常见物质名称,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 等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 等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 、 等。
2、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离核最远的叫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 ),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时是一种 结构
3、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带电的微粒,我们把这种带电的微粒做 。
课堂问题反馈(自主学习)
4、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表示的阴离子是
课上互动研讨(合作探究)
讨论如何从给出的微观粒子图中判断出它们是原子、阴离子、阳离子?

课内训练巩固(课堂演练)
1、(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 ,3个钠离子 。
(2)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Mg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2个电子。
2、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空。
水由水 构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3、有下列粒子:a.Fe3+ b.3H c.3Ne 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①表示3个氮分子的是________,②表示铁离子的是________,
③电工使用的试电笔触电发红光,是因为管内充______气(填名称)。
4、某微粒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该微粒不显电性,并且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其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变成B、C两种微粒,而化学变化不能使B、C微粒再分,则A微粒叫_______________,B、C微粒叫_______________.
5、某微粒A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13个质子,此微粒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__;某微粒B的结构示意图是/,A、B两微粒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属于同种____________.
课后拓展提升(课后练习)
1、下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简图:
/
(1)A—E共表示______________种元素.
(2)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3)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电子的是______________.
2、某微粒子结构示意图为/,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若该粒子为中性,则X=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粒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则X=______________,若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______________.
3、按核电荷数的增加,依一定规律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列成图4-1形状.据图填空:
(1)在化学反应中,第一纵行的元素比较容易_____________电子;第六纵行、第七纵行的元素比较容易_____________电子,大部分元素(除H外)都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_____________数.
/
图4—1
(2)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横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数;同一纵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数.
(3)在图中,和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种阴离子分别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种阳离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