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单元2 碳及其化合物 导学案(共4课时,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4 单元2 碳及其化合物 导学案(共4课时,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10 17:35:50

文档简介

导学案
姓名: 学科:化学 第 周 九年级 班,授课时间:    
课题: 碳及其化合物  课型:讲授  第  1 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识记石墨、金刚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C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活性炭的组成和结构,识记其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理解石墨、金刚石、C60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4、识记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的化学反应式。
二、学习重点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性
三、学习难点
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利用其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步导学”流程
(一)课前先学先行(预习检测)
1、常见的碳单质有金刚石、 和 等。
2木炭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开始观察到比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
光,发生的化学反应式为 。当木炭快熄灭时发生的反应式为

3、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的化学表达式为
4、碳在高温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CO的化学表达式为:
5、活性炭是由 的微小晶体和少量 组成的,它具有 的结构。常用于食品、饮用水等物质的脱色、 ,该用途说明活性炭有 性。
(二)、课堂问题反馈(自主学习)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墨导电 B 活性炭吸附颜色、异味
C 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D 木炭与氧化铜混合加热
2、实验测得某种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是( )
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
B可能是一种碳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C一定是碳元素的单质 D 一定是金刚石、石墨和C60组成的混合物
3、比较金刚石与石墨的硬度(探究过程)
(1)用小刀削少许铅笔芯粉末于一白纸上,用手指触摸铅笔芯粉末:
(2)用玻璃刀在玻璃片上划一条直线,用力瓣一下玻璃片。
(实验现象)
(1)白纸上留有 粉末,用手触摸粉末有 感。
(2)玻璃刀划过后,留下一条 ,玻璃片
(探究结果及分析)
(1)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硬度较 ,有
(2)玻璃刀上镶有金刚石,硬度较
(三)、课上互动研讨(合作探究)
探究过程:(1)把一根石墨电极和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源,观察灯泡是发亮
(2)把一根6B铅笔芯和导线连在一起,接通电源,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实验现象:灯泡都 了起来
探究结果及分析:石墨电极和2B铅笔芯中都含有石墨,说明石墨具有
(3)a 、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倒掉一半红色水于烧杯中。b、烘烤几块木炭,然后将木炭在研钵中研细,将木炭投入上述锥形瓶中,轻轻震荡。C、静止一段时间,将锥形瓶上层液体倒入另一只烧杯中d、两只烧杯里液体进行对比。(实验现象)倒入木炭的红墨水 ,未加入木炭的红墨水 (探究结果及分析)木炭有 性,能吸附液体中的 。
(四)、课内训练巩固(课堂演练)
1金刚石、石墨、C60可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物质中课与他们归为一类的是( )
A、二氧化碳 B、铅笔芯 C、 C70 D 、水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不含金 B 水银不含银 C 木炭不含碳 D 铅笔芯不含铅
3、古代字画能长期保存,是由于单质在常温下具有( )
A 稳定性 B 氧化性 C 还原性 D 助燃性
4、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起到隔热和保护作用,这主要是利用石墨( )
A 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 B 硬度小,有润滑作用
C密度小 D 导电性
5、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木炭粉时,要保留氧化铜,除掉木炭粉的方法是( )
A加热混合物 B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C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加水溶解、过滤
(五)、课后拓展提升(课后检测)
1、科学家发现由C60制取的化合物有抵制艾滋病毒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厦门化学家制得C60都是单质
B 某物质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该物质是化合物
C 由C60制取化合物M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 C6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2、我国北京大学化学系的物理系研究小组研制出了C60分子,它形如足球。它的一个分子是由 个 原子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3、现有(1)金刚石(2)石墨(3)木炭(4)活性炭四种物质,将符合下列条件的物质填在空格内(填序号)
(1)硬度最大的是: (2)无色透明的是
(3)具有吸附能力的是 (4)质地最软的是
(5)具有导电材料的是 (6)作高温润滑剂的是
导学案
姓名: 学科:化学 第 周 九年级 班,授课时间:    
课题: 碳及其化合物 课型:讲授    第 2 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化学反应式
2、通过对比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发生装置类型,及选择这些装置时应考虑因素。
3、通过对比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的收集装置,归纳出常见的收集方法,及选择这些时应考虑的因素。
4学会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5、学会评价常见发生装置的优缺点。
二、学习重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三、学习难点: 用CO还原金属氧化物以及二氧化碳的应用。
“五步导学”流程
(一)课前先学先行(预习检测)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和 ,发生的化学反应式 。
2、某同学在对比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后,有如下归纳,请根据提示填空。
(1)常见的发生装置类型有固液常温型、固体 型,选择哪种发生装置时应考虑:a、反应物的 b、反应物的
(2)收集方法的有 法、 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选择哪种收集方法时应考虑气体的性质(如 、溶解性等)
3、毒性:一氧化碳有剧毒是因为一氧化碳容易与 结合,从而 ,造成 。
(二)、课堂问题反馈(自主学习)
1、实验室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时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分液漏斗 B锥形瓶 C 酒精灯 D集气瓶
2、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气体的密度( )
A 一定比空气大 B 一定比空气小
C 可能比空气大也可能比空气小 D 应与空气密度相近
3、实验室用双养水催化分解制氧气和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都需要加热 B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 前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后者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D所用药品的状态完全相同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A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②②
C 向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D 用肉眼观察
5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①⑤⑥
6、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氧气 B 氮气 C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三)、课上互动研讨(合作探究)
1、(探究过程)
(1)将两支蜡烛放在阶梯铁片上,用火柴点燃后,放在烧杯内
(2)从烧杯另一端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现象) (探究结果及分析)二氧化碳 ,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CO2的密度比空气 ,能像倾倒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并使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2、(探究过程)
(1)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2)向另一个收集带空气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3)比较两个塑料瓶变瘪程度
(实验现象):装有CO2的塑料瓶 ,另一塑料瓶几乎
(探究结果及分析)
(四)、课内训练巩固(课堂演练)
1、关于一氧化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气体B一氧化碳是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C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 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
2、下列对一氧化碳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一氧化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可用于冶炼金属
C一氧化碳有剧毒,不能作为气体燃料
D一氧化碳不纯易发生爆炸,点燃前要检验
3、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cuo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中C、CO都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前后C、CU、O三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C、反应都必须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
D、反应导出的气体都有毒,需要进行处理以防止污染空气
(五)、课后拓展提升(课后检测)
1、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铜网。澄清石灰水,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最后剩余的气体( )
A、氮气 B、CO2和N2 C、O2和N2 D、CO2和CO
2对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光 B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淡蓝色火焰
C一氧化碳中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对人体有害,吸烟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A 、CO2 B、 SO2 C 、CO D、 H2O
导学案
姓名: 学科:化学 第 周 九年级 班,授课时间:    
课题: 碳及其化合物 课型:讲授    第 3 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识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的关系
2、识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及碳酸分解的化学反应式,能解释二氧化碳通入滴加紫色石蕊的水中出现变色及加热后颜色又变化的原因
3、识记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式,能用该化学反应式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识记二氧化碳主要用途,理解常见用途与性质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三、学习难点
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五步导学”流程
(一)课前先学先行(预习检测)于水,温度越低,压强越大,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量就越 。 叫做干冰,干冰易 吸热,常用作 剂
2、CO2的化学性质
(1)”而不“:一般情况下不能 ,也不能
(2)、①与水反应生成 ,反应符号表达式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 ,碳酸 ,易 反应表达式: ②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反应符号表达式
(3)CO2的作用(1)灭火:CO2能灭火是因为CO2既不能 也不能 并且 ② 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③作气体肥料,作用是 ④化工原料,制 、 、尿素等。
(二)、课堂问题反馈(自主学习)
1、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绿色环保溶剂。下列有关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能燃烧 B是CO2呈现的一种状态
C可取代多种有毒、易燃烧的溶剂 D 是一种干冰化学组成不同的物质
2、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B 我变形为“固体”,能用于人工降雨
C我能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 我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可用来鉴别二氧化碳的试剂是( )
A水 B 紫色石蕊试液 C 燃烧的木条 D 澄清的石灰水
4、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来灭火 B制干冰 C制碳酸盐 D制化肥
5、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玉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 )
A制纯碱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灭火 D 光合作用
(三)、课上互动研讨(合作探究)
1、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冬天,同学们关门在教师,为什么感觉到暖和及空气不清新?
3、二氧化碳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四)、课内训练巩固(课堂演练)
1、识记下列知识要点:①CO2是一种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且密度比空气大②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制碳酸饮料③干冰升华时吸热,常用=于人工降雨和制冷剂④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可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和建筑业⑤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可用于光合作用
2、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欲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混合气体点燃 B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C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CU D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入另一个容器中
3、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越 ,压强越 ,二氧化碳溶解的越多。
4、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有害,所以在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之前,要先
(五)、课后拓展提升(课后检测)
1、鉴别CO2、O2和空气最简单的方法是( )
A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别加入石灰水振荡
C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振荡
2、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原因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B能够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且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常情况下,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小
D常情况下,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冰用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B灭火 C 制纯碱 D 生产塑料
4、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 )
A溶于水 B二氧化碳本身使紫色石蕊变红
C度比空气点大 D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
5、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
A破坏臭氧层 B 产生温室效应 C 产生酸雨 D毒害作物
导学案
姓名: 学科:化学 第 周 九年级 班,授课时间:    
课题: 碳及其化合物 课型:讲授    第  4 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识记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识记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反应式和现象
3、识记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反应式退出反应现象
4、通过对比分析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归纳它们化学性质的相同点
5、识记一氧化碳的常见用途
二、学习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三、学习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制取二氧化碳药品、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
四、五步导学”流程
(一)课前先学先行(预习检测)
1、在实验室里,二氧化碳常用 与 ,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 反应来制取,反应表达为
2、收集方法:只能用 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因为
3、验满方法:用 放在瓶 处检验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
(二)、课堂问题反馈(自主学习)
1、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C向瓶内倒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D放入一只小动物,观察小动物能否存活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装置是( )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⑤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
(1)写图中仪器a b的名称a b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表达式是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气体收集装置是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表达式是 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 (填C 或d)通入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写出一种即可)
(三)、课上互动研讨(合作探究)
1、倾倒二氧化碳
(1)将两支蜡烛放在阶梯铁片上,用火柴点燃后,放在烧杯内
(2)从烧杯另一端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
(实验现象)
(探究结果及分析)
二氧化碳 ,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CO2的密度比空气 ,能像倾倒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并使蜡烛由下而上一次熄灭。
(四)、课内训练巩固(课堂演练)
1、一氧化碳在氧化铁反应的现象为 化学反应为
2、请用化学反应式回答下列诗句所包含的化学含义。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铁粉是银白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灰水是纯净物 B 氧化物的俗名是熟石灰 C 铁粉是银白色
D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4、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 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
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
(五)、课后拓展提升(课后检测)
1、鉴别CO2、O2和空气最简单的方法是( )
A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B别加入石灰水振荡
C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D分别加入水振荡
2、二氧化碳能够灭火的原因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B能够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且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常情况下,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小
D常情况下,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冰用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B灭火 C 制纯碱 D 生产塑料
4、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 )
A溶于水 B二氧化碳本身使紫色石蕊变红
C度比空气点大 D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
5、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
A破坏臭氧层 B 产生温室效应 C 产生酸雨 D毒害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