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姓名: 学科: 化学 第 周, 年级 班,授课时间:
课题: 物质的溶解性 课型: 新课 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溶解性的概念,理解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2.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了解结晶现象及常用的结晶方法
二、学习重点
1.影响溶解性的几个因素;
2.饱和溶液的概念;
三、学习难点
1.影响溶解性的几个因素;
2.饱和溶液的概念;
“五步导学”流程
(一)课前先学先行(预习检测)
1、向一杯水中不断放入蔗糖,可观察到杯子底部有__________,说明绝大多数的固体物质的溶解不是_______的。
2、在_________温度下,____________的溶剂里, ___________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 ________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叫做该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问题反馈(自主学习)
1、下列是某同学设计的鉴别氯化钠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请根据提示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__,
振荡
饱和溶液
固体逐渐减少(溶解)
2、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不饱和方法有_____、_____。
(三)、课上互动研讨(合作探究)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食盐和蔗糖能够溶于水,那么这些物质是不是可以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观察思考:实验1 取一支试管,加入10ml水,向其中加入约2g硝酸钾晶体,震荡,直到完全溶解。继续向其中加入约5g硝酸钾晶体,震荡,观察现象。将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硝酸钾晶体是否完全溶解。
现象: 。
结论:(1)、 ;
(2)、 。
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再分别加入2g蔗糖和熟石灰,震荡,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实验3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水和汽油,再分别滴加少量食用油,震荡,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现象: 。
结论:(1)、 ;
(2)、 。
2、 称为物质的溶解性
3、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 ;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做 。
4、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1) ;(2) ;
(3) 。
( )( )
5、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 )( )( )
6、讨论:有人说饱和溶液一定就是浓溶液、稀溶液肯定是不饱和的,你认为对吗?
7、讨论:怎样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小结:(1) 叫做结晶
(2)结晶的方法: 、 。
(四)、课内训练巩固(课堂演练)
1.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加热时仍然是饱和溶液
C.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2.在10℃时,25 g水最多可溶解20 g NaNO3,另一温度下,在50 g水中加入40 g NaNO3没有形成饱和溶液,其原因可能是( )
A.温度降低了 B.温度升高了
C.溶液质量相对增加了 D.溶质的质量相对减少
(五)、课后拓展提升(课后检测)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B.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溶液中有固体溶质未溶解,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当溶质晶体与其溶液稳定共存时,此溶液在该温度下是饱和的
2.海水晒盐是 ( )
A.利用日晒,使海水分解
B.利用日晒,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C.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3.某氯化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则该溶液为氯化钾的____________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氯化钠的____________溶液。
4、分离下列混合物:
(1)从食盐水中分离食盐;
(2)从碳酸钾和碳酸钙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碳酸钙;
(3)从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中分离出氯化钾;
(4)从KNO3和少量NaCl的混合物中分离出NaCl;
(5)从NaCl和少量KNO3的混合物中分离出KNO3。
导学案
姓名: 学科: 化学 第 周, 九 年级 班,授课时间:
课题: 物质的溶解性 课型: 新课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
2..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3.识记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能根据溶解度判断物质的溶解性。
学习重点
.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学习难点
.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五步导学”流程
(一)课前先学先行(预习检测)
固体溶解度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下,某固体物质在????? 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里的溶解度。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②标准??????;③状态??? ?? ;④单位? ??。
2.固体溶解度的涵义:
【讨论】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涵义。
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此时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g,溶剂质量??? g,溶液质量???g,该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练习:氯化钾在30℃时的溶解度是37g,则此温度下配制得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的质量比为________。
(二)、课堂问题反馈(自主学习)
1、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的强弱。需要在同一温度下,相同质量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质量进行比较。在20 ℃时,①10克水中溶解5克A达到饱和;②20克水中溶解9克B达到饱和;③30克水中溶解14克C达到饱和。在20 ℃时, 则A、B、C 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
(三)、课上互动研讨(合作探究)
(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溶解度计算: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固体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是如何确定的?
20 ℃时溶解度/克
10克以上
1~10
0.01~1
0.01以下
物质溶解性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4.溶解度的外界影响因素: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要受外界因素__________影响。
(四)、课内训练巩固(课堂演练)
1.下列关于物质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20 ℃时,100 克水中溶解 36 克 X,X的溶解度为36克
B.20 ℃时,10 克水中最多溶解 3.6克 Y,Y的溶解度是3.6克
C.100 克水中溶解 25 克 Z 恰好饱和,Z的溶解度是25克
D.20 ℃时,10克水只能溶解3.6克M,20 ℃时M的溶解度是36克
2.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在20 ℃时,将20克硝酸钾充分溶解于100克水中,形成__________克硝酸钾的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50克硝酸钾充分溶解于100克中,形成__________克硝酸钾的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 20 ℃时,A物质溶解度为0.009克,B物质溶解度为0.9克,C物质溶解度为19克,D物质溶解度为9克,则属于易溶物质的是_______,可溶物质的是_______,微溶物质的是________,难溶物质的是_______。
(五)、课后拓展提升(课后检测)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试计算:
20 ℃时,在100克水中加入40克氯化钠,充分溶解后,所
得溶液的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
20 ℃时,在50克水中加入20克氯化钠,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
③20 ℃时,在10克水中加入2克氯化钠,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