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燃烧条件的探究是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科学探究,二级主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中的内容。其内容标准为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验证燃烧条件,这个教学要求属于优秀水平。燃烧条件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对这一系统的探究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反应。综上,本节课主要涉及的知识类型属于方法性的,即运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完成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实验,树立控制实验条件的科学意识,以及考查基于获取证据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勇于探究的实验能力等,本课时的内容有利于发展理性思维、勇于探究、问题解决、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
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初中化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标准如下:
课标主题
课标内容
学业标准细目
学业水平
国核、学核
21.科学探究
1.1
完成基本的化学实验
1.4.5
燃烧的条件
1.4.5.1会通过观察相关实验现象推理得出燃烧的条件。
合格
理性思维
科学探究
1.4.5.2能说明应用陌生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某一结论与证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良好
理性思维
科学探究
1.4.5.3会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燃烧的条件。
优秀
理性思维
科学探究
【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基础和能力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对燃烧条件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燃烧需要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个条件;通过课本上探究红磷、白磷的原型实验,初步树立了控制实验条件的科学意识;初步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观察、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学习知识;会使用表格、图表准确记录、分析实验现象,能归纳探究活动的特点和一般思路,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2.学习障碍点分析
学生实验的障碍点首先体现在对实验本身的认识和控制变量方法的运用和理解,实验设计思路还停留在课本原型实验,部分学生思维能力的严谨性和全面性较弱,不能清晰地梳理复杂的多变量,实验设计过程中,运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把握细节的能力不佳。
3.学生认识发展空间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实验、教师指导等环节,能初步体会控制变量实验方法的应用,在尝试梳理
变量、评价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控制变量,最后上升到设计实验应用控制变量法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和实
践充分结合,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教学背景分析,参考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初中化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标准,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原理,能依据实验目的评价“探究燃烧需达到着火点”的实验方案;能依据仪器和药品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2.在探究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学会梳理研究变量和控制变量,理解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变量,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升科学素养。
2.在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证据推理、批判质疑、实证意识和勇于探究的实验能力。
3.通过评价他人实验方案并对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理性思维及善于反思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合作、交流、沟通的人际交往形式,通过实验,学会进行实验反思。
2.在探究燃烧条件的活动中,提升实证的意识,树立严谨求实的求知态度。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控制变量方法设计、评价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应用控制变量方法设计、评价实验方案。
四、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魔棒点 灯实验魔术
【演示实验】
“魔棒点灯”化学小魔术
先用玻璃棒粘上高锰酸钾和几滴浓硫酸的混合物,再用玻璃棒接触灯芯
【问题一】魔棒为什么能点灯?
【魔术揭秘】
播放视频,解释魔棒点灯实验原理
【分析、回答】
生1:高锰酸钾加热产生氧气
生2:温度达到灯芯着火点,但为什么能达到不是很清楚
【学生观看】
观看中体会魔术原理
增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燃烧一定是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明确摩术原理,为燃烧条件探究奠定基础
完成实验---“烧不坏的手帕”,体验控制变量
评价实 验----理解控制变 量
设计实 验---应用控制变量
课堂小结
拓展提 升
【任务一】完成实验-体验控制变量
【投影】“烧不坏的手帕”实验
实验步骤
1.取10ml酒精(70%的)于小烧杯(50ml的)中,浸没手帕
2.取10ml水于小烧杯(50ml的)中,浸没手帕
3.用坩埚钳夹取用酒精(70%)浸泡过的手帕在酒精灯上点燃,并不断抖动手帕,观察现象
4. 用坩埚钳夹取用水浸泡过的手帕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现象
【问题一】依据实验步骤,你认为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指导学生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问题二】此实验研究的变量(不同的因素)是什么?
需要控制的变量(相同的因素)是什么?
【问题三】
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依据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投影】
小明欲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以下2个实验方案,你认为哪个更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方案1:分别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方案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举例火焰等距离),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问题一】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问题二】此实验研究的变量(不同的因素)是什么?需要控制的变量(相同的因素)是什么?
【问题三】此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
【投影】
利用以下实验用品和仪器:棉花、酒精、水、蜡烛、木炭、滤纸、大理石、乒乓球、玻璃棒、小木条、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坩埚钳、薄铜片、带铁圈的铁架台,分别设计3个方案探究燃烧三个条件:
/
引导学生思考:
1.本节实验课你的主要收获有哪些?
2.实验中异常现象有哪些?
原因分析及今后改进措施是什么?3.你还有哪些困惑… …
【投影】
/
【讨论、交流】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1.酒精和水的体积相同
2.手帕大小、材料相同
3.液体完全浸没手帕
4.达到相同温度、抖动
【学生实验】
【交流、汇报研究变量】
燃烧是否需可燃物(水、酒精)
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手帕、酒精)
【交流、汇报控制变量】
达到着火点,都有氧气;
都可燃物,都有氧气
【讨论、回答】
酒精蒸发吸热且抖动手帕时也带走热量,达不到手帕着火点,所以手帕不燃烧
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达到着火点
阅读、思考
【思考、回答】
生1:方案1不合理,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的着火点都低于酒精灯温度,都会燃烧
生2:方案2合理,因为控制了变量
生1: 研究变量:温度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
生2:控制的变量是:可燃物大小、接触面积、温度
生3:得出结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依据:乒乓球燃烧而滤纸不燃烧
【学生实验】加热乒乓球和滤纸碎片
【讨论、设计、实施实验】
学生动手实验,各组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进一步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互相倾听、质疑
【交流、汇报】
生1: 学会了多种方法探究燃烧条件
生2: 理解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生3: 实验中棉花和滤纸片的大小不同 ,导致实验失败
……
【倾听、感悟】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思路及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梳理实验成功的关键,引出控制变量法----当有多个因素决定一个问题时,为研究其中一个因素与它的关系,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变量,初步体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和操作中解释实验原理,培养证据推理核心素养。
通过评价他人实验方案并对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理性思维及善于反思能力。
引导学生梳理研究变量和控制变量,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依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逐步树立证据推理核心素养,培养实证意识。
在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证据推理、实证意识和勇于探究的实验能力。
分享他人成果,培养学生批判质疑、善于反思的科学精神
互相交流、反思自己实验过程,提高反思能力
总结方法,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