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3课东汉的兴衰(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3课东汉的兴衰(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1 08:3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东汉的兴衰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材料:“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汉书?谷永传》思考:
材料说明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生活状况怎样?西汉统治已穷途末路! 一、光武中兴1、王莽夺权 公元9年,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不久,被农民起义推翻皇帝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第13课 东汉的兴亡王 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帝国日衰,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 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结果改制彻底失败了,王莽的施政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绿林赤眉起义知识拓展2、东汉建立建立者:
时间:
定都:刘秀(光武帝)公元25年洛阳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汉光武帝刘秀,汉景帝后裔。新莽末年,刘秀与其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加入绿林军,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之后又经过长达十数年的统一战争,先后灭掉了各地的割据政权,使中国大地再次归于统一,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刘秀人物扫描 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材料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材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 放心回家。
材料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以贪污罪处死贪赃 1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
材料五:将南匈奴、乌桓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论从史出3、光武中兴措施:①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成效:
(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光武中兴观察表格,东汉初期经济形势有什么变化?——据《后汉书·郡国五》数据编制 人口增加,社会安定,农业生产恢复发展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西汉新公元23年公元25年 东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光武中兴1、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3、重用人才;
4、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启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才能使社会出现了盛世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形成:东汉后期10个皇帝 你从此表中能发现什么问题?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9.5岁平均寿命是:24岁1、形成:皇帝早逝幼主即位
太后临朝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皇帝长大
依赖宦官
除掉外戚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位世袭制造成的。 东汉后期外戚出身的权臣。有一妹是汉顺帝的皇后。141年梁冀成为大将军,顺帝死后,立2岁的冲帝即位(后不久去世)。梁冀又立8岁的质帝。因质帝当面称梁冀为“跋扈将军”,次年即被他毒杀,再立十五岁的桓帝。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且大封梁氏一门为侯为官。159年,梁皇太后逝世,早对梁冀专权乱政不满的桓帝,借宦官之力杀死梁冀,其全族都一并被杀。
梁冀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庆父、赵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珅)之一。外戚代表——“跋扈将军”梁冀(?-159年):知识拓展宦官代表:“五侯”唐衡、单超、徐璜、左悺、具瑗(具独坐)“五侯宗族宾客,虐遍天下。”
——《后汉书·宦者列传·侯览传》【史实小贴士】
东汉士人不满宦官专权,起来反抗。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前后共发生过两次。史称党锢之祸。1意思是说:刚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外戚宦官专权下的社会不平。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危害: ① ②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三、黄巾起义1、原因:朝政腐败,时局动荡,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黄


义起义者头绑黄巾,被称为“黄巾军”2、概况:时间:
领导人:
创立组织:
(宗教)
特点:
结果:
起义军头裹黄巾(黄巾军)184年张角太平道“太平道”的经典是《太平经》,提出“致太平”的理想,以善道教化百姓,以推翻黑暗的东汉反动统治者为目标,10多年间,信徒数十万人。
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失败)。3、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州牧割据
黄巾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派重臣出任州牧,统领地方上的军政事务,地位在郡守之上。此后,州牧势力逐渐膨胀,甚至不听从朝廷的命令,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材料二所反映历史事件和材料一所示现象之间有何关联?材料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使得东汉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引起人民不满,最终爆发黄巾起义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