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1 11:5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大地在我脚下》大地在我脚下
国计掌於手中 /那个再敢多说话
夷平六国是谁 /那个统一称霸
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高高在上
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登山踏雾 /指天笑骂
舍我谁堪跨
秦是始 /人在此
夺了万世潇洒
顽石刻 /存汗青
传颂我如何叱吒
香港86版《秦始皇》片头曲好歌!好歌!《大地在我脚下》再现了朕当年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朕喜欢!好,今天就请众卿家与朕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再来领略当年的雄风!第9课
秦统一中国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夷平六国,统一称霸
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国计掌中,功高孤家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疆域四至嬴政(秦王)一、秦灭六国(夷平六国,统一称霸)……想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为秦国最强的对手,长平之战,生死抉择,秦巧使离间计,赵军四十多万成白骨……
朕13岁登基,22岁亲政,奋六世之余烈,十年征战,亡六国之诸侯,谁人战绩高过孤家?
众爱卿讲讲朕成就霸业的原因有哪些呀?阅读史料,分组论,
代表发言。 《韩非子》书中,便记载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六”、 楚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 。《荀子·仲尼篇》也有齐桓公“并国三十五”的记载。顺应统一的历史趋势,局部统一已出现
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紶、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荀子·王制篇》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密切交流。
(秦变法后)“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 ---《战国策·秦策》
及至秦王,续六世(孝公及以后五世秦王)之余烈,振长策(马鞭)而御(驾驶)宇内,吞二周(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而亡诸侯,履至尊(登上至高位置)而制(统治)六合(天下)。——贾谊《过秦论》
分析总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1、根本原因:
2、社会基础:
3、人民要求:
4、秦国:
5、秦王嬴政:顺应统一的历史趋势。局部统一已出现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密切交流。
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渴望统一,过上安定的生活。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雄才大略(广揽人才,委以重任,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寿春临淄邯郸大梁郑蓟勃海海东河水水汾咸阳秦 灭 六 国秦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秦的统一,开创了国家发展的新局面,我国在此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仍避免不了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开创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3.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促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家繁荣昌盛。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单俑)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了秦灭六国时军队的强大。兵马俑都是面东而立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关键时刻一些英雄人物往往对历史的发展起重大影响作用。时势造英雄,秦始皇是特殊时代的产物。 这话朕爱听。
说到朕统一,众人只是看到灭六国,而忽略了朕派蒙恬将军打败匈奴,收复河套,建九原郡;史禄开凿灵渠,征服越族,设桂林、南海、象郡的功绩。
钱穆老先生的话甚是……
(秦朝一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国史大纲》匈 奴东 胡羌南 越东 越渤海河 套辽东郡陇西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咸阳河河水黄水水水水湘江淮离临洮秦蒙恬秦朝都城秦收复河套地区及统一越族路线秦朝疆域 一、秦灭六国课堂小结:(1)原因: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因变法而国富兵强;嬴政雄才大略。
(2)时间:前230年—前221年
(3)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4)秦朝建立 时间:前221年 都城:咸阳
人物:嬴政(秦始皇帝)
(5)意义:结束了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可以骑马打天下不能骑马治天下呀。
原来六国各自为政,现在这么大的疆域,朕该如何管理呢?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嘿嘿,朕的伟大在于制度创新!韩非子的思想对头: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背景:秦实现大一统后,原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1)皇帝制度
(2)中央:设三公---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地方:推行郡县制
高高在上,诸君看吧 (1)首创皇帝制度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伏羲、神农、燧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材料1:“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2:“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3:“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皇帝制度的特点: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 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为秦皇献策(2)、中央官制:
朕做皇帝后日理万机,每天看奏章“上至以衡石(石,百二十斤, 约30万字)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哎,国家越大,朝事越多,寡人就是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个人也难以处理好,是该想个办法来减轻寡人的负担了!!!
皇帝丞相主管全国政务九卿太尉主管全国军务(虚有其位)御史大夫①掌管图籍章奏
②传达皇帝诏令
③监察百官王绾:“诸侯初破,燕、齐、
荆地远,不为置王,毋
以填(音镇)之。请立
诸子,唯上幸许。”李斯:“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
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
如仇雠(chou),诸侯更相
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
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
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
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
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
侯不便。”辩 论 朕统一六国后,围绕如何治理这个疆域空前辽阔、民族众多的封建大国,煞费心思,群臣们更是各持己见、争持不下。
皇帝核心:郡守县令等由皇帝直接任免意义: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关键时刻,朕一锤定音: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废分封行郡县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不同点:相同点:
目的:巩固统治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性质:秦朝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制度;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第二,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守)县(令)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行政军事监察郡县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去全国巡游一番,真让我失望!大臣:怎么回事?
秦始皇:唉!有些地方路宽阔有的太窄,我坐着马车,差点过不去;找人问路,听不懂我的话,我写出字,他又不认识;到楚国买纪念品,那里的人只认楚国的货币,秦国的钱花不出;我让他称一斤花生,他只给了我八两,还说他们都是这么卖的;去饭店吃饭,有些儒生在背后说我这不好那不好,我贵为皇帝,怎能任由他们议论!出来没半月,北方来加急文书,匈奴又侵犯我边疆地区...... 这样下去,怎能显示我大秦威严!众卿家,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三、巩固统一的措施(国计掌中,功高孤家)1、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2、经济上:①统一度量衡制度 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3、交通上: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驰道、直道、灵渠)4、军事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5、思想上:焚书坑儒
针对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朕大计在握,雷厉风行,实施书同文、车同轨……小篆隶书文化方面:书同文秦统一后废除各国的文字,将李斯整理的笔划比较简单的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使用。以后民间流行笔划更为简单的隶书。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秦《绎山刻石》交通方面:车同轨 影响:加强了对全国的军
事控制和发展了交通事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作用: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一说是皇权思想和一统天下的表现。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而在钱制形式上将这种宇宙观反映出来象征君临万方,万宇一统;二说是为了铸型、打磨的方便。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度[长度]衡[重量]量[容积]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辽东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统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指河套地区);筑长城,因地形,用(控)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史记·蒙恬列传》
临洮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桂林郡南海郡象 郡南征百越焚书坑儒 当时巩固了统治,但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思想上:焚书坑儒长城一带东海南海陇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四、秦的疆域四至
(朕之江山,美好如画)
人心向大势趋,秦嬴政雄才计,
公元前二二一, 灭六国秦统一。
强君权称皇帝,设三公中枢起,
分封废郡县立,新制度深意义。
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货币一,
拒匈奴修长城,征越族开灵渠。
政经文齐发展,我版图秦奠基,
秦帝国威名扬,秦始皇千古帝。
课堂总结1.?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全国有通行的文字
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2.?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
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巩固练习3.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
A.前202年,小苏用小篆给家人写信。
B.前228年,官员称嬴政为大王,竞未受斥责。
C.前218年,张某因功被皇帝赐给一块封地做了诸侯。
D.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4.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 .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 .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 .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5 .中国银行徽标是内方外圆的造型。该造型与下列哪种古钱币外形相似?( )
A.刀形币B.贝币
C.铲形钱D.圆形方孔钱
6 .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下图“疆域四至”示意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   )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7.?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皇帝任命 D.地方推荐
8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藉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9、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10.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1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统一文字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12.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这些规定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何种特点(   )
A.皇位世袭 B.君权神授
C.皇帝掌控中央 D.皇帝独尊13.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识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作出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图二中结构图反映的是秦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设置了“三公”,其中分管行政的是哪一职位?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哪一行政制度?
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丞相。郡县制。(3)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该统治者在经济、文化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统一度量衡制度,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