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人物故事,下列人物与成语连接正确的是( )
A.齐桓公﹣﹣约法三章 B.项羽﹣﹣风声鹤唳
C.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D.刘邦﹣﹣破釜沉舟
3.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生产 B.巩固政权 C.吸取秦亡的教训 D.减轻人们的负担
4.“文景之治”这一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①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②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③吸取秦亡的教训
④变法图强,建立县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西周
①
秦朝
③
②
战国
A.东周、夏朝、三国 B.东周、春秋、西汉
C.夏朝、商朝、西晋 D.商朝、战国、东汉
6.历史学科具有让后人吸取前人智慧的价值。“文景之治”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7.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这一统治局面得以出现是因为文帝景帝
①减轻赋税徭役
②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③提倡以农为本
④废除严刑峻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一西汉 B.楚一汉 C.秦一东 D.秦一楚
9.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残破荒凉,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大片荒芜。当时边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由此可见,汉朝建立者刘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
A.如何尽快击败项羽 B.如何尽快恢复国力
C.如何消除宦官专权 D.如何加强对外交往
10.下图出自一本书的章节目录。依据内容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材料二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汉文帝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材料四坚持强农惠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不松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和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什么思想?在实践中他们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历史上称他们的统治为什么?
(3)通过对材料一、二、三的分析,我们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4)结合材料四,请你为当前的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提一项建议。
参考答案
1.A2.C3.B4.A5.B6.D7.D8.A9.B10.A
11.(1)西汉初年;景象: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原因: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2)重视农业(或者以农为本)。汉文帝、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出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等。“文景之治”。
(3)统治阶级要想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富强,一定要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提倡勤俭节约。
(4)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民素质;坚持实施富农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