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绿色出行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绿色出行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1 19:4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绿色出行 第 1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比较、计算、辨析,感受“绿色出行”的重要性。
2.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绿色出行”的重要意义。
2.怎样实现绿色出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板书“出行”,提问:“我们日常的出行方式有哪些?”
生汇报,师板书:开车、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
师板书“绿色”,“为什么要强调绿色出行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
将题目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讲解,首先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日常出行方式有哪些,再带着疑惑进入探究新知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理解文字,初步感知绿色出行。
(1)出示教材105页文字:据统计,2011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同比增长25.5%。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42%。2011年小汽车出行比例为3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2)请一学生当播音员,其余学生认真倾听,找出不理解的字词,搜集数学信息。
(3)请学生自学教材106页“你知道吗?”,了解“绿色出行”、“同比”、“环比”的释义,教师解释“保有量”的释义。(保有量:指某地某个时间点上已登记在册的或处于在用状态的某种物品的数量。常见的说法如汽车保有量,车辆保有量或机动车保有量等。)
(4)师:通过学习,判断一下我们的日常出行方式中哪些是属于绿色出行呢?”文中的“同比”这一句话是相对于哪一年呢?
3. 利用数据,进一步感知绿色出行的必要性。
(1)组织学生阅读第1题,理解题意。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需要用到的已知量有:
① 2011年末汽车数量;
② 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
③ 2011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汽车: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
7932.2×15000=119088000吨
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
6915.2×15000=103728000吨
4.结合实例,感知绿色出行人人有责。
(1)出示文字(小明的爸爸每天开车上下班,从单位到家往返的平均速度为20千米/时,单程用45分钟。妈妈上班乘地铁单程用30分钟,地铁的平均速度为30千米/时。小明每天步行上下学,单程用15分钟,平均步行速度为50米/分。)了解小明一家的出行方式,根据文字内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一,比较他们的出行方式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出行方式
平均速度
单程用时
单程路程
爸爸
妈妈
小明
(2)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设计意图】
基于这道题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让学生通过先填写表格后进行观察,为后面的计算做好铺垫。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表格的重要作用。
(3)对比交流。
师:根据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
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
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三、拓展延伸
调查本班同学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小组合作完成表格二,计算绿色出行的百分比。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
爸爸
妈妈
学生
?
公共交通
?
?
?
?
私家车
?
?
?
?
自行车
?
?
?
?
步行
?
?
?
?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想问?
总结并倡导:“绿色出行,爱我家园!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