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反比例-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反比例-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1 20:0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反比例 第__7__课时 总计第______节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意义,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渗透函数思想和模型思想。
3.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根据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已知速度和时间,怎样求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2.已知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3.已知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4.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积和高,怎样求体积?
体积=底面积×高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加强基础训练,使学生学习新知过程中,有一个知识的过渡。
二、探究新知
1.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看表,直观感受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
2.观察下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杯子的底面积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
30
20
15
10
5
……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小组讨论:
① 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关系吗?
② 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的?
③ 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什么规律?
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高。
(3)相对应的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0×10=20×15=15×20=……=300
(4)300表示什么?
3.小结反比例的意义。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xy=k(一定)
5.自学课本第48页内容,认识反比例图像,说一说每个点的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关系。
教师小结:反比例图像是一条光滑的曲线,而正比例关系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6.你能举出生活中反比例关系的例子吗?(学生自由发言)
(1)如果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
(2)如果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关系。
(3)全班的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究来掌握新知,在和正比例关系相对比的基础上理解反比例关系,这样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更简单,印象更深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48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首先要明确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否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再通过计算明确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乘积不变,在此基础上再做出判断。
2.下表中x和y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x
2.5

8

12.5
y
40
20

10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数量一定,使用天数和每天的平均用煤量。
(2)全班的人数一定,按各组人数相等的要求分组,组数与每组的人数。
(3)圆柱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与高。
(4)在一块菜地上种黄瓜与西红柿的面积。
(5)书的总册数一定,按各包册数相等的规定包装书,包数与每包的册数。
4. 思考题: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比例?为什么?
强调:方砖的面积也就是边长的平方和块数的乘积一定,它们成反比例关系,而边长和块数不成比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