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1 13:0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谁是最后的胜利者?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前期:陈胜、吴广起义后期:刘邦、项羽领导起义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自主学习1、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3、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具体措施有哪些?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什么叫“文景之治”?文景时期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有哪些? 第一篇章
楚汉之争定乾坤一、西汉的建立一、西汉的建立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刚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1.以上史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汉初的统治者的首要问题是什么?西汉建立初期,社会呈现什么样的景象?西汉初面临的问题:
境况: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田地荒芜, 人口锐减
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西汉的建立
为防止人民的反抗,刘邦吸取秦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得天下后,刘邦曾说:"我马上打得天下,要诗书何用!"陆贾反驳说:"马上得到天下,岂能在马上治理!"随后陆贾援引历史,以商周和秦朝的兴亡为例,向刘邦说明行仁义的重要性。
刘邦听后面有惭色,便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资借鉴。 第二篇章
休养生息奠基础1、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
2、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刘邦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措施是什么?
4、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或影响是什么?二、休养生息政策3、“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鼓励农桑1、“兵皆罢归家。”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4、“减田租,复十五税一。”“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解读以下材料,将材料与右边的相关词语连接起来。3、“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鼓励农桑1、“兵皆罢归家。”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4、“减田租,复十五税一。”“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1、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
2、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刘邦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措施是什么?
4、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或影响是什么?二、休养生息政策 第三篇章
文景之治促发展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中子,庶出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 。三、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汉文帝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汉景帝把男子服役的年龄由十七岁改为二十岁。
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汉文帝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汉景帝把男子服役的年龄由十七岁改为二十岁。
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汉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墨(脸上刻墨)改为髡钳城旦舂(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服劳役),把劓(割鼻子)改为笞三百(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斩去左脚)改为笞五百(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汉景帝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长五尺,宽一寸,末梢厚半寸,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汉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墨(脸上刻墨)改为髡钳城旦舂(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服劳役),把劓(割鼻子)改为笞三百(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斩去左脚)改为笞五百(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汉景帝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长五尺,宽一寸,末梢厚半寸,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汉文帝霸陵秦始皇陵汉文帝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汉文帝霸陵秦始皇陵汉文帝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①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1、内容: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三、文景之治2、影响:①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1、内容: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增强;“文景之治”三、文景之治2、影响: 第四篇章
以史为鉴明得失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畅所欲言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畅所欲言1、成由俭,败由奢
2、得民心者得天下
3、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秦的暴政汉高祖西汉建立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本课小结1、“人生不是一锤子买卖。”屡败屡战的刘邦,信心满满地做着自己的皇帝梦,最终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衣锦还乡。刘邦建立的朝代的名称时间都城是(  )
A.前2070 西周 殷  B.前1046 秦朝 洛邑
C.前221 西汉 长安 D.前202 西汉 长安
巩固练习
2.西汉初年,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这说明当时( )
A.战乱频繁
B.经济萧条
C.农民赋税繁重
D.君臣都提倡节俭3、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人们的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统治4、2017年2月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汉时期汉高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展农业生产
(   )
①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增加农业劳动力 ③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汉高祖施行的休养生息措施不包括( )
A.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
B.释放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
C.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D.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6、今天我国采用“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汉高祖时期 B.文帝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光武中兴时期
7、中国古代把“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裕的统治时期”称为“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和谐“治”世是(   )
A.开元盛世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课后作业:撰写倡议书----讲文明 树新风 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