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浙江省高三历史选考卷(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易中天中华史》在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历史观评述中说:①家向往太古 ②家向往禹世 ③家向往西周 ④家肯定今世和将来。这里①②③④分别应指
A、儒、道、法、墨 B、道、儒、墨、法 C、道、儒、法、墨 D、道、墨、儒、法
2、唐代杜佑《通典》云:“天生丞民(百姓),树君司牧(统治),人既庶焉,牧之理得;人既寡焉,牧之理失……建国利一宗,列郡利万姓,损益之理,较然可知。”可见杜佑主张
A、贵族政治 B、分封制 C、郡国并行 D、郡县制
3、下图是唐代周昉绘制的人物画代表作《簪花仕女图》。该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恃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浓丽的设色(指着色),头发的勾染、面部的景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这反映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是
A、构图复杂、比例失衡
B、情景再现,返璞归真
C、以形写神,诗画合一
D、对比强烈,气势雄壮
4、某博物馆建周、汉、唐、宋文化展室,需选择一些具备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信息作为时代标签。下表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人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
A、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 B、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 D、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许多中国船只悬挂外国国旗,向外国公司购买票证,享受外商待遇,沿途关卡不交厘税,并可规避被征收、敲诈等风险。这一现象反映出
A、政府管理不善导致权利流失 B、列强利用特权压制民族工业
C、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利益 D、民族企业合法权益缺乏保障
8、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想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民主义” ②“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
9、1938年八路军总政治部印发的《抗日战士政治课本》中写道:“中国有四万万五千人口,组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包括汉、满、蒙、回、藏、苗、瑶、番、黎、夷等几十个民族……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这一认识
A、反映出全民族抗战局面即将形成 B、扭转了中国在抗战中的不利局面
C、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民族认同感 D、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0、《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右图史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人物“周恩来”。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重要国际会议
B、参加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国际会议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1、2001年,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这反映出
A、大陆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
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2、20世纪80年代,中国承包制设计者确信:全员承包优越性显著,“给承包成绩显著的企业以投资自主权,计划机关保留备案、咨询的权利”,企业自负投资风险,自觉提高投资效益。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劳动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计划经济已经被市场经济所取代
C、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向 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重大变化
13、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科技工作“面向,依靠,攀高峰”的方针。在此指导下,我国
A、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武器 B、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C、诞生了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D、自主研制的“神舟5号”发射成功
14、“从当代民主的视野来看,希腊民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使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A、只体现公民内部的平等 B、仅仅是城邦居民的民主
C、易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开近代西方选举制先河
15、14—16世纪,罗马经历了约40位教皇,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借助人文主义者们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甚至诸多教皇是由于人文才能而登上权力巅峰的。这反映出
A、人权至上思想占据主流 B、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
C、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宗教 D、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宗教改革
16、《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中说:“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材料不能说明华盛顿
A、不贪恋权力,反对君主制 B、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
C、参与创立了民主共和制 D、创立了三权分立理论
17、《共产党宣言》序言中写道,“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据此可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于
A、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B、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战后资本主义时期
18、爱因斯坦预言,遥远的星光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1.7秒的偏转。1919年5月25日的日全食给人们提供了一次观测机会。汤姆逊称赞道“爱因斯坦发现的不是一个小岛,而是整整一个科学思想的新大陆”。爱因斯坦发现的“新大陆”是指
A、万有引力定律 B、进化论 C、广义相对论 D、光电效应
19、1919年3月,列宁在《俄共(布)党纲草案》中提到,“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这一认识
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 B、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C、直接导致苏俄政权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 D、为新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依据
20、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登陆战的兴盛时期,登陆战规模、次数、战术、组织,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下列登陆战发生的地点从西到东的排列顺序是 ①西西里岛登陆 ②诺曼底登陆 ③北非登陆 ④冲绳岛登陆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21、1956年,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对立的军事集团,这成为不结盟运动的前奏。该公报发表的直接背景是
A、美苏“冷战”局面开始出现 B、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形成
C、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 D、西欧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
22、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第15条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这一规定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
A、对所有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 B、消除了不同文明间的对抗
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 D、是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标志
23、在19世纪中后期,欧洲流行一种关注普通民众的文学现象,对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如暴力、罢工、酗酒、贪婪、虚伪等,进行大胆描写。该文学现象的典型代表是
24、关于阿房宫,《史记》载:始皇“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阿房宫未成。”杜牧在名作《阿房宫赋》中写道:“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当代考古学者在《史记》所载阿房宫位置没有发现红烧土、木炭等物质,这说明
A、史事的真实性必须得到考古的证实 B、文学作品推动历史知识的普及传播
C、不同来源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历史解释 D、不同类型的材料相互印证得到历史真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选举”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46.1%来自寒族。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
材料二:选举政治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孙中山指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民国初年,参议员选举法有44条,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有121条,国会组织法22条。
———摘编自谢冬慧《我国选举制度的近代嬗变——基于民国时期宪政维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很多地区在普选运动中,发展了互助组,整顿和新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扩大了生产。通过普选宣传动员,使他们懂得普选的意义和人民代表制度的好处。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和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得以实现。各级选举委员会提出了“整顿作风,迎接普选”的口号,开展普选,整顿干部作风。
———摘编自熊秋良《“选举下乡”与建国初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嬗变的历史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选举下乡”的意义?(6分)
26、外贸发展与英国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近代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为欧洲贸易通道,贸易性质发生重要变化,从东西方奢侈品贩运变为欧美间的大众贸易。英国是这个大转变的受益者……产品再出口贸易的年均增长2.4%,1700—1750年为1.9%:国内产品出口相应分别为0.6%和2.7%,进口分别为1.5%和1.2%。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外贸在工业革命前对英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先是国外市场扩大,促进了工业的劳动分工……其次,奴隶市场的扩大。1600—1700年间到达美洲的奴隶有30%是英国人运送的,英国资本积累获得重要发展。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比重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17—18世纪英国出现的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外贸易的增长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一时期英国外贸发展的经济、政策因素?(8分)
27、宫殿建筑在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它按照红山的自然地形由南麓梯次修到山顶,享有“世界屋脊上的明珠”的美誉。布达拉宫是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政权的统治中心,整个建筑群由2层至13层不同层数的楼房组成,分为白宫、红宫和僧舍三大部分,外部是明亮的白、黄、红三色。布达拉宫采用藏族的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宫墙全部用花石砌筑,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殿顶飞檐翘角,殿内的木结构多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有力佐证。
———摘编自周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等
材料二:紫禁城的总体设计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礼制观念,突出了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过之中而立宫”,中央位置显赫,统领四方,以制万国,王者居中是礼制的需要……用重重宫门隔断视线,以这种“隔则深,畅则浅”的布局方式,加强宫院的纵深感,以体现皇帝九重宫阙的神秘莫测……依据古人对天文学的认识,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位居天中,紫微垣是天帝所居,太微垣是天帝施政之处,天市垣则为天帝聚众贸易之所,紫禁城在总体布局上取象于三垣,将皇宫比附天上的星座,强调皇帝身为“天子”的不争事实……“礼,有以多为贵;有以太(大)为贵;有以高为贵;有以文(纹)为贵”,太和殿正面全面体现了传统的君主至高之贵的礼制思想。
———摘编自周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结合红宫和白宫的功能阐释“布达拉宫是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政权的统治中心”的观点。(6分)
(2)、皇城不仅要满足居住和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体现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请你选择作答:①写出材料二图中A处建筑的名称和功能。仔细观察该图,分析A处所在的内廷建筑是如何“满足居住和生活需要”的?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故宫是如何“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的?(6分,不加阐述不得分)
2019——2020学年浙江高三历史选考卷(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D
B
B
C
D
D
C
C
C
C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A
B
D
B
C
A
D
B
A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1)变化:选举方式由地方推荐到中央考试选取;选举标准由注重品行到门第;再到才学(或由注重世家到不问出身);选举程序趋向严密;选举范围逐渐扩大(或寒族在选举中的比例越来越高)。(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官吏来源,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趋向相对公正平等。(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历史背景: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国家宪政水平提升,国家民主法治意识增强;西方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播;中国传统选举的影响。(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3)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发展生产;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树立其当家作主的思想;有利于整顿干部的作风。(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6、(1)经济现象:17—18世纪英国本国产品的出口日益增长,进口产品呈下降趋势。(2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的转移;海外贸易性质的变化;重商主义政策的盛行;殖民帝国的逐步形成;英国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任答其中四点即可)
(2)作用:扩大国外市场;促进了工业的劳动分工;促进资本积累。(6分)
(3)特点:出口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口贸易以原料进口为主;出口工业品种类丰富。(3分,摘抄原文不给分) 经济因素: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 政策因素:自由主义成为国策;完善立法、建立福利制度维护和保障自由主义原则;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3分)
27、(1)建筑特色: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色彩鲜明,高低错落,匀称和谐;呈现藏汉合璧的建筑风格;依山势而建。(4分) 阐释:白宫是历代达赖从事政治、宗教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红宫是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佛堂。(2分)
(2)选择① 名称:养心殿。(2分)功能:从雍正帝开始,是皇帝居住和理政的场所。(2分) 分析:空间布局紧凑实用,便于居住;布置花木、园林,富有生活气息。(2分)
选择② 说明:“城中之城”;以中轴线贯穿南北;三进院落式布局;比附星宿,强化皇帝的“天子”身份;太和殿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所有建筑面向正南方,体现“南面而王”观念。(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