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学案
【学习目标】
说出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和影响。
会背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主要内容,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认识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出现的背景、具体表现、顶峰和经验教训。
【学习重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和伟大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对中国共产党“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理解
【知识导图】
【自主学习】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
(1).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3).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2.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3.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合作探究】
(一)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二)如何理解“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1、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2、有了新的革命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
3、有了新型的领导组织——思想统一、组织严密、且目标坚定的中国共产党
4、有了新的斗争途径——充分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5、有了新的斗争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三)中共一大和二大的纲领为什么不同?
从党的奋斗目标来看,一方面确立了党的远期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对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奋斗目标又作出了不符合国情的规定。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而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因此在新民主民主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是团结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象,从这一点来说,中共一大的规定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对于党的纲领在二大予以了调整。
【当堂达标】
1.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盛赞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的新文明的曙光”。这是因为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 )
A.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B.变法维新的思想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2. 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有一个展厅的展览主题是“开天辟地——党的诞生”。该展览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遵义会议D.中共八大
3.尽管他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却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功绩和影响而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他就是( )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董必武
4.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 五四运动 B. 中共一大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5.在一次专题学习中,某同学将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概述为: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她,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由此推测,文段中的“她”指的是( )
A. 长征的胜利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新中国成立
6.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曾经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这座城市是( )
A.天津 B.重庆 C.上海 D.北京
7.陈潭秋回忆录中说“在上海找不到继续大会工作的适当地点,决定了到杭州西湖去。但是在到出发前,又得出了结论,西湖不是适当地点,因为那里游人太多。因此即在嘉兴的南湖举行。这里虽有游人但较少。到那里后,我们即租了一只大船,买了食物、酒,好像游人一样,在湖上的船中进行大会的工作”。回忆录中记载的会议影响是( )
A. 使中国开始有了代表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B.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C. 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共一大上 B.中共二大上
C.中国同盟会上 D.中华民国成立大会上
9.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反响巨大。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员人数从一大时的50多发展到十八大时的8200多万。这一数据以及我党90多年的奋斗和建设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的“初心”是( )
①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②追求“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目标
③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赤胆忠心 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⑤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梦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10.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对于这句话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⑤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