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学习目标:1、了解黄老思想在汉初兴起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培养概括、归纳能力。2、能分析并理解独尊儒学的背景,正确理解经济、政治、思想三者的关系;理解并掌握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新儒学确立其统治地位的学习,认识思想学说应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汉武帝)董仲舒…将孔子的理想,略加修正,…这是一帖理想的安眠药,因为这安眠药的魔力,中国社会便一觉睡了两千年。
——闻一多一、汉武帝独尊儒学的原因:一、汉武帝独尊儒学的原因:(1)经济上:
(2)政治上:
(3)思想上:
(4)儒学自身:汉武帝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稳定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经过发展完善,适应了汉武帝的统治需要二、新儒学的主要内容:二、新儒学的主要内容:(1)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3)针对君王施政的需要:(4)针对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春秋大一统(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仁政 以德为主 以刑辅德“三纲五常” 诚然,董仲舒的儒家不是孔子的儒家,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家也不是董仲舒的儒家,但其为儒家则一,换言之,他们的中心思想是一贯的。—闻一多《从董仲舒的安眠药说起》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董仲舒的儒家不是孔子的儒家”?三、统治地位与儒表法里(客观评价)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非禁绝儒家以外的各家;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而不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
—刘桂生《近代学人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误解及其成因》 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有所保留的。…在宗教方面,相当依赖道家方士;政治方面,相当依赖法家。他所用的大臣,大多是既精通儒术又深知刑法的人。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即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汉书·元帝纪》课堂小结:董仲舒新儒学汉武帝统治需要适应了思想大一统政治大一统巩固了确立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
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儒家思想自春秋时期产生,期间经历过冷落打击,甚至重创,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在汉武帝时期确立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请就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认识和启示。各抒己见:巩固练习:1.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的无为思想作为其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黄帝的权威和影响力大
B、法家学说没有可行性
C.它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D、当时政治家的推崇2.董仲舒的新儒学包含
①孔子的儒家学说
②《公羊春秋》的大一统主张
③法家思想 ④黄老之学和阴阳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 、它是封建社会的一种进步思想
B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
C 、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D 、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4、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谢谢大家!
1、 背景:
(1)经济:
(2)政治:
(3)教训:
2、核心内容:
3、作用: 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为了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暴政而亡的教训“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西汉初的统治思想:黄老之学使西汉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春秋,大义之所本也…谓一元者,大始也。
…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
—董仲舒《春秋繁露》“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其道一也。”“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失。”董仲舒《春秋繁露》:“天者,百神之君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