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课件+教案+视频)(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课件+教案+视频)(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1 14:00:09

文档简介




课题: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学 科: 历 史 执教教师:
执教班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承接前面两课(8、9课),继续介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与结局,是前两课内容的延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不仅要完成高潮与结局的讲授,而且要让学生对辛亥革命及其意义及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与评价。
学情分析 作为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课学习,已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其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由于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缺乏正确认识历史的方法和能,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的建立;了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直观的图片、文字材料、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针对教材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通过分组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孙中山先生为创建民主共和国所作的贡献,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准备 班班通系统、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置情景 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国庆70周年阅兵,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孙中山先生画像。 师: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这里的国指的是什么呢? 生: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华民国是如何建立的。师生合作 探究新课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背景: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出示武昌起义各省独立形势图 2、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 (1)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多媒体展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图片、中华民国旗帜,并播放相关视频。 出示课本“材料研读”,探讨: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它试图摆脱清王朝的屈辱地位,积极发展对外和平友好交往,以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国际地位。但它也带有明显的局限性,临时政府未能认清列强的侵略本质,其政策目标不可能实现。)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图形展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2、袁世凯是如何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 清帝退位→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袁世凯就职→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出示清帝退位诏书。清朝260的统治结束了。 思考: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出示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图片。 思考: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总结: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2)袁世凯为达到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目的,除了同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外,还动用反革命两手策略,软硬兼施,极尽欺骗之能事,最终骗取了革命党人的信任。 (3)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其力量强大,又施展各种手段抵制和破坏革命。 (4)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掌握该约法颁布的时间、颁布机构、内容、性质和地位。 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图片,强调这部法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它强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探究: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总结: 成功体现在:(1)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2)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体现在:(1)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作为中学生的你们,可以从孙中山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爱国;与时俱进;坚忍不拔 ……师:孙中山先生走了,但他身上所折射出的种种优秀品质,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孙中山先生走了,带着一丝的遗憾走了。他在临终前留下了两句沉重的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完成本课基础训练册




3 / 3



(共28张PPT)
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这里的国指的是什么呢?
中华民国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
2.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
3.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背景:
时间、国都:
临时总统:
副总统:
意义: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机构:
背景:
时间、国都:
临时总统:
副总统:
意义: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参议院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孙中山
黎元洪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孙中山
机构:
1912年1月1日、南京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民国元年。

国旗: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
思考



1911年
1912年
民国元年
(民国纪年)
(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




1913年
1917年
1915年
民国2年
民国4年
民国6年
–1911
=
民国纪年
小试身手
1949年换算成民国纪年是哪一年。
1949-1911=38
是民国38年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时报》1912年3月
剪辫运动
中山装
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
合作探究
材料一 “……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有什么的变化?为什么?
材料二 “……中华民国全体,用敢以推倒满清专制政府,建设共和民国,布告于我诸友邦。……凡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友邦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孙中山《告各友邦书》



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和平平等外交

妥协外交
武昌起义后权力分布示意图
北洋军阀,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所建军队称为“北洋军”。所以,这个封建军阀集团就称为“北洋军阀”。
袁世凯
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隐居”,确仍遥控着北洋军
清政府

被迫重用
帝国主义列强

支持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施压



妥协退让



逼宫


辛亥革命期间各方力量的关系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果实
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标志清朝260多年统治结束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1、宣统帝下诏退位
时间:
意义:
1912年2月12日
清帝退位诏书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

中国末代皇帝

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人的控制下成为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抗日战争结束后被苏联红军俘虏,后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

1959年在毛泽东特赦令下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鸦片战争:_________


第二次鸦片战争:_______


戊戌变法:________


辛亥革命:________
本册书我们一共学习了哪些清朝皇帝?
道光帝
咸丰帝
光绪帝
宣统帝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月13日孙中山辞职。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临时大总统到南京任职;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主要的原因;
(2)袁世凯动用反革命两手策略,软硬兼施,骗取了革命党人的信任;
(3)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抵制和破坏革命;
(4)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探究研讨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
内容:


性质:

意义:
1912年3月11日
颁布机构:
参议院
主要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不仅宣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死刑,而且以根本法形式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
有利于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
内容:


性质:

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1912年3月11日
颁布机构:
参议院

遗憾:革命果实被窃取、社会性质未改变、反帝反封任务未完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具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经验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
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的创建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的建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选大总统;定都南京,改用公历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A
武昌起义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D
辛亥革命形势发展
E
宣统帝颁诏退位
F
B
E
A
C
F
D
排一排
课 堂 练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