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泥石流
1.泥石流是指在______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______以及______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暴发往往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经常与__________和______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泥石流常常会冲毁______、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______,堵塞河流,毁坏____________。
2.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______,冲刷力____;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__________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________。
(2)人为原因:乱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改变了地面______和土层______.
3.防御措施
(1)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______地带,并迅速转移到______,不要顺沟方向往______或______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2)防御措施:建立__________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______和疏散。
知识点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因素
4、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 )
A.平原地区 B.陡峭的沟谷山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5、山区在开发利用时,最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火山、泥石流 B.旱涝灾害、沙尘暴、泥石流
C.崩塌、滑坡、泥石流 D.泥石流、台风、海啸
6、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 )
A.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B.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C.全年高温多雨 D.全年寒冷干燥
知识点二、泥石流的危害
7、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12分,在四川省芦山县(北纬31.4度,东经104.1度)发生7.0级地震,据此完成3~4题.
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次生自然灾害有( )
①山体崩塌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8、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区的自然特征是( )
A..地面平坦,降水均匀
B.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表起伏大,降水集中
C.平原广阔,降水季节变化大
D.降水丰富且集中的平原地区
知识点三、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9、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①地震②水土流失③冻土④滑坡⑤泥石流⑥暴雨( )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④⑤
1.人类的下列活动,有助于削弱泥石流活动强度的是( )
A.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B.开采矿物、堆放矿渣
C.修建公路、破坏地表 D.修建水库、调蓄水流
2.2013年7月10日上午,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五里坡发生特大高位山体滑坡,最终统计共计11户人家被掩埋。泥石流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地质灾害,经常与之相伴发生的地质灾害还有
A.火山和地震 B.地震和山体滑坡 C.崩塌和山体滑坡 D.火山和崩塌
3.甘肃省舟曲县持续半年干旱后,2010年8月7日山区突降暴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且坡度较陡,重力作用大 B.暴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大量碎屑物质
C.持续干旱是引发泥石流的根本原因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4.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平方千米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米
植被覆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读图,小畅在图中甲地遇到了泥石流(图中虚线表示泥石流路线),他机智地逃离了危险,小畅选择的逃生路线最有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如图所示,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这属于是什么灾害?( )
A.山洪爆发 B.山体滑坡 C.泥石流 D.地震
7.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上给出的信息及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云南贵州等地的泥石流灾害的频率高?_____________。
(2)泥石流灾害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四大高原,会给当地带来的很多危害,请指出_________。
(3)对滑坡、泥石流灾害,我们应采取的防御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8.图为松散泥土堆置的一个山谷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___________。
(2)与此现象相类似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_____。
(3)在坡面覆盖草皮或苔藓,再洒较大的水流,此时A处沉积的泥沙比没有覆盖植被时________。
9.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 )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 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石流也经常发生。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地震,地震摧毁了首都太子港大量房屋、造成300万人流离失所,十几万人丧生.海地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交界处,属于地震频发区.此次地震震源较浅,震源仅位于地下10千米左右.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南约16千米处,太子港人口密集,一些房屋质量不佳,一旦发生强震,很难避免灾难.材料二: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
区域
成因类型
特点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
冰川泥石流
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
川滇山地
降水泥石流
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密切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频繁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地区
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海地地震灾情严重的地理原因.(2)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3)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应对措施.
第5节泥石流
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
2.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 ,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2)人为原因:乱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改变了地面形态和土层 结构。
3.防御措施
(1)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2)防御措施: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 搬迁 和疏散。
知识点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因素
4、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 )
A.平原地区 B.陡峭的沟谷山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解答】解:在陡峭的沟谷山区地带经常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5、山区在开发利用时,最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火山、泥石流 B.旱涝灾害、沙尘暴、泥石流
C.崩塌、滑坡、泥石流 D.泥石流、台风、海啸
【解答】解: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故选:C。
6、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地区,其气候特征往往是( )
A.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B.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C.全年高温多雨 D.全年寒冷干燥
【解答】解: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暴雨集中的夏季,容易产生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故选:A。
知识点二、泥石流的危害
7、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12分,在四川省芦山县(北纬31.4度,东经104.1度)发生7.0级地震,据此完成3~4题.
山区发生地震后,需要防范由其引起的次生自然灾害有( )
①山体崩塌 ②泥石流 ③水土流失 ④滑坡 ⑤水库决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解答】解:因为山区发生地震后岩层脆弱,易分裂,所以有①山体崩塌,②泥石流,④滑坡,而地震后,水库受损,易发生,⑤水库决堤事件。③水土流失只于植被破坏有关。故选:B。
8、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区的自然特征是( )
A..地面平坦,降水均匀
B.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表起伏大,降水集中
C.平原广阔,降水季节变化大
D.降水丰富且集中的平原地区
【解答】解: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分布区的自然特征是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地表起伏大,降水集中,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故选:B。
知识点三、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9、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答】解: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所以D项正确。故选:D。
10、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①地震②水土流失③冻土④滑坡⑤泥石流⑥暴雨( )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④⑤
【解答】解: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各种交通线路建设与发展中都会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图示地区为横断山区,地壳活动频繁,容易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故选:D。
1.人类的下列活动,有助于削弱泥石流活动强度的是( )
A.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B.开采矿物、堆放矿渣
C.修建公路、破坏地表 D.修建水库、调蓄水流
【答案】D
【解析】修建水库有利于调节河流径流量,调蓄水流有助于削弱泥石流活动强度,故选D。
2.2013年7月10日上午,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五里坡发生特大高位山体滑坡,最终统计共计11户人家被掩埋。泥石流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地质灾害,经常与之相伴发生的地质灾害还有
A.火山和地震 B.地震和山体滑坡 C.崩塌和山体滑坡 D.火山和崩塌
【答案】C
【解析】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经常与之相伴发生的地质灾害还有崩塌、滑坡。
3.甘肃省舟曲县持续半年干旱后,2010年8月7日山区突降暴雨,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且坡度较陡,重力作用大 B.暴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大量碎屑物质
C.持续干旱是引发泥石流的根本原因 D.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答案】B
【解析】
暴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大量碎屑物质。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题意。故选B。
4.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平方千米
平均坡度
流域落差/米
植被覆盖率/%
①
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
泥石流发生须具备3个条件: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数量大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的水;有坡度较大的沟谷。在表格中可以比较数据得出③地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读图,小畅在图中甲地遇到了泥石流(图中虚线表示泥石流路线),他机智地逃离了危险,小畅选择的逃生路线最有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当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读图可知,路线②和④不符合上述条件;路线①和③符合上述条件,但路线①需穿越泥石流,此路线排除,故选C。
6.如图所示,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这属于是什么灾害?( )
A.山洪爆发 B.山体滑坡 C.泥石流 D.地震
【答案】C
7.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上给出的信息及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云南贵州等地的泥石流灾害的频率高?_____________。
(2)泥石流灾害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四大高原,会给当地带来的很多危害,请指出_________。
(3)对滑坡、泥石流灾害,我们应采取的防御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 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 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答案】(1)该地处于板块边界附近,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山区遇大雨或暴雨,斜坡上的岩体、土体便整体下滑或随洪水下泄,形成滑坡、泥石流;另外,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也加剧了这些灾害的爆发
(2)冲毁农田、房屋、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3)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合理开展经济活动
(4)B
【解析】
(1)从图上给出的信息及相关知识分析,云南贵州等地的泥石流灾害的频率高的原因是:该地处于板块边界附近,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山区遇大雨或暴雨,斜坡上的岩体、土体便整体下滑或随洪水下泄,形成滑坡、泥石流;另外,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也加剧了这些灾害的爆发。
(2)泥石流灾害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四大高原,会冲毁农田、房屋、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3)面对滑坡、泥石流灾害,我们应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合理开展经济活动。
(4)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不能在山区扎营,和待在避风的谷底。结合题意。故选B。
8.图为松散泥土堆置的一个山谷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___________。
(2)与此现象相类似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_____。
(3)在坡面覆盖草皮或苔藓,再洒较大的水流,此时A处沉积的泥沙比没有覆盖植被时________。
【答案】(1)堆积泥沙 (2)泥石流 (3)少
【解析】
(1)从图示可以看出,A位于下坡位置,若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堆积泥沙。
(2)泥石流的形成与此现象相似。
(3)植被对土壤有保护作用,因此在坡面覆盖草皮或苔藓,再洒较大的水流,此时A处沉积的泥沙比没有覆盖植被时少。
9.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 )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 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石流也经常发生。
【答案】1、①陡峭地形 ③暴雨或持续性 地震
【解析】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如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石流也经常发生。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地震,地震摧毁了首都太子港大量房屋、造成300万人流离失所,十几万人丧生.海地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交界处,属于地震频发区.此次地震震源较浅,震源仅位于地下10千米左右.此次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南约16千米处,太子港人口密集,一些房屋质量不佳,一旦发生强震,很难避免灾难.材料二: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
区域
成因类型
特点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
冰川泥石流
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
川滇山地
降水泥石流
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密切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频繁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地区
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海地地震灾情严重的地理原因.(2)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3)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应对措施.
【解答】解:(1)地震所造成的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与震级、震源深浅、距震中的距离、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城市的密度、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等因素都有关系.(2)泥石流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3)很多灾害的防御措施可共用,答案并不拘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如,加强xxx的监测和预报;建立应急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减灾意识等.故答案为:(1)震级高,震源浅,离震中距离近,地面建筑物质量差等.(2)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地表崎岖;植被覆盖率较低.?(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加强法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