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练3.6 地球表面的板块(知识梳理+夯实基础+考点突破)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练3.6 地球表面的板块(知识梳理+夯实基础+考点突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1 11:41:02

文档简介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1.板块构造学说创立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是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_________和其他_________。
3.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_________ (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______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_________。
4.地球上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组成的分界线,海沟、海岭、一些巨大的山脉是板块间的____________最为频繁的地方。
5.板块的_______________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因为环太平洋地区恰好在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这些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张裂,使环太平洋地区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知识点一、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生病住院期间,有一次在观看世界地图海陆分布时,了解大洲、大洋、岛屿发现:在世界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的凹进部分几乎吻合的.后来他通过查资料,到大西洋两岸调查研究发现,两岸古生物相同或相近.为此,他对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提出了自己的假说.请阅读上述材料,希望发扬科学家的精神,完成14--17题.
魏格纳提出的假说是(  )
A.地球膨胀说 B.地球收缩说 C.大陆漂移说 D.板块构造说
7、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板块的张裂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地壳的凹陷
知识点二、六大板块及板块相撞或张裂发生的现象
8、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发生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的两大板块是(  )
A.南美洲板块和北美洲板块 B.大洋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9、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原因是地处(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D.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10、根据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完成第11~12题
“大陆漂移说”提出的依据之一是(  )
A.火山、地震都分布在各个大陆的边缘
B.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几乎是吻合的
C.生活在各个大陆的生物几乎相同或相似
D.据观测,红海、大西洋每年都在扩大
1.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造成2183人遇难.在接下来几天,玉树地震灾区多雨雪天气,夜间气温较低。对此,你认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2010年4月14日是农历三月初一,这一天的月相为下弦月
B.青海省玉树县位于北纬33.2°,东经96.6°,夏至日有太阳直射现象
C.青海省玉树县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接处,属于地震多发地带
D.在接下来几天,玉树地震灾区多雨雪天气,夜间气温较低。描述了玉树的气候特征
2.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
①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
②《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哥白尼的“日心说”
③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板块学说
④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⑤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3.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卓越科学家的贡献,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B.德国地理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C.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为细胞壁)
D.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
4.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远在继续。下列对宇宙的认识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D.霍金提出了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的设想
5.下列有关地球的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B.地球由内向外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C.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由七大板块拼好的“七巧板”
6.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7.2018 年 1 月 15 日据“中央社”报道,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 15 日上午再度喷发,火山灰直冲天际 2500 米高处。火山口周围方圆 10 公里区域,都被标记为危险区,区域内,超过 10 万名居民必须离开他们的家园,紧急逃离。火山、地震多发生在_____处,由火山口喷出的岩浆发源于地幔的_____层。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喜马拉雅山脉是A欧亚板块与C________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的.
(2)煤是古地质时期,森林通过地质变化形成的.南极洲发现了大量的煤,这证明了______(单选).
A.高纬度地区曾经暖湿       B.大陆漂移学说理论
C.地壳在不停地运动        D.气候在不断的变化
(3)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______(单选)
①躲到课桌下面②靠墙角抱头蹲下③乘电梯逃生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⑤跳楼逃生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9.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 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_________。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 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_________。
10.据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2)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 )
A.两大陆地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
B.海洋干涸或大洋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
C.在地质时期,两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D.两大陆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间来回活动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1.板块构造学说创立的基础是 大陆漂移学说 和 海底扩张学说.
2.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依据是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 。
3.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_(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_移动 。
4.地球上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组成的分界线,海沟、海岭、一些巨大的山脉是板块间的 地壳运动最为频繁的地方。
5.板块的 碰撞和张裂 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因为环太平洋地区恰好在太平洋板块与___亚欧_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这些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张裂,使环太平洋地区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知识点一、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生病住院期间,有一次在观看世界地图海陆分布时,了解大洲、大洋、岛屿发现:在世界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的凹进部分几乎吻合的.后来他通过查资料,到大西洋两岸调查研究发现,两岸古生物相同或相近.为此,他对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提出了自己的假说.请阅读上述材料,希望发扬科学家的精神,完成14--17题.
魏格纳提出的假说是(  )
A.地球膨胀说 B.地球收缩说 C.大陆漂移说 D.板块构造说
【解答】解: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 故选:C。
7、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板块的张裂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地壳的凹陷
【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大西洋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面积正在增大。 故选:A。
知识点二、六大板块及板块相撞或张裂发生的现象
8、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发生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的两大板块是(  )
A.南美洲板块和北美洲板块
B.大洋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解答】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喜马拉雅山脉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选:C。
9、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原因是地处(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D.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解答】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故选:A。
10、根据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完成第11~12题
“大陆漂移说”提出的依据之一是(  )
A.火山、地震都分布在各个大陆的边缘
B.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几乎是吻合的
C.生活在各个大陆的生物几乎相同或相似
D.据观测,红海、大西洋每年都在扩大
【解答】解: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故B正确。 故选:B。
1.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造成2183人遇难.在接下来几天,玉树地震灾区多雨雪天气,夜间气温较低。对此,你认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2010年4月14日是农历三月初一,这一天的月相为下弦月
B.青海省玉树县位于北纬33.2°,东经96.6°,夏至日有太阳直射现象
C.青海省玉树县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接处,属于地震多发地带
D.在接下来几天,玉树地震灾区多雨雪天气,夜间气温较低。描述了玉树的气候特征
【答案】C
【解析】
2010年4月14日是农历三月初一,这一天的月相为朔月,故A错误;
青海省玉树县位于北纬33.2°,东经96.6°,夏至日没有太阳直射现象,故B错误;
青海省玉树县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接处,属于地震多发地带,故C正确;
在接下来几天,玉树地震灾区多雨雪天气,夜间气温较低。描述了玉树的天气特征,故D错误。
故选:C。
2.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
①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
②《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哥白尼的“日心说”
③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板块学说
④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⑤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答案】D
【解析】
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所有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星系越远退行的速度越快-大爆炸宇宙论,哥白尼的“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是大陆漂移假说,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3.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卓越科学家的贡献,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B.德国地理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C.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为细胞壁)
D.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
【答案】B
【解析】德国地理物理学家魏格纳在病床上观察世界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假说。B错,故选B。
4.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远在继续。下列对宇宙的认识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D.霍金提出了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的设想
【答案】C
【解析】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A正确;地震和火山都是地壳剧烈运动的表现形式,B正确;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之间不断发生碰撞与张裂,C错误;霍金提出了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的设想?,D正确。故选C。
5.下列有关地球的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B.地球由内向外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C.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由七大板块拼好的“七巧板”
【答案】C
【解析】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故A错误. B、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故B错误. C、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故C正确. D、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故D错误. 故选:C.
6.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
A.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 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
【答案】A
【解析】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故选A。
7.2018 年 1 月 15 日据“中央社”报道,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 15 日上午再度喷发,火山灰直冲天际 2500 米高处。火山口周围方圆 10 公里区域,都被标记为危险区,区域内,超过 10 万名居民必须离开他们的家园,紧急逃离。火山、地震多发生在_____处,由火山口喷出的岩浆发源于地幔的_____层。
【答案】板块交界 软流
【解析】
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喷发;火山、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由火山口喷出的岩浆发源于地幔的软流层。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喜马拉雅山脉是A欧亚板块与C________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的.
(2)煤是古地质时期,森林通过地质变化形成的.南极洲发现了大量的煤,这证明了______(单选).
A.高纬度地区曾经暖湿       B.大陆漂移学说理论
C.地壳在不停地运动        D.气候在不断的变化
(3)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______(单选)
①躲到课桌下面②靠墙角抱头蹲下③乘电梯逃生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⑤跳楼逃生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答案】印度洋 B C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A欧亚板块与C印度洋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的。
(2)煤是古地质时期,森林通过地质变化形成的.南极洲发现了大量的煤,这证明了
大陆漂移学说,地壳在不断的运动中。
(3)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躲到课桌下面、靠墙角抱头蹲下、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躲到洗手间里
9.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 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_________。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 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_________。
【答案】(1)海底扩张 (2)软流层 (3)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
【解析】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 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 厘米的速度在升高,是因为印度洋板还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挤压和俯冲形成。
10.据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2)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 )
A.两大陆地上的人们进行国际贸易的结果
B.海洋干涸或大洋海水变浅时,它们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
C.在地质时期,两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D.两大陆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在偶然的机会中,它们在两大陆间来回活动
【答案】B C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大洋是南美洲、大西洋、非洲。故选B。
(2)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在地质时期,两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由于大陆漂移而形成这样的海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