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传神与意境
中国古代绘画作品欣赏
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绘画工具:毛笔 墨汁 宣纸(有生宣和熟宣) 中国画颜料 毛毡 砚台 笔洗等
什么是中国画
人 物 画
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简称“人物”,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
山 水 画
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花 鸟 画
在中国绘画中,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 木蔬果等植物.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中国画的画面组成
1.诗:诗是对画的寓意进行补充和联想,起到点题和丰富画面的作用,诗的内容通常也表达了作者的寄托。
2.书:也叫落款。内容要按作画时间,地点,作者姓名顺序排列下来,而且要求与画面统一和谐,落款增加了画面的形式美,是中国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画:画幅的主体,其他三者的一切来源。
4.印:印章,可作为代表个人的凭证。因为颜色上与墨有区分以致起到丰富和活跃画面的作用,也是组成画面必不可少的部分。种类有姓名章,斋馆章,闲章 。
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 德,安逸胜凫鹥。
落款:用的是自己独创的瘦金体,内容是“宣和殿御制并书”押书:“天下一人”(自己的别号)
印:钤印“御书”朱文方印,印在“宣和殿”三字之上,一点不占画面,相反却为之生色。
艺术表现人类的精神生活,但各个民族对艺术有不同的追求。追求传神是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中国画尤其突出。传神要求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仅满足于外在形象的逼真,更重视对其神态与精神的生动揭示。
人 物 画 赏 析
人物画要求形似,更要求神似,形神兼备是重要追求。绘画中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欣赏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意 境
是指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中情调和境界,是作品中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韵味空间。
溪山行旅图
这件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在山路上出现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正是山上流下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行旅的主题。
渔庄秋霁图
此画追求萧条、淡薄的
意境,有一种“静之愈静、
空之愈空”的韵味。他把赵孟頫的“一水两相隔”发展
到极致:中间大片水域,几棵孤树,远处渺茫的山石。
他的画没有些许的人间烟火气,流露出一种简淡超脱的情绪。
庐山高图
画中山石林木笔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觉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
传 神
在山水画中,传神是通过意境表达出来的。所谓意境即赋予山川环境以不同的氛围与境界,表达出画家的心境和愿望,是人与自然的合一。
渔庄秋霁图
该图取平远意境,用笔洒脱而不浮滑,用墨干淡而滋润,简洁高雅,耐人寻味,苔点与皴笔皆成横势,和谐地构成了空寂、宁静的美。将此画挂于书房、客斋则凭空增加了一份清雅、一份闲情逸趣。可谓山水无情人有情,传达出清幽荒寂的意境,寄托着画家的情思。
传 神
在花鸟画中追求传神,是要把花草木鸟兽的勃勃生机表现出来,使作品独具某种情趣。
荷花水禽图
此图是最能代表
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荷叶的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相间,并富有层次,水鸭画法亦简率放逸,形象洗练,一幅白眼向天的情景.画面意境空灵,余味无穷。
韩滉画五牛以喻自己兄弟5人,以任重而顺的牛的品性来表达自我内心为国为君的情感,是以物寄情的典型之作。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