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声音的利用 课件+练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声音的利用 课件+练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31 10:43:06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声音的利用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新知导入观察与思考A.用听诊器查病观察下面几幅图片,回答问题B.倒车雷达C.利用超声波清洗物品D.加湿器净化空气师生互动以上图片是生活中常见利用声音的例子,它们有哪些不同?新知导入观察与思考师生互动A图,利用听诊器判断心脏跳动情况,利用的是声音的信号;
B图,利用超声波的回声进行测距,利用的是声音的信号;
C图,利用超声波使污物产生高频振动,污物和物体分离,达到清洗目的,利用的是超声波的能量;
D图,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高频振动,使水雾化,水雾扩散到室内,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利用的是超声波的能量。结 论声音可以传递 ,也可以传递 。信息能量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利用;
2.会判断生活中利用声音的类型;
3.了解常见利用声音的例子;新知讲解1.声音与信息师生互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人们之间的交流、地震与海啸的预警、蝙蝠捕捉昆虫、B超、回声定位、雷达测距、声呐测量海底深度、倒车雷达测距、医生用听诊器查病、超声波探伤等等。随讲随练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求该处海深是多少?解:根据公式: ,可求得从发出超声到接受到声波总路程:s=vt=1500m/s×4s=6000m,
所以,海底深度为3000m。新知讲解2.声音与能量师生互动声音也可以传递能量,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放在振动的鼓面旁的蜡烛、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碎石机、超声波加湿器等随讲随练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波具有能量;
B.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C.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D课堂练习1.以下实例中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B. 牙医用超声波洁牙; 
C. 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 D. 利用声呐测海深
2.下列实例中,属于次声波应用的是( )
A. 利用声呐探测潜艇的位置; B. 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C. 蝙蝠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D. 海豚判断食物的位置和大小BB课堂练习3.找两个一次性纸杯,在它们的底部中间扎一个小孔,再找一根足够长的线,将线的两头分别穿过一个纸杯底部的小孔后将线头打结,防止线头从小孔滑脱,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土电话。你拿着其中的一个纸杯进入房间,关上门,将另一个纸杯交给你的家长,并让他对着杯口轻声说话,你在房间里通过另一个杯口能清楚地听到你家长说了什么。
(1)你的家长的说话声 ______ (是/不是)通过空气传入你的耳朵的。
(2)实验中,线是否被拉紧对实验结果 ______ (有/没有)影响。
(3)“土电话”表明:固体不但可以传声,且传声效果与空气相比 ______ (更好/更差/一样)。不是有更好拓展提高考点一:声音传递信息典型例题 1(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D拓展提高考点一:声音传递信息迁移训练1D(2019·河北)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
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拓展提高考点二:声音传递能量典型例题 2(2019·达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传递能量;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B拓展提高考点二:声音传递能量迁移训练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C课堂总结作业布置1.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2.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用超声波碎石 B.用声呐探海深 C.利用B超做体验 D.利用回声定位
3.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打电话,手机随即发出悦耳的铃声。铃声是由于手机内的扬声器 产生的,手机间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把抽气机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气时,同样打电话,手机铃声却越来越小,这说明声的传递需要 , 不能传声。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2.3 声音的利用踪练习(附答案)
一、夯实基础
1.(2018·临沂)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2.(2018?岳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岳阳开展的“禁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测距
考点:声的产生、传播、控制噪声、声的应用
3.(2018·常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4.(2018·西宁)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明声音的音调高;
C.北京天坛的丘,加快了声音的传播速度,从而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加洪亮;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5.(2018·荆门)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6.(2018·株洲)声音是由声源 产生的。120(救护)出车后会持续拉响警笛,行人或其他车辆会及时让道,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
7.(2018?广安)在中考的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8.(2018?玉林)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不能传声。

9.(2019·辽阳)如图是一款智能便携超声波监测仪,它正在监测一名孕妇腹中的胎儿,此监测仪采用了与医院b超类似的超声波技术,并能通过无线WIFI与智能手机连接,在手机屏幕上就能看到胎儿清晰的实时影像。这款监测仪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 ,智能手机通过 波接收监测仪的数据;手机屏幕上的彩色影像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0. (2019·凉山州)手机APP“抖音”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们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我们常常使用手机和家人联系,那么手机是利用 传递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电力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那么发电机是根据 原理制成。
二、提升训练
1.(2018·龙东)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烛焰晃动B.钢尺振动
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D.倒车雷达
2.(2019·通辽)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音调;
C.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传递信息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3.(2019·邵阳)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4.(2019·长沙)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琴弦在振动;
B.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悠扬的琴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
D.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5.(2019·内江)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图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
D.图中的共鸣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
6.(2019·齐齐哈尔)小智在体会声现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分别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是利用骨传导;
D.敲鼓时看到鼓前蚀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7.(2019·绥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B.地震、火山爆发只有超声波产生;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8.(2019·达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传递能量;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
9.(2018·株洲)声音是由声源 产生的。120(救护)出车后会持续拉响警笛,行人或其他车辆会及时让道,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
10.(2019·聊城)在家庭电路中,为了用电安全,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要连接在 线和用电器之间,为了节能、方便,楼道照明灯普遍使用了声、光控开关,实现了只在夜晚天黑且有声音时灯才能亮,这种现象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2.3 声音的利用踪练习答案
一、夯实基础
1.【答案】D。
【解析】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m/s。故B错误;
C、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C错误;
D、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D正确。故选D。
2.【答案】A。
【解析】A.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正确。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错误,声音可以在固态、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C.岳阳开展的“禁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错误,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测距,错误,是利用超声波传播信息。故选A 。
3.【答案】C。
【解析】A.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正确。
B.水可以传播声音,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正确。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小,是响度;故C错误。
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正确。故答案是C。
4.【答案】A。
【解析】A.固体可以传播声音,“隔墙有耳”就是固体传声;正确。
B.“震耳欲聋”主要说的是声音响度大;故B 错误。
C.北京天坛的丘,使声音的传播集中,从而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加洪亮,而不是加快了传播速度;故C错误。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不是传播信息。故选A。
5.【答案】C。
【解析】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B错误。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确。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
6.【答案】振动;信息。
【解析】声音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120(救护)出车后会持续拉响警笛,行人或其他车辆会及时让道,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是:振动;信息。
7.【答案】信息。
【解析】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信息;。
8.【答案】超声波;真空。
【解析】(1)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
(2)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但可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超声波;真空。
9.【答案】信息;电磁;绿。
【解析】(1)B超仪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力强制成的,因为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2)智能手机是通过电磁波接收检测仪的数据的;
(3)三基色是红绿蓝三种颜色。
故答案是信息;电磁;绿。
10. 【答案】音色;电磁波;电磁感应。
【解析】(1)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们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
(2)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3)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故答案是:音色;电磁波;电磁感应。
二、提升训练
1.【答案】A。
【解析】A、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小;故A错误。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B传。
C.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正确。故答案是D。
3.【答案】B。
【解析】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故B正确。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利用的是回声定位;故错误。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不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错误。答案是B。
4.【答案】A。
【解析】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正确。
B.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相同;错误。
C.只要影响正常的活动或生活的都是噪声;悠扬的琴声也有可能成为噪声;错误。
D.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错误。答案是A。
5.【答案】B。
【解析】A.图中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确。
B.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显示噪声大小的,不是降低噪声的;错误。
C.图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正确。
D.图中的共鸣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正确。故答案是B。
6.【答案】B。
【解析】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确。
B.分别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符合题意。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是利用骨传导;正确,不符合题意。
D.敲鼓时看到鼓前蚀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是B。
7.【答案】AD。
【解析】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正确。
B.地震、火山爆发产生次声波;故错误。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错误。
D.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正确。故答案是AD。
8.【答案】B。
【解析】A.要想听到声音需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正确。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错误,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大小还要看距离等因素,响度就一定越大错误。故答案是B。
9.【答案】振动;信息。
【解析】声音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120(救护)出车后会持续拉响警笛,行人或其他车辆会及时让道,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为:振动;信息。
10.【答案】火;能量。
【解析】(1)在家庭电路中,为了用电安全,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要连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
(2)声、光控开关,实现了只在夜晚天黑且有声音时灯才能亮,这种现象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是:火;能量。

2.3 声音的利用踪练习(附答案)
一、夯实基础
1.(2018·临沂)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2.(2018?岳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岳阳开展的“禁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测距
考点:声的产生、传播、控制噪声、声的应用
3.(2018·常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B.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是因为水能传播声音;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
4.(2018·西宁)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明声音的音调高;
C.北京天坛的丘,加快了声音的传播速度,从而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加洪亮;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5.(2018·荆门)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6.(2018·株洲)声音是由声源 产生的。120(救护)出车后会持续拉响警笛,行人或其他车辆会及时让道,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
7.(2018?广安)在中考的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8.(2018?玉林)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不能传声。
9.(2019·辽阳)如图是一款智能便携超声波监测仪,它正在监测一名孕妇腹中的胎儿,此监测仪采用了与医院b超类似的超声波技术,并能通过无线WIFI与智能手机连接,在手机屏幕上就能看到胎儿清晰的实时影像。这款监测仪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 ,智能手机通过 波接收监测仪的数据;手机屏幕上的彩色影像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0. (2019·凉山州)手机APP“抖音”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们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我们常常使用手机和家人联系,那么手机是利用 传递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电力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那么发电机是根据 原理制成。
二、提升训练
1.(2018·龙东)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
A.烛焰晃动B.钢尺振动
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D.倒车雷达
2.(2019·通辽)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音调;
C.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传递信息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3.(2019·邵阳)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4.(2019·长沙)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琴弦在振动;
B.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悠扬的琴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
D.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5.(2019·内江)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图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
D.图中的共鸣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
6.(2019·齐齐哈尔)小智在体会声现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分别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是利用骨传导;
D.敲鼓时看到鼓前蚀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7.(2019·绥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B.地震、火山爆发只有超声波产生;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8.(2019·达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传递能量;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
9.(2018·株洲)声音是由声源 产生的。120(救护)出车后会持续拉响警笛,行人或其他车辆会及时让道,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
10.(2019·聊城)在家庭电路中,为了用电安全,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要连接在 线和用电器之间,为了节能、方便,楼道照明灯普遍使用了声、光控开关,实现了只在夜晚天黑且有声音时灯才能亮,这种现象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2.3 声音的利用踪练习答案
一、夯实基础
1.【答案】D。
【解析】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m/s。故B错误;
C、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C错误;
D、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D正确。故选D。
2.【答案】A。
【解析】A.吉它发出的琴声来自琴弦的振动,正确。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错误,声音可以在固态、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C.岳阳开展的“禁炮”行动,是从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错误,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测距,错误,是利用超声波传播信息。故选A 。
3.【答案】C。
【解析】A.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正确。
B.水可以传播声音,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正确。
C.“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声音小,是响度;故C错误。
D.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正确。故答案是C。
4.【答案】A。
【解析】A.固体可以传播声音,“隔墙有耳”就是固体传声;正确。
B.“震耳欲聋”主要说的是声音响度大;故B 错误。
C.北京天坛的丘,使声音的传播集中,从而使人听到的声音更加洪亮,而不是加快了传播速度;故C错误。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不是传播信息。故选A。
5.【答案】C。
【解析】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B错误。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确。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
6.【答案】振动;信息。
【解析】声音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120(救护)出车后会持续拉响警笛,行人或其他车辆会及时让道,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是:振动;信息。
7.【答案】信息。
【解析】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信息;。
8.【答案】超声波;真空。
【解析】(1)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
(2)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但可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超声波;真空。
9.【答案】信息;电磁;绿。
【解析】(1)B超仪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力强制成的,因为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2)智能手机是通过电磁波接收检测仪的数据的;
(3)三基色是红绿蓝三种颜色。
故答案是信息;电磁;绿。
10. 【答案】音色;电磁波;电磁感应。
【解析】(1)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们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
(2)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3)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故答案是:音色;电磁波;电磁感应。
二、提升训练
1.【答案】A。
【解析】A、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钢尺振动可以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小;故A错误。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B传。
C.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正确。故答案是D。
3.【答案】B。
【解析】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故B正确。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利用的是回声定位;故错误。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不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错误。答案是B。
4.【答案】A。
【解析】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正确。
B.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相同;错误。
C.只要影响正常的活动或生活的都是噪声;悠扬的琴声也有可能成为噪声;错误。
D.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错误。答案是A。
5.【答案】B。
【解析】A.图中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确。
B.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显示噪声大小的,不是降低噪声的;错误。
C.图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正确。
D.图中的共鸣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正确。故答案是B。
6.【答案】B。
【解析】A.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确。
B.分别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符合题意。
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是利用骨传导;正确,不符合题意。
D.敲鼓时看到鼓前蚀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是B。
7.【答案】AD。
【解析】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正确。
B.地震、火山爆发产生次声波;故错误。
C.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错误。
D.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正确。故答案是AD。
8.【答案】B。
【解析】A.要想听到声音需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正确。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错误,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大小还要看距离等因素,响度就一定越大错误。故答案是B。
9.【答案】振动;信息。
【解析】声音是由声源振动产生的。120(救护)出车后会持续拉响警笛,行人或其他车辆会及时让道,它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为:振动;信息。
10.【答案】火;能量。
【解析】(1)在家庭电路中,为了用电安全,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要连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
(2)声、光控开关,实现了只在夜晚天黑且有声音时灯才能亮,这种现象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是:火;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