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练习1[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同步练习1[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12-28 22: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填空题
1.人们居住地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乡村,有些人住在城市,我们把人们的这些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___________。
2.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场所。
3.由于劳动______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___________有较大的差异。
4.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5.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生活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________风格。
6.随着_______的增长和社会的_______,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________。
7.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8.世界遗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三大类。
二、连线题
A.东南亚地区 ①四合院
B.北极地区 ②厚墙小窗的房屋
C.黄土高原 ③水城
D.威尼斯 ④高架屋
E.北京 ⑤冰屋
F.西亚地区 ⑥窑洞
三、判断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农村的统称叫聚落。( )
2.聚落就是人们居住的居所。( )
3.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
4.亚洲乡村人口较少,村落中的房屋较分散。( )
5.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 )
6.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
7.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300多处。( )
8.云南省的丽江老城不属于世界文明遗产。( )
四、综合题
(一)下图反应一个村庄演变为城镇的四个阶段和小城市发展成大城市的四个阶段。仔细观察,分析问题:
(1)村庄是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2)小城市又是怎样扩展成为大城市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道路和形态有哪些变化?
(3)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4)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二)简答
1.居民临河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宗教寺院一般在什么地方选址?
(三)资料阅读与分析
1.上面是我国一套居民的邮票,民居建筑往往能反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请你结合民居的这些建筑特点,说说它们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有人说: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祖先给我们的宝贵馈赠,它不仅是地球上一个美丽的地区单元,而且是包含了自然史和人类史某些重要特征的区域,是连接自然和历史的纽带,是我们生活中精彩的部分,申请加入遗产名录是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珍宝,并与之分享。遗产是我们的骄傲。还有一种人的态度是加入遗产名录,当作最好的一次广告投标,是为了利用遗产名录的权威性提高知名度,招揽游客,以遗产为摇钱树。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一、
1.部落
2.劳动生产 社会活动
3.生产 景观
4.地形 气候 资源
5.历史文化 宗教信仰 建筑
6.人口 发展 变化
7.自然环境
8.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自然与文化遗产
二、
A——④ B——⑤ C——⑥ D——③ E——① F——②
三、
1.× 2.× 3.√ 4.× 5.√ 6.√ 7.√ 8.×
四、
(一)
(1)人口数量增大、密度高,房屋的密集度增大。农舍、牲畜棚圈发展成住宅区。
(2)房屋的密集度继续增大,高度增高。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
(3)由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变为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4)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沿海港口等地。
(二)
1.题中所述地区有利于部落形成与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2.在高山少有或没有部落的地区选址。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