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36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36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2 11:3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 失败!失败!! 中国再一次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的理论,
探索新的道路来求得国家独立富强和人民自由幸福。
——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 民族危亡,路在何方?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 崛起五四风雷? 新开端日出东方? 新天地国共合作? 新演绎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本课框架 (新阶级 新觉醒)(新政党 新面貌)(新高潮 新问题)教学重难点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
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 阶级 新 开端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 万…
1915 年9 月,《新青年》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8 年11 月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探究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五四风雷? 新开端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黑暗与光明并存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1)经济:
(2)思想:
(3)政治:
(4)导火线: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激化阶级矛盾。
(对内镇压,对外卖国)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指明方向美日加紧侵华,激化民族矛盾。五四风雷? 新开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如下:
(1)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2)取消日本和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
(3)归还德国在山东占有的特权。 一份愤怒的宣言
中国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五四风雷? 新开端粗观过程:阅读课本,完成下表:5月4日
-6月4日学生北京示威游行(罢课)外争主权
内惩国贼等(口号)6月5日起上海工人
阶级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取得初步胜利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工人
阶级
大好河山,
任人宰割,
稍有人心,
谁无义愤?
6月3日上海
机器纺纱
等行业
六七万工人
大罢工
6月5日上海
学生一日不释,
本店一日不开
“罢市救国”
等标语。
不准
在路行丐,
免妨碍国人
救国行动;
罢市期内,
无失窃之事
济南青岛烟台
聊城泰安济宁
曲阜临沂等地
响应。
农民抵制日货
和断绝粮源的
斗争。
“五四”运动演变为全国性群众运动,
体现了广泛的群众性,促进了民众的新觉醒。 ①从各阶层的反应看五四运动细看五四: 帝国主义
---反帝 北洋军阀政府
---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②从“口号”看五四运动彻底的
斗争精神彻底的革命性 细看五四:如何理解“初步胜利”的含义?③从结果看:初步胜利对内: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对外: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新起点。”
—彭明《五四运动史》4、多维视角看五四运动新起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政治角度看五四: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五四运动的杰出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领导)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中国近代史:
1840——1919 ——1949 (2)党史角度看五四: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阶级基础。4、多维视角看五四运动4、多维视角看五四运动(3)思想角度看五四:进一步宣传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
促进了思想解放。  五四以后,民主与科学的观念开始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没有人敢公开反对民主与科学。 ——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郑大华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风起云涌。
——1921年2月?25日《东方杂志》 《中国青年报》指出,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五四”,可以说,“五四”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这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
A.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
B.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文化运动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胜利
D.是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解析:选D。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看,五四运动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A、B、C三项没有全面准确反映材料的含义。4、多维视角看五四运动D.是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五四运动扶植了一个更活跃的妇女参政运动,把妇女带入了政治和社会活动中。(4)社会角度看五四:妇女地位提高、服饰变化等,
促进了社会的变革白衣黑裙成为女学生
的普通装束4、多维视角看五四运动材料:若有人问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大概的答词必然是爱国救国……五四特有的精神是牺牲的精神。
--陈独秀(5)现代角度看五四:继承、弘扬五四精神:
爱国主旋律 爱国行为也不能加暴行于他人!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遵纪守法 理性爱国4、多维视角看五四运动(1)从政治角度: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2)从党史角度: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从思想角度: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4)从社会角度:妇女地位提高、服饰变化等,促进社会变革。
(5)从现代角度:继承、弘扬五四精神;理性爱国4、多维视角看五四运动新觉醒新开端新阶级新变革五四风雷? 新开端 新 政党 新 面貌结合课本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条件有哪些?思想基础: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
外部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共产国际的帮助日出东方? 新天地1921.7 上海----中共诞生日出东方? 新天地报道中共一大的具体情况中共“一大”的召开1.时间:
2.地点:
3.各地代表:5.影响:党名: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记者组1921.7.23上海→浙江嘉兴南湖共13人4.内容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00多个工会组织80多万工会会员日出东方? 新天地中共初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意义:
A.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方向。
B.初步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中心工作仍在城市,仍照搬苏俄道路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解析:选C。“二大”制定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最低纲领,这样就解决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明确了方向,从而“脚踏实地”了。A是“一大”制定的;B是“二大”的决定,但是不符合题意;D是“三大”的决定。
如何理解“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多选 A、新的领导核心——无产阶级政党
B、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C、新的革命前景——共产主义
D、新的斗争策略——依靠群众
ABCD日出东方? 新天地 新形式 新问题1.背景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请思考:(1)中共为什么要合作?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2)中共与国民党为什么能合作?怎样合作?
(3)合作有何影响? 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增加工资举行大罢工,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有组织的较量。1922年9月,安源路矿17000余人,在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下,举行大罢工,迫使路矿当局承认了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最终取得了胜利。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20000多名工人举行总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残酷镇压。工人运动陷入低谷。 必要性:中共力量弱小,中外反动势力强大国民党始终坚持民主革命;力量比较强大,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可能性:反帝反封建的目标相同;孙中山的转变国共合作势在必行国共合作? 新演绎1923年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中共三大召开
弊:易使中共放弃革命领导权2.准备: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利:革命有了统一的组织形式国共合作? 新演绎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广州2、三、国共合作新演绎1、背景标志: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3、国民大革命A、兴起: 工农运动高涨、国民政府成立、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 B、高潮:北伐战争(目的、对象、军队、结果)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直隶广州桂林长沙安
徽山东黑吉辽武昌上海国民政府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①歼灭吴孙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迁都武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根基。4、国民革命运动失败①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②汪精卫发动“7·15”反革命政变(标志)材料2:1927年7、8月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共产党必须拥有一支军队、一块地盘和一个政权;
换言之,必须创造一个“国中之国”。
—费正清(美)《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1: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
“工农武装均应服从政府之管理与训练”。—陈独秀材料1中反映了陈独秀的认识有什么弊端?经验:①中共必须独立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②中共必须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主观原因:
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和军权。②客观原因: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①必须独立掌握革命
的领导权。启示(经验教训):②必须掌握自己的
革命武装。历史功绩:(1)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破旧)(2)扩大了中共的影响,推动了革命的继续前进。
(立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年)
第二次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找到自己的革命道路)回看国民大革命中共吸取经验、教训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本课小结 新开端 新政党 新面貌 新问题 新觉醒 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