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通过关注实验过程的公平性,养成一丝不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积极参与到以小组为单位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体验合作的喜悦。
养成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解释的习惯。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观察瓦楞纸的结构并对其抗弯曲能力作出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解释的习惯。
2、通过关注实验过程的公平性,养成一丝不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形状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
的问题,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重难点确定:
教学重点:
探究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能增强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为什么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强”作出合理解释。
教学设计:
目标导学
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浏览一遍。
2、情境导课:
出示课件:谈话:昨天,老师去建筑工地转了一圈,看到工地上有好多的钢材,大家看看有哪些形状的钢材,有V、W、I、槽钢等,为什么要把钢材做成这些形状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有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板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自主探究,质疑解惑
活动一: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
1、(出示纸)你觉得把纸折成哪些形状能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学生在黑板上画)
2、有了猜想下一步我们该做什么?
3、做这个实验你觉得最关键的是什么?实验每一次要改变什么条件?实验每一次不变的是什么条件?
4、分组活动,实验探究。
5、完成实验报告单。
纸梁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形状
抗弯曲能力
6、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改变了纸的形状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变化?不同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有什么不同?哪几种形状抗弯曲能力较强?)板书:改变形状能增强抗弯曲能力
7、质疑:为什么改变了纸的形状之后抗弯曲能力就会增强呢?(课件)
8、(课件出示)解惑:改变形状,实际上是减少了宽度,增加了厚度,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活动二:瓦楞纸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
1、认识瓦楞纸。
(课件出示瓦楞纸)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纸皮,它叫做瓦楞纸。
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瓦楞纸的内部结构。
根据瓦楞纸的内部结构推测瓦楞纸承重的秘密。学生自主解释。
师小结:
三、反馈评价。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课后请大家继续关注生活中改变形状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应用。
板书设计: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改变形状能增强抗弯曲能力
问题预设:
瓦楞纸中间的夹层不是我们所学的“W”、或“V”字形?
突破策略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解剖瓦楞纸,发现确实不是这节课所学的“W”、或“V”字等形状,而是接近半圆的组合,也就是拱形,拱形同样能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下节课我们将会对拱形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