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地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早在北宋时期,沈括(1031-1095)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阐述了有关地球演变的精辟见解,他考察雁荡山注意到地质作用的存在,认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惟巨石岿然挺立耳。”指出河流对地表的巨大改造作用。他还根据太行山麓岩石中所含的螺蚌化石,判断这里曾经是大海之滨,后来才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迁。
喜马拉雅山区的海洋生物化石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发现山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喜马拉雅山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受到强大积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形成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自然因素(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次要原因)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 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探索:南极大陆为什么有丰富的煤和石油?海洋与大陆的位置是否会变动?想一想一个科学家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魏格纳在德国军队服役。
当他受伤后在医院治疗期间,偶然发现大西洋
两岸的大陆轮廓非常吻合,从而产生了大西洋
两岸陆地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后经裂开和漂
移,形成了今天格局的想法。
魏格纳为了证实他的这一观点,开始收集地质和古生物方面
的大西洋两岸的大陆曾经拼接在一起的证据。1915年他出版了
《大陆和海洋的起源》,提出并阐述了大陆漂移学说。
在距今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都连结在一块,
构成一个庞大的原始大陆,叫做泛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
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先后在多处出现裂缝。每一裂缝的
两侧,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裂缝扩大,海水侵入,就产生
了新的海洋。相反地,原始大洋则逐渐缩小。分裂开的陆
块缓慢的漂移分离,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图思考: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大陆漂移学说提出后受到了来自主流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强烈反对,在魏格纳生前没有得到广泛接受。1930年魏格纳在格陵兰的一次科学考察中遇难。
大陆漂移学说不被接受的原因
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抛弃或是被当作与宗教对立的观点被否定,后期阶段则被当作信条来接受。
大陆漂移缺乏足够的证据。
大陆漂移由于缺乏合理的动力学机制人类思考的脚步从未停歇……两块大陆像撕破的一页纸,可以拼合在一起。原来会不会是同一大陆?可能是巧合吧?除非……非 洲这好比撕碎的一张报纸,拼合以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古老地层课后思考观察:你身边有没有地形变化的例子,如果有,讲给同学们听听,大家一起试着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从魏格纳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你觉得科学工作最需要的是什么?
动手操作题:剪下六个大陆的轮廓图,拼接一下,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11月1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中盯一体了。
到了20世纪50年代,由于古地磁学的兴起以及遥感、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科学 家找到了大量证据证明,各大陆确实发生过大幅度的漂移。1984年,美国航空局使用激光和射电望远镜,第一次精确测出了各大陆缓慢漂移的数据,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过硬的证据。以大陆漂移说为基石,科学家又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这被认为是地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堪与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相媲美。
谢谢合作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