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学
习
目
标
一、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二、理解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
三、认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探究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板块一 旧思想 倒行逆施阻进步
板块二 新思潮 风起云涌促发展
1914年,袁世凯率领百官祭孔大典
1912年9月20日,袁世凯颁布《整饬伦常令》,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 。
1914年9月28日 ,袁世凯头戴天平冠,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
12月23日,袁世凯再度换上离奇古怪的衣冠,登天坛祭天,一切仪礼完全模仿封建帝王。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独裁专制
一 旧思想 倒行逆施阻进步
觉新的故事
觉新,高家的长子、长孙,年轻时与梅相爱,但却被迫接受父母的安排娶了瑞玉。瑞玉临产,高老太爷灵柩在家,高家长辈提出了“血光之灾”的鬼话,逼瑞玉迁到城外的一处潮湿的房子里生产,觉新不敢反抗,瑞玉只得听从父母丈夫的安排,最后在忧郁绝望中难产死去。 ---巴金《家》
思考:造成觉新、瑞玉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哪些?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从:未嫁从父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
旧道德
一 旧思想 倒行逆施阻进步
旧文学
一 旧思想 倒行逆施阻进步
鲧禹治水
《山海经》
洪水滔天鲧(gǔn)窃帝之息壤以堙(yīn)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新 文 化 运 动 时间 兴起
标志 阵地
主要
代表
人物 口号
陈独秀在 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1915
民主
科学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青年》
北京
大学
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表
二 新思潮 风起云涌促发展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二 新思潮 风起云涌促发展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思考:
《狂人日记》揭露了什么?
小说以狂人之口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掩盖下“吃人”的本质,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
二 新思潮 风起云涌促发展
读完这两段材料,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更通俗易懂?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
文言文
白话文
鲧禹治水
山海经
洪水滔天鲧(gǔn)窃帝之息壤以堙(yīn)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二 新思潮 风起云涌 促发展
译文 洪水滔滔,鲧偷了舜帝的息壤来填堵洪水,没有事先请示舜帝;舜帝命令祝融(火神)在羽郊处死了鲧.鲧又生下了禹,舜帝于是命令禹最终挖土疏通了大水,安定了天下。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号召进行文学形式和内容上的全面革新。
二 新思潮 风起云涌促发展
二 新思潮 风起云涌促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旧道德
旧文化
旧文学
民主
科学
新文学
抨击
提倡
除旧布新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1922年11月8日《新浙江》登载了大诗人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的离婚声明。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于是选择了和家庭包办的妻子张幼仪离婚。离婚后的张幼仪开始学习德语,后单担任苏州大学德语教授,并投身金融界,成为中国银行第一位女总裁。
社会影响
二 新思潮 风起云涌促发展
五四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
促进了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五四运动北京学生的愤怒
二 新思潮 风起云涌促发展
社会影响
材料一:“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设问:结合上述二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新文化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对东、西方文化全面 否定或肯定
评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新”表现在那些方面?
课堂小结
一本新杂志
一批新青年
一种新思潮
一个新时代
近代以来先进的仁人志士分别开展了什么探索运动?有何特点?
拓展探究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洋务派)
资产阶级
维新变法(维新派)
辛亥革命(革命派)
技术
制度
思想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1、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三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
C
2、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指《青年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青年杂志》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
A. 民主科学
B. 自强求富
C. 变法图强
D. 三民主义?
A
3、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为?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