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物科学新进展
1.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和活跃的标志。
2.描述生物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重点)
知识点一| 生物科学是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之一
1.生物科学的发展史
(1)16~18世纪,生物科学的分支学科的先后建立和发展,如解剖学、生理学、分类学、胚胎学等。
(2)19世纪,现代生物科学的三大基石: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遗传理论。
(3)20世纪,向动态的、定量实验性的学科转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生物科学新时代的开始,现代生态学已发展成为以人类为研究主体的、多层次的综合性学科。
2.生物科学活跃的标志
(1)从事这一学科的工作人数,主要体现在发表的有价值的高水平科学论文的总数上。
(2)一个时期内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如获诺贝尔奖的成果等。
探讨:生物科学得以全面发展是哪个世纪?20世纪以前的生物科学的研究,以什么为主?
提示:19世纪;以描述为主。
探讨:现代生物科学的三大基石指的是什么?
提示: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遗传理论。
探讨:第一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哪位科学家?所用实验材料是什么?
提示: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
探讨:刊物的水平通常是根据刊物的“影响因子”来判断的,“影响因子”指什么?
提示:“影响因子”是指在全世界范围内对这种刊物所发表的论文的引用情况。
1.生物科学的发展
2.如何判断某学科在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1)首先要看从事这一学科工作的人数,主要体现在发表的有价值的高水平科学论文总数上。判断依据如下:
↓
↓
(2)其次也要参考一段时期内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不断出现重大突破的领域必然是前沿领域,表明这一学科领域越活跃,影响越大,在该时期所占有的地位也就越重要。
1.现代生物科学的三大基石是( )
①细胞的发现 ②细胞学说 ③人类基因组计划
④生物进化论 ⑤遗传理论 ⑥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④
【解析】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遗传理论是现代生物科学的三大基石。
【答案】 C
2.在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标记的染色体、基因作图和DNA全序列测定工作完成以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研究时代,即________,它将以阐明基因的功能为其典型特征。( )
A.基因组时代 B.后基因组时代
C.分子生物学时代 D.结构生物学时代
【解析】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标志着对人类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时代,而“人类基因组计划”标志着人类对自身生命本质的认识。但基因仅仅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真正的生命活动过程是由蛋白质来体现的,而蛋白质是由DNA(基因)控制合成的,所以“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每个基因的功能,揭示基因对生命活动的控制过程,进入“后基因组时代”。
【答案】 B
知识点二| 生物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1.21世纪生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对生物现象及其本质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扩大,并向着微观和宏观、基础理论与开发应用等方面全方位地发展。
2.生物科学发展的趋势
方向
含义
实例
日益深入生命本质
深入研究细胞、分子和基因
人类基因组测序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统一
生物科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利用发酵罐生产药品、食品等
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与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之间的大综合、大交叉,将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揭开生命之谜
X射线晶体衍射法测定蛋白质结构
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深入研究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探讨:20世纪以来,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什么?
提示:人口膨胀、粮食不足、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探讨:科学家把苏云金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培育出了抗虫棉。这一科技成果是现代生物科学在哪一方向发展的具体事例?
提示:抗虫棉的培育成功,体现了现代生物科学向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统一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探讨:已经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水稻基因组计划和正在进行的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均与现代数学、物理、化学等有重要关系,更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这一现象说明的主要道理是什么?
提示:生物科学正向着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方向发展。
1.21世纪生物科学面临的问题
(1)21世纪,人类将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和健康,这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结构层次上来认识、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2)面临人口爆炸所带来的吃饭问题,要求生物科学为粮食增产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3)面对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危机,需要在生物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借鉴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生产模式,建立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
由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所以说21世纪生物科学将成为主导学科。
2.生物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1)生物科学向着日益深入生命本质的方向发展。
(2)生物科学向着基础和应用研究统一的方向发展。
(3)生物科学向着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方向发展。
(4)生物科学向着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
[特别提醒]
生物科学与其他多个学科形成的是一种大综合、大交叉,将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揭开生命之谜。例如,利用物理学原理产生的显微镜,使我们深入了细胞水平;利用化学的同位素标记使我们了解了元素的行踪;利用数学统计及建立模型的方法解决了许多生物知识;利用信息技术等帮我们全面地去认识生物领域所涉及的知识。
1.刊物的水平通常是根据刊物的“影响因子”来判断的。“影响因子”是指( )
A.这种刊物对全世界的影响
B.这种刊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在全世界范围内对这种刊物所发表的论文的引用情况
D.这种刊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解析】 “影响因子”指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某种刊物所发表的论文的引用情况,是判断一篇论文水平和价值高低的标志。
【答案】 C
2.近几年来,许多生物科学家深入研究基因、分子和细胞,并综合分析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形成复杂生命系统的。这种研究形式较好地体现了当代生物科学的发展方向为( )
A.日益深入生命本质 B.分析与综合统一
C.基础和应用研究统一 D.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解析】 基因、分子和细胞即生命本质的决定者,从基因、分子、细胞上深入研究,即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研究,体现了当代生物科学的发展方向为日益深入生命本质。
【答案】 A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构建
核心语句归纳
1.现代生物科学的三大基石: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遗传理论。
2.生物科学是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之一。
3.生物科学从静态的、定性描述性学科向动态的、定量实验性学科转化。
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生物科学新时代的开始。
1.科学家把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这一科技成果是现代生物科学在哪一方向发展的具体事例?( )
A.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方向
B.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方向
C.日益深入生命本质的方向
D.基础和应用研究统一的方向
【解析】 抗虫棉培育成功,是生物科学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说明生物科学向着基础和应用研究统一的方向发展。
【答案】 D
2.应用X射线晶体衍射法测定蛋白质的结构,体现了21世纪生物科学发展的方向为( )
A.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方向
B.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统一的方向
C.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方向
D.日益深入生命本质的方向
【答案】 C
3.20世纪生物科学发展的方向不包括( )
A.从静态到动态
B.从微观层面向原子水平发展
C.从宏观层面向现代生态学发展
D.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实验
【解析】 20世纪生物科学发展的方向应是向分子水平发展。
【答案】 B
4.下列关于生物科学新进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科学向着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B.生物科学与其他学科联系密切
C.生物科学在20世纪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生物科学向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独立的方向发展
【解析】 生物科学向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统一的方向发展。
【答案】 D
5.下列关于现代生态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从宏观层面上研究
B.以人类和动物为研究主体
C.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性研究
D.在解决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析】 现代生态学主要从宏观层面,以人类为研究主体,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性研究。
【答案】 B
课件41张PPT。绪论 关注生物科学新进展
23生物科学是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之一4生理学 分类学 细胞学说 生物进化论 遗传理论 5人类基因组计划 现代生态学 6高水平科学论文 重大突破 78910111213141516 生物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17生物现象及其本质 微观和宏观 18细胞 分子 基因 生产力 19不同侧面 不同层次 生存环境 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8个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筛选重组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的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能否稳定遗传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质DNA中
B.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及其是否成功转录的方法都是分子杂交法
C.目的基因的鉴定通常是在个体水平上进行的
D.如在受体细胞内检测到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确定目的基因首端含有启动子
【解析】 目的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能否稳定遗传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核DNA中;检测目的基因用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法,检测mRNA用到的是DNA—RNA分子杂交法;基因能成功表达,说明其首端含有启动子。
【答案】 A
2.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这三个方面
B.对于克隆人和治疗性克隆,我国的态度是明令禁止
C.设计试管婴儿须在植入前对胚胎进行产前诊断
D.新型鼠疫病毒和重组流感病毒属于生化毒剂类生物武器,应当严令禁止生产
【解析】 我国政府的态度是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设计试管婴儿须在植入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新型鼠疫病毒和重组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化毒剂类生物武器。
【答案】 A
3.下面为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示意图。其中Pst Ⅰ、Sma Ⅰ、EcoR Ⅰ等为相应限制酶的切点,同时质粒中含有卡那霉素的抗性基因(Kanr)。以下有关培育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为脱分化,细胞数目不变
B.①②过程需要激素支持以及二氧化碳培养箱
C.在含抗病基因的DNA和质粒中,均只含有1个Pst 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D.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香蕉组织块时,导入普通质粒的组织细胞也能存活
【解析】 脱分化过程细胞数目增多;①②过程需要激素(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支持,但不需要二氧化碳培养箱;由图示可知,要获得重组质粒,需要同时用Pst Ⅰ限制酶和EcoR Ⅰ限制酶切割质粒和抗病基因,但不能确定含抗病基因的DNA和质粒只含有一个Pst Ⅰ限制酶识别序列;普通质粒中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所以导入普通质粒的组织细胞可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
【答案】 D
4.以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过程发生的化学变化是纤维素和果胶水解
B.经过②和③过程形成的c细胞只有AABB这一种类型
C.过程②一般使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
D.过程④和⑤分别是脱分化和再分化
【解析】 将若干a和b等量混合后转移到培养基上培养,经过细胞融合,c的细胞类型包括没有融合的细胞、相同细胞的融合和不同细胞的融合,即AA、BB、AAAA、BBBB、AABB。
【答案】 B
5.下面是胚胎干细胞分离途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所示细胞将来能够发育成胎膜和胎盘
B.胚胎干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核都较小
C.胚胎干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D.利用胚胎干细胞培养的人造器官正在大规模应用
【解析】 图甲是内细胞团细胞,将来能够发育成除胎膜和胎盘外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胚胎干细胞的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在体外培养情况下,胚胎干细胞可以只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利用胚胎细胞可以诱导形成器官,但目前并没有大规模应用。
【答案】 C
6.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进行处理
B.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
C.步骤②中,重组胚胎培养到原肠胚期时,可从其内细胞团分离出ES细胞
D.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小鼠骨髓细胞的蛋白质,用抗Rag2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解析】 对供体雌鼠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性激素的分泌和卵子的生成,即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A正确;步骤①是核移植过程,体细胞核移植前要除去受体卵母细胞的细胞核,B正确;ES细胞是由早期胚胎(囊胚)的内细胞团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C错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相应蛋白质时,应采用抗原—抗体杂交(免疫)法,即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体—抗原杂交,看是否有杂交带,D正确。
【答案】 C
7.单克隆抗体在医疗、诊断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和科勒设计了一个用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实验,下图为其实验流程图。则相关的叙述或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是骨髓瘤细胞,②表示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B.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择B淋巴细胞的原因是它只能分泌多种特异性抗体
C.③过程如在体外培养,则需要无菌、无毒,营养充足,温度、pH适宜等环境条件
D.诱导动、植物细胞融合常用的一种化学诱导剂是聚乙二醇
【解析】 a是骨髓瘤细胞,b是杂交瘤细胞,c是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①、②都需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选择B淋巴细胞是因为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每种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③过程包括体外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内培养,选择培养基只允许杂交瘤细胞生长、增殖;动物细胞培养需具备的条件是:无菌、无毒、营养充足、温度适宜、pH适宜,充足的空气等;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促融剂是聚乙二醇。
【答案】 B
8.“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
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
D.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
【解析】 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没有改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个题,共60分)
9.(15分)将苏云金杆菌Bt蛋白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可获得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注:农杆菌中Ti质粒上只有T-DNA片段能转移到植物细胞中)。
(1)过程①需用同种________________酶对含Bt基因的DNA和Ti质粒进行酶切。为将过程②获得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筛选出来,应使用______培养基。
(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________进入棉花细胞;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过程④仅获得大量的根,则应在培养基中增加____________以获得芽;部分接种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的芽也能长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转基因棉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______。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________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 (1)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应使用同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筛选细菌应使用选择培养基。
(2)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是农杆菌感染植物时,Ti质粒上的T-DNA片段能够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因为T-DNA上具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所以可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获得T-DNA片段的植物细胞。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可加入激素调节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幼嫩的芽顶端可以产生生长素并向基部运输,促进根的分化,故芽在无激素的培养基中也可以生根。
(4)在个体水平上检测抗虫棉时可在抗虫棉上投放害虫来判断其是否具有抗虫的性状;抗虫棉因具有抗虫性状,故可减少农药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 (1)限制性核酸内切 选择
(2)T-DNA 筛选获得T-DNA片段的植物细胞 (3)细胞分裂素浓度 芽顶端合成的生长素向基部运输,促进根的分化 (4)投放棉铃虫 农药
10.(15分)不同类型的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组合。那么不同类型的动物细胞都具有全套基因吗?科学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克隆研究。Ⅰ~Ⅶ代表有关过程,a~h代表有关结构或个体。
(1)a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过程Ⅴ取出的细胞f是________,该细胞经过Ⅶ过程分化成何种h细胞取决于培养基中加入的__________________。
(2)对b的操作方法通常是________。若g是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羊,则培育g时,应将人生长激素基因导入________,为了尽快获得大量的生长激素,但让g进行有性生殖会丢失目的基因,你将通过________技术来实现。
(3)从d中取出细胞进行培养时,与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图中的细胞均是人体细胞,则获得的h细胞或器官可用于供体本人组织器官的移植,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过程中用到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1)图中a细胞是(去核)卵细胞。过程Ⅴ取出的细胞f是胚胎干细胞(内细胞团),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的全能性,但经过Ⅶ过程分化成何种h细胞取决于培养基中加入的不同的促进分化的因子。
(2)将供体细胞核注入去核的卵细胞,通常采用显微注射法。若g是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羊,则培育g时,应将人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移植的供体细胞(核)中。为了克服有性生殖会丢失目的基因的缺点,可通过克隆(核移植)技术来实现,即将g羊的体细胞核或胚胎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细胞,经过图示过程,再形成转入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羊。
(3)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通常要加入动物血清,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不需加血清。
(4)如果图中的细胞均是人体细胞,则获得的h细胞或器官可用于供体本人组织器官的移植,由于是自身细胞克隆培养形成的器官,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5)上述过程中用到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等。
【答案】 (1)(去核)卵细胞 胚胎干细胞(内细胞团) 不同的促进分化的因子
(2)显微注射法 移植的供体细胞(核) 克隆(或核移植)
(3)此培养过程所用培养基一般是液体培养基,并加入动物血清
(4)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5)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等
11.(15分)自然界中有一种含有叶绿体的原生动物——眼虫,这说明植物的细胞器同样可以在某些动物细胞中存活。某同学提出问题:“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可以实现杂交吗?”他尝试设计出下列具体的实验方案。
结合实验方案回答:
实验原理:根据眼虫的特点,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之间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杂交的。实验步骤如下:
(1)①中选的植物材料细胞中,必须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___。
(2)②过程所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过程除了用________之外,还可以用________等作为诱导因素。
(4)⑤过程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强调所用的器械的灭菌和无菌操作,原因是各种杂菌可以在培养基上面迅速生长,培养基一旦被污染,迅速生长的各种杂菌不但会和________争夺营养,而且这些杂菌生长的过程中会生成大量________导致培养物迅速死亡。
(6)在⑤⑥过程中,通常要添加血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意知,所选植物材料中必须含有叶绿体。(2)图中③是去除植物细胞细胞壁的过程,所运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3)诱导细胞融合的因素除了电场法外,还有振动、离心、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等。(4)图中⑤是动物胚胎细胞培养,此过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合适的营养、温度和pH以及气体环境。(5)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是严格无菌的,否则各种杂菌会在培养基中生长,与所培养的细胞争夺营养,同时杂菌代谢也可能会产生出对培养物有毒的物质,导致培养物死亡。(6)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入血清或血浆,因为动物细胞生长过程中需要一些未知成分,而血清、血浆中含有一些天然成分。
【答案】 (1)叶绿体 (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3)电场法 振动、仙台病毒 (4)无菌、无毒的环境 合适的营养、温度、pH 气体环境 (5)培养物 对培养物有害的物质 (6)由于缺乏天然培养基中的某些无
法替代的成分在合成培养基中一般仍需加入一定量的动物血清,以满足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的需要
12.(15分)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a-h为操作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用到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种)
(2)图中用到的激素有____________,其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经受精后可得到多个早期胚胎。
(3)C过程名称为______________,一般是将发育到____________(阶段)的早期胚胎进行处理,再植入到受体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将③________________均等分割,以免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4)用于移植的胚胎除图中所示外还有________(一项即可)等来源。
(5)图中A、B牛的遗传物质与性状应该是( )
A.不同的遗传物质、不同的性状
B.不同的遗传物质、相同的性状
C.相同的遗传物质、相同的性状
D.相同的遗传物质、不同的性状
【解析】 (1)图中应用的生物技术较多,h是基因工程,b早期胚胎培养,c是胚胎分割,d、f为胚胎移植。
(2)用促性腺激素处理良种奶牛,可促使其超数排卵,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
(3)c过程为胚胎分割,对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的早期胚胎进行胚胎分割处理,再植入到受体内,可获得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新个体。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4)用于移植的胚胎除胚胎分割获得,也可通过核移植的胚胎来实现。
(5)A、B两牛是由同一胚胎分割而来,遗传物质相同,具有相同的性状。
【答案】 (1)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胚胎分割、胚胎移植、胚胎的早期培养
(2)促性腺激素
(3)胚胎分割 桑椹胚或囊胚(只答囊胚也可以) 内细胞团
(4)核移植的胚胎(合理即可)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