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1.4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知道海拔与相对高度概念,并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知道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自学指导1 阅读课本第24~26页“等高线地形图”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的_______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_________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在地图上,将________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________,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____________。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陡坡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_。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4.在地图上,把海洋中___________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的_______的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1.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
2.上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各是多少,相对高度是多少?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第一关闯关题:甲山的海拔为 米,
丁山的海拔为 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 150010001500-1000=500海平面等高线想一想,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海拔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小组成员合作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1、找海拔100米的点连成线,原封不动的拓下来
2、把海拔200米的点连成线,原封不动的拓下来
3、把海拔300米的点连成线,原封不动的拓下来
小组活动1等高线的绘制山顶A山顶B山脚C山脚D缓坡陡坡等高线分布的疏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结论: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观察与思考第二关闯关题:图中的等高距是 米,
如果B是在等高线上,那B的海拔是 米。100400NM如果M和N都在等高线上,M与N的相对高度
是 米。300-100=200地形坡度与等高线的关系你替两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
并且说说原因。甲乙AB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陡坡缓坡第三关闯关题:甲乙甲乙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山顶判读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山脊山谷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4040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陡崖第四关:说出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黑色三角形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等高线重叠呈标尺形状
图中A处是 ,B处是 ,D处是 ,E处是 ,
A处与C处,坡陡处是 。
山脊山顶山谷陡崖C B C
D
A第五关闯关题:山脊山谷500米以上起伏不大200米以下平坦,起伏不大500米以上起伏很大500米以下波状起伏四周高中间低
3、五种不同地形的特征阅读课本第26~27页“分层设色地形图” 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______和 ______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_________和海底的________,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2.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五种。自学指导2高 原平 原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山地丘陵盆地读P27图1.4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地形特征。小组活动2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图中方框所代表的地形名称地形图的判读本节课学习目标知道海拔与相对高度概念,并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知道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能识别地形图上的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