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物理选修3-5 第19章 6 核裂变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选修3-5 第19章 6 核裂变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11 20:19:54

文档简介

6 核裂变
[学习目标] 1.知道重核的裂变和链式反应.(重点)2.会计算核裂变释放的能量.(难点)3.了解原子弹的原理.4.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及核能发电的优缺点.
一、核裂变
1.核裂变
重核被中子轰击后分裂成两个质量差不多的新原子核,并放出核能的过程.
2.铀核裂变
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其产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的反应是U+n→Ba+Kr+3n.
3.链式反应
当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重核裂变后,裂变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重核裂变,且能不断继续下去,这种反应叫核裂变的链式反应.
4.链式反应的条件
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或裂变物质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
二、核电站
1.核能释放的控制
通过可控制的链式反应实现核能释放的装置称为核反应堆.
2.慢化剂
反应堆中,为了使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减速,在铀棒周围要放“慢化剂”,常用的慢化剂有石墨、重水和普通水.
3.控制棒
为了控制反应速度,还需要在铀棒之间插进一些镉棒,它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反应过于激烈时,可将其插入深一些,多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这种镉棒叫做控制棒.
4.能量输出
核燃料裂变释放的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铀核的裂变是一种天然放射现象. (×)
(2)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时链式反应才能不停地进行下去. (√)
(3)铀核裂变时能释放出多个中子. (√)
(4)控制棒是通过吸收中子多少来控制链式反应速度的. (√)
(5)核电废料难以处理,对环境的污染比火电大. (×)
2.(多选)关于重核的裂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裂变释放的能量等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B.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一定发生链式反应
C.重核裂变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明显的质量亏损,但核子数不变
D.重核裂变为中等质量的核时,放出核能
[解析] 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源于裂变过程的质量亏损,是核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其能量远大于俘获中子时吸收的能量,A错误,D正确;发生链式反应是有条件的,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其临界体积,否则中子从铀块中穿过时,可能碰不到原子核,则不会发生链式反应,B错误;重核裂变时,核子数守恒,C正确.
[答案] CD
3.(多选)关于核反应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释放核能
B.镉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功率
C.铀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功率
D.石墨的作用是吸收中子
[解析] 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可放出能量,故A正确;镉棒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作用是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即控制反应堆功率,故B正确,C错误;慢中子最容易引发铀核裂变,所以在快中子碰到铀棒前要进行减速,石墨的作用是使中子减速,故D错误.
[答案] AB
对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分析
1.铀核的裂变和裂变方程
(1)核子受激发:当中子进入铀235后,便形成了处于激发状态的复核,复核中由于核子的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的形状.
(2)核子分裂:核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核力迅速减弱,使得原子核由于质子间的斥力作用而分裂成几块,同时放出2或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引起其他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核能.
(3)常见的裂变方程:
①n+U→Ba+Kr+3n
②U+n→Sr+Xe+10n
2.链式反应的条件
(1)铀块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
(2)铀块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
以上两个条件满足一个即可。
【例1】 (多选)2017年11月17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获评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习总书记为他“让座”的场景感人肺腑,下列有关核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前核潜艇是利用重核裂变提供动力
B.重核裂变反应前后一定有质量亏损
C.U+n→U+Sr+dn式中d=1
D.铀核裂变后的新核比铀核的比结合能小
[解析] 目前核潜艇是利用重核裂变提供动力,选项A正确;重核裂变要释放核能,则反应前后一定有质量亏损,选项B正确;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该核反应中的d=2,选项C错误;铀核不如裂变后生成的新核稳定,可知铀核的比结合能比裂变后生成的新核的比结合能小,选项D错误.
[答案] CD
对重核裂变的两点理解
(1)重核裂变是中子轰击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使之分裂成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放出更多的中子的过程.
(2)重核的裂变是放能核反应,原因是核反应前后质量有亏损,根本原因是重核的比结合能相比中等质量的核的比结合能要小.所以在重核分解为两个中等质量核的过程中要释放能量,而且释放的能量远大于它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1.下列核反应中,表示核裂变的是(  )
A.U→Th+He
B.C→N+e
C.U+n→Ba+Kr+3n
D.Be+He→C+n
[解析] U→Th+He是α衰变,C→N+e是β衰变,Be+He→C+n是人工转变,只有选项C是重核裂变.
[答案] C
核电站
1.核电站的主要组成
核电站的核心设施是核反应堆 ,反应堆用的核燃料是铀235,它的主要部件列表如下:
部件名称
慢化剂
控制棒
热循环介质
保护层
采用的材料
石墨、重水或普通水(也叫轻水)

水或液态钠
很厚的水泥外壳
作用
降低中子速度,便于铀235吸收
吸收中子,控制反应
速度
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
屏蔽射线,防止放射性污染
2.反应堆工作原理
(1)热源: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是热源,如图为简化的核反应堆示意图:铀棒是燃料,由天然铀或浓缩铀(铀235的含量占2~4%)制成,石墨、重水或普通水为慢化剂,使反应生成的快中子变为慢中子,便于铀235的吸收,发生裂变,慢化剂附在铀棒周围.
反应堆示意图
(2)控制棒:镉棒的作用是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所以也叫控制棒.控制棒插入深一些,吸收中子多,反应速度变慢,插入浅一些,吸收中子少,反应速度加快,采用电子仪器自动调节控制棒插入深度,就能控制核反应的剧烈程度.
(3)冷却剂:核反应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内能,这时通过水、液态钠等作冷却剂,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内能传输出去,用于推动蒸汽机,使发电机发电.
发生裂变反应时,会产生一些有危险的放射性物质,很厚的水泥防护层可以防止射线辐射到外面.
3.核电站发电的优点
(1)消耗的核燃料少.
(2)作为核燃料的铀、钍等在地球上可采储量大.
(3)对环境的污染要比火力发电小.
【例2】 每昼夜消耗220 g铀235的原子能发电站,如果效率为25%,它能产生的电功率为多大?(每个铀核裂变时放出的能量是200 MeV)
[解析] 一昼夜消耗的铀所能产生的核能为:
ΔE=200××6.02×1023×106×1.6×10-19 J=1.8×1013 J
电功率P=η= W=5.2×107 W.
[答案] 5.2×107 W
2.在核反应中,控制铀235核裂变反应速度的方法是(  )
A.使用浓缩铀
B.改变铀块的临界体积
C.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改变镉棒插入的深度,以控制反应速度
D.利用石墨与中子的碰撞来改变中子的速度
[解析] 利用控制系统吸收慢中子,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C选项正确.
[答案] C
课 堂 小 结
知 识 脉 络
1.核裂变:重核分裂为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2.链式反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
3.链式反应的条件: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或裂变物质的质量大于临界质量.
1.(多选)当一个重核裂变时,它能产生的两个核(  )
A.一定是稳定的
B.含有的中子数较裂变前重核的中子数少
C.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等于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D.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两个核的组合
[解析] 重核裂变为两个中等质量的核时平均要放出2个或3个中子,裂变释放的能量比俘获中子的能量大,C错误;质子数不变,中子数会减少,故B正确;重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故A错误,D正确.
[答案] BD
2.在下列四个方程中,X1、X2、X3、X4各代表某种粒子,判断正确的是(  )
①U+n→Sr+Xe+3X1
②H+X2→He+n
③U→Th+X3
④Mg+He→Al+X4
A.X1是中子      B.X2是质子
C.X3是氘核 D.X4是氚核
[解析] 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得X1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因此确定X1为中子,A对;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得X2的电荷数为1,质量数为2,因此确定X2为氘核,B错;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得X3的电荷数为2,质量数为4,因此确定X3为α粒子,C错;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得X4的电荷数为1,质量数为1,因此确定X4为质子,D错.
[答案] A
3.(多选)关于铀核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能裂变成两种不同的核
B.铀核裂变时还能同时释放2~3个中子
C.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进行,最好用铀235而不用铀238
D.铀块的体积对产生链式反应无影响
[解析] 铀核受到中子的轰击,会引起裂变,放出2~3个中子,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只是裂变成两块的情况多,也有的分裂成多块,A错误,B正确;铀235受慢中子的轰击时,裂变的概率大,而铀238只有俘获能量在1 MeV以上的中子才能引起裂变,且裂变的几率小,C正确;而要引起链式反应,需使铀块体积超过临界体积,故D错误.
[答案] BC
4.(多选)用中子(n)轰击铀核(U)发生裂变反应,会产生钡核(Ba)和氪(Kr)并释放中子(n),当达到某些条件时可发生链式反应,一个铀核(U)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约为200 MeV(1 eV=1.6×10-19J).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U的裂变方程为U→Ba+Kr+n
B.U的裂变方程为U+n→Ba+Kr+3n
C.U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与铀块的体积有关
D.一个U裂变时,质量亏损约为3.6×10-28 kg
[解析] U的裂变方程为U+n→Ba+Kr+3n,故A错误,B正确;当铀块体积大于临界体积时链式反应才会发生,C正确;1 u=1.66×10-27 kg,又1 u相当于931.56 MeV,则200 MeV相当于0.214 7 u,故质量亏损约为3.6×10-28 kg,故D正确.
[答案] BCD
课件44张PPT。第十九章 原子核6 核裂变中子 核能 链式反应 临界体积 临界质量 核反应堆 石墨 重水 普通水 中子 深 中子 控制棒 裂变 循环流动 热量 发电 ×



×对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分析核电站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
(时间:15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1.关于重核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核裂变成中等核要吸收能量
B.中子进入铀块中时,一定能发生链式反应
C.重核裂变过程中质量数减少
D.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会增加,可以释放出核能
[解析] 中等大小的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最大,这些核最稳定.如果使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会增加,可以释放出能量.由此知A错误,D正确;当一个中子引起一个铀核的裂变后,放出中子,放出的中子如果能引起其他铀核裂变,链式反应才能进行,B错误;核反应满足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C错误.
[答案] D
2.关于核反应堆中用镉棒控制反应速度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镉棒能释放中子,依靠释放的多少控制反应速度
B.用镉棒插入的多少控制快中子变为慢中子的数量
C.利用镉棒对中子吸收能力强的特点,依靠插入的多少控制中子数量
D.镉棒对铀核裂变有一种阻碍作用,利用其与铀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控制反应速度
[解析] 镉棒不是离子源不会释放中子,A错误;也不是减速剂,不能使快中子变为慢中子,也不阻碍铀的裂变,B、D错误;镉棒对中子有吸收作用,通过中子强度检测器检测,当反应太强时,控制棒能自动插入,多吸收中子,反之,自动抽出,少吸收中子,故C正确.
[答案] C
3.关于重核裂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核裂变为两个中等质量的核时,重核的中子数要比裂变后的两个中等质量核的中子数少
B.只要用中子轰击铀块,就一定能发生链式反应
C.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发生,不能利用裂变时产生的中子
D.裂变过程中释放能量,质量亏损
[解析] 重核裂变为两个中等质量的核时,会产生两到三个中子,因而分裂后的中子数减小,A错误;链式反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其发生链式反应的临界体积,链式反应一旦发生,中子轰击铀核裂变产生的中子再次引起其他铀核的裂变,且能不断继续下去,B、C错误;重核裂变时质量发生亏损,总能量减小,减小的能量对外释放,D对.
[答案] D
4.1938年哈恩用中子轰击铀核,发现产物中有原子核钡(Ba)、氪(Kr)、中子和一些γ射线.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个实验的核反应方程是U+n→Ba+Kr+2n
B.这是一个核裂变过程,反应后粒子质量之和大于反应前粒子质量之和
C.这个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可以用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来计算
D.实验中产生的γ射线,其穿透能力极强
[解析] 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应为:U+n→Ba+Kr+3n,选项A错误;铀核裂变过程中,产生γ射线,放出能量,发生质量亏损,释放的能量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计算,选项B、C不正确;核反应中产生的γ射线频率很高,穿透能力极强,是能量极高的光子,选项D正确.
[答案] D
5.一个U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式为U+n→X+Sr+2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
B.X原子核中含有141个核子
C.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根据E=mc2,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增加
D.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总质量数减少
[解析] X原子核中的核子数为(235+1)-(94+2)=140,B错误;中子数为140-(92-38)=86,A正确;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但是其总质量数是不变的,C、D错误.
[答案] A
6.(多选)我国秦山核电站第三期工程中有两组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发电站的核能来源于U的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U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
B.U的一种可能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反应方程为U+n→Xe+Sr+2n
C.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
D.一个U裂变能放出200 MeV的能量,合3.2×10-11 J
[解析] 由U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关系易知A正确;由核反应方程中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知B正确;半衰期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故C错误;因为200 MeV=200×106×1.6×10-19 J=3.2×10-11 J,所以D正确.
[答案] ABD
二、非选择题(14分)
7.用中子轰击铀核(U),其中一个可能的反应是分裂成钡(Ba)和氪(Kr)两部分,放出3个中子.各个核和中子的质量如下:
mU=390.313 9×10-27 kg,mn=1.674 9×10-27 kg,
mBa=234.001 6×10-27 kg,mKr=152.604 7×10-27 kg,
试写出核反应方程,算出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解析] 此铀核裂变方程为
n+U→Ba+Kr+3n,
则核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为
Δm=mU+mn-mBa-mKr-3mn=0.357 8×10-27 kg,
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得释放的核能为
ΔE=Δmc2=0.357 8×10-27×(2.997 9×108)2 J=3.215 7×10-11 J.
[答案] n+U→Ba+Kr+3n
3.215 7×10-11 J